【社運一周】 12/21-12/27

By 苦勞網 / 2019-12-30 12:20:19 /
社會運動
社運一周
工運
摘要: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社運動態。
上周社運資訊有:【社運一周】 12/21-12/27
12月23日:控校長裙帶黑箱治校 南藝大師生要教部徹查
12月26日:原民青年提九大訴求 籲立委候選人回應
12月26日:「派遣歸零」竟成變相資遣 200台電工程師年前恐失業
12月27日:再勝!RCA「二軍」1,120人判賠23億

12月23日
控校長裙帶黑箱治校 南藝大師生要教部徹查

xxx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爆發校長詹景裕違法續任爭議,之後更傳出詹違法將不服程序的主管解除職務,以及安插親信裙帶治校等醜聞,師生要求教育部徹查,但教育部竟回函「勉予尊重」,引起師生更大不滿。12月23日,數十名南藝大師生前往教育部抗議,要求不應發給校長續任聘書,教部則回應已組成小組調查南藝大校長續任案,預計明年(2020)1月上旬有結果。

南藝大研究生童詠瑋表示,南藝大6月13日進行校長遴選的校務會議,但前一天才臨時通過隔天要選校長的公告,導致當日學生代表人數未達法定人數,欠缺師生參與,校方又在18日無預警解除質疑校長的音像學院代理院長孫松榮和總務長吳永毅,並安插親信人事,讓師生十分憤怒。

童詠瑋說,7月師生前往教育部陳情後,教育部只在10月回函對校方撤換孫松榮的決定「勉予尊重」,因為此函示的縱容,校方打算在12月26日召開的校務會議提案修改組織章程,將原本遭師生質疑的不法情事,一一就地合法,童詠瑋怒批教部根本是「助紂為虐」,呼籲教部撤回該函,並制止校長違法擴權。

南藝大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助理教授龔義昭表示,6月南藝大校長詹景裕的遴選是「黑箱作業」,前一天才讓師生知道有這個議案,導致老師趕不回來投票,但校長卻已經在暗中拉票。他更出示「詹校長裙帶滲透圖」,指出詹透過人事空降部隊,安插自己的同學、親信治校,比如安排會計背景的林鳳儀擔任音像學院院長,但她卻在11月因涉嫌詐領計畫補助款60萬,遭檢調調查中,「這難道不值得懷疑嗎?」

世新大學社發所教授黃德北表示,南藝大音像學院原代理院長孫松榮希望釐清前院長收支爭議,再辦理新院長遴選,竟被詹景裕無預警解職,這是對揭弊人進行報復,非常不合理。黃德北也說,近年因大學自治衰退,許多大學校長有自肥、利益輸送、打壓師生、重用親信情事,南藝大校長詹景裕是集大成者,希望教育部負起大學主管機關的責任,立即停止詹的違法濫權行為,恢復正常的大學教育。

教育部高教司專門委員曾新元出面回應,對於南藝大校長遴選問題,教育部已組成專案小組到校蒐集資料並了解狀況,如詹景裕續任涉及不法,一定會依法處理。至於教育部對院長聘任發函「勉予尊重」是指尊重人事安排,教育部將督促學校盡快選出合法的新院長;另外,教育部正在調查南藝大校長續任案,並未發出續任聘書,希望明年1月上旬就會有結果。


12月26日
原民青年提九大訴求 籲立委候選人回應

xxx

12月26日,原青好政工作隊、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和原住民族青年陣線等團體共同舉辦記者會,發表「2020原住民族青年政策共識訴求書」,呼籲立委候選人正視、回應原住民族青年訴求。原青好政工作隊成員洪簡廷卉強調,尤其在選舉期間,原住民族議題是不分族群都應正視的,訴求書已於兩日前寄送給立委候選人,盼支持訴求的立委能夠進入國會成為原住民族青年的夥伴。

洪簡廷卉說明,此份2020原住民族青年政策共識訴求書,是經過全台巡迴九場座談會後彙整而成,內容涵括都市原住民、傳統領域、健康照顧、經濟發展、文化教育、身份認同、選制改革等面向,拼湊出「原住民族青年要的生活」。

她解釋,共識訴求書有兩大重點,分別是「我們要的生活」與「我們是誰」,涵蓋以下九大面向:在都市原住民面向上,訴求正視不同族群的差異性,補足居住、勞動、教育與生活中各層面的資源;正視都市原住民的居住聚落。經濟發展面向上,訴求觀光發展的主導權回歸部落主體;建立永續、公平的產銷機制;符合族人需求的借貸機制。土地、自然資源面向上,訴求賦予部落自主權力得以協商彼此的傳統領域界線,避免現行劃設與諮商同意辦法,造成部落之間衝突;建立原住民族自主管理狩獵、採集的機制,核廢遷出蘭嶼;落實亞泥的真相調查、回復歷史正義。

在健康照顧面向上,訴求符合原民文化的共同照顧。政治參與面向上,訴求主權在部落,拒絕部落會議成為行政機關附屬品。平埔復權面向上,訴求保障平埔族群權利。文化教育面向上,訴求落實多元文化教育課程,保障學習原住民文化的教育權,強化教師具備多元文化的教育思維;連結社區、學校、家庭的語言生活圈,營造族語友善空間;推廣多元的族群史觀。選制改革面向上,訴求重新劃設選區,取消山地、平地原住民身份劃分;在選制尚未改革前,採行不在籍投票。而多元價值面向上,則訴求重視多元族群的歷史、文化;在原鄉部落積極推廣多元性別教育。

近期舉辦「2020青年民主返鄉列車」的青民協秘書長張育萌指出,由於區域發展不均、經濟不平等,原住民族青年必須離開家鄉求學、就業,並且在投票時需承擔高額的返鄉成本,造成了原住民族青年的投票率僅有35%,是20-30歲青年投票率的五成。他也說,原住民族一直都在找回自我認同、建立尊嚴的路上努力,因此,除了呼籲所有原住民族、不分區與區域立委候選人針對原住民族議題的立場公開、清楚地表態之外,也希望不同族群的青年們,「用2020的選票告訴社會,年輕人想要的,是一個進步的未來。」

原策會的陳旻園則無奈表示,近年除了原住民正名、多了一個原民會之外,目前原住民族的權利樣貌跟80年代其實沒有兩樣,他直言,2000年簽訂的《新夥伴關係》以及2005年制定的《原住民族基本法》都「只有名稱,沒有實體內容」,這也是何以傳統領域劃設辦法、礦業法等種種對於原住民不正義的事情都還在發生,而訴求書的內容都沒有太大改變的原因。


12月26日
「派遣歸零」竟成變相資遣 200台電工程師年前恐失業

xxx

行政院推出「派遣歸零」政策,反倒使200多名台電工程師恐在年前失業!12月26日,台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到行政院陳情,指今年年底200多名長年在台電各單位服務的派遣工程師,因「派遣歸零」政策,被迫離開長期任職的單位,如果媒合失敗就要被資遣,成為「派遣歸零」的受害者,呼籲台電將他們納為正職。

台電派遣工程師吳先生表示,他在2007年通過台電長官面試,進到台電的綜合施工處服務,已經工作近13年,負責全台電廠和變電所的維修監工,卻因為「派遣歸零」要在年底被資遣,實在難以接受。

他表示,他所屬的單位一半人員是正職、一半是派遣,工作內容跟正職員工差不多,只差在正職是考試進去的。他表示,雖然台電有提供職缺媒合,但是這些工作機會都在中南部或離島,他家裡有幼兒要在台北照顧,無法跑太遠,希望政府可以擬出「雙贏」方案,保障他們的工作權。

台電派遣工程師江先生說,他在台電服務18年,對於將失去工作感到很難過,也對台電基層長官只能配合國家政策感到無奈。他認為,派遣歸零政策有失公允,希望政策可以再做調整,「而不是公部門順利轉型,我們就失業。」

派遣產業工會秘書長施士青表示,政院實施「派遣歸零」政策後,他接到許多公部門勞工申訴,不只是台電工程師受影響,還有其他公部門員工也喪失工作,直批「派遣歸零竟然造成勞工失業,非常荒謬!」他也說,台電對這些派遣工程師提供的媒合非常不理想,也有要求他們若要留在台電就要跟著考試,但他們已經有十幾年工作經驗,為何還需要考試?

律師蔡晴羽直言,本案是「假派遣、真雇傭」,政府當初因為員額限制進用派遣人力,遂有派遣公司以服務政府為業,原本政院實施「零派遣」是要將派遣改成自雇,但這些台電派遣工程師卻因為政府不需要了,就讓他們被全面資遣。她強調,這些台電工程師年資超過十幾年,政府是背後最大的雇主,應負起責任直接雇用他們。

對於工會訴求,行政院派員接下陳情,表示會照一般公文程序走,七天內給回覆。

蔡晴羽表示,根據《勞基法》第17條之1,要派單位不能面試派遣工,否則要採直接雇用,但在本案中台電是透過面試錄用這些台電員工,且從本案的資遣來看,解雇的權力在台電和政府手上,正好顯示台電和政府是最大雇主,而非派遣公司;如果政府未適當回應,工會將提起確認雇傭關係之訴,要求政府承認其雇主責任。


12月27日
再勝!RCA「二軍」1,120人判賠23億

xxx

繼RCA工傷案第一批原告獲得勝訴後,12月27日,第二批提告的1,120位前RCA員工也獲判勝訴,台北地方法院判決RCA、GE、Thomson、Technicolor等四間公司應賠償員工共23億3百萬元,且採取罕見的總額裁判,包括「尚無明顯外顯之疾病」的勞工也都獲賠,再度寫下台灣司法史上里程碑。

RCA案源自美國無線電公司(RCA)1970年代來台設廠,在廠區傾倒有機溶劑等有毒廢料,員工因長期飲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和吸入有毒氣體,導致1,300人罹癌、200多人死亡。RCA案第一批原告訴訟去年在最高法院三審定讞,262人獲賠5.1億元,另有246人發回高院更審。27日則是第二批提告的前員工「二軍」的一審裁決,台北地院再度宣判勞工勝訴,四家公司須賠償23億3百萬元。

法院判決結果認定:疾病與污染暴露間有因果關係,並採取總額裁判,不論是「罹病死亡」的A組會員、「罹患癌症或其他疾病」的B組會員,還是「尚無明顯外顯之疾病但健康權受損」的C組會員都判賠,合計23億零3百萬元。

聽完判決結果後,數十名前RCA員工紛紛走出法院,年邁的臉上露出笑容,對於這個結果紛紛表示開心、滿意。

RCA義務律師團律師林永頌表示,樂見台北地院這次做出進步的見解,認為法院大致沿用一軍判決結果,包括依據「揭穿公司面紗原則」要求RCA母公司須連帶賠償,並認定被告公司的「時效抗辯」是違反公共利益及公平正義,應屬「權利濫用」等等。

此外,林永頌也認為在C組選定人判賠,以及採取總額裁判是「突破」。他說,雖然C組會員沒有外顯重大疾病,但法院認定其等長期暴露於三氯乙烯等基因毒性物質後,仍有基因突變之「微觀」損害,其健康權亦受侵害,這採納了原告方的見解,顯示法院理解這些勞工受的痛苦。

林永頌指出,總額裁判將金額判給RCA關懷協會,讓協會自己協調比例,而協會已經通過決議25%賠償金會捐出來做為公益基金,提供職災勞工需要。「我為RCA前員工和家屬感到高興,也為台灣司法突破見解感到高興!」

律師朱芳君表示,RCA一軍勝訴一年後,直到律師團提出假扣押和強制執行,奇異、RCA等公司才給予原告賠償,呼籲被告公司盡速賠償給受害員工和家屬,不要再上訴。RCA關懷協會會長劉荷雲則感慨地說,今天聆聽結果,覺得沒輸給一軍的宣判,「這是大家多年努力的成果!」

此案判決中,法院認定C組639人雖未有外顯疾病,但仍受到基因突變的「微觀損害」,屬身體權、健康權之損害,C組會員劉美麗就說,她在RCA工作近十年,有子宮內膜增生的問題、之後患子宮肌瘤,被迫拿掉子宮,多年來健康都有問題。在此案後,企業對勞工造成的「微觀損害」是否也可以獲得賠償,值得關注。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