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一周】 9/28-10/4

By 苦勞網 / 2019-10-07 12:51:23 /
社運一周
摘要:《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社運動態。 上周社運資訊有: 【社運一周】 9/14-9/20 ●「蘇貞昌,救救樂生!」政院、凱道六步一跪遭驅離 ● 二度流會!樂生電梯方案說明會爆口角 樂青籲院方勿操作對立

●「蘇貞昌,救救樂生!」政院、凱道六步一跪遭驅離

xxx

「蘇貞昌,救救樂生!」樂生保留自救會與青年樂生聯盟,10月1日為抗議衛福部將硬闖「懸空陸橋方案」的最終程序,先後在行政院、總統府發起六步一跪行動,要求行政院開啟跨部會協調,取消陸橋方案,改採由樂生院民參與設計的「緩坡大平台方案」,並要求蘇貞昌履行十二年前任職行政院長時「盡最大努力保留樂生」的承諾,同時呼籲蔡英文重視樂生重建爭議,停止「廉價的人權園區」。

當日的兩場行動都被大批警力包圍、強制驅離,行政院、總統府則無任何回應。

青年樂生聯盟成員林秀芃指出,「懸空陸橋方案」不僅一直以來排除院民參與,陸橋方案更迫使平均80歲、且多以代步車代步的樂生院民必須繞行、迴轉斜坡高達八次,她批評,陸橋方案根本不是以院民需求來設計的,更形同對於院民的二度隔離,根本是以重建之名,行破壞之實。

長期聲援樂生的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則說明,由台大城鄉基金會的劉可強教授與院民共同以參與式設計規劃出的「緩坡大平台方案」,皆符合技術、文史、與貼近院民使用的要求。她進一步指出,蘇院長兩度擔任閣揆,有機會修復樂生院的歷史傷痕,盼蘇院長促成跨部會協調,還給院民完整的家園與尊嚴。

樂生保留自救會榮譽會長李添培無奈地表示,抗爭歷經十五年,原本300多位院民,只剩下105位,如果蘇貞昌院長不實現重建樂生承諾,「對過去的、現在還在的院民都無法交代」,他說,自己也已經85歲,憂心院民們等不到重建樂生的時刻。

前自救會會長張雲明也哽咽地拿過麥克風,說自己從17歲就遭到隔離,到現在已經70歲,卻還是不能好好住在樂生,也不見台灣政府像國外那般重視漢生病的歷史價值和建築保留,感到很難過、心酸。

自救會原本計畫以六步一跪方式繞行行政院、再一路行至總統府,卻在行動一開始即被警方以「訴求已經得到合理的表達,請就地解散」、「行政院是禁制區」為由強行阻擋。指揮官甚至下令,除非聲援者將抗議標語拿下,否則一概不准離開現場,迫使聲援者只能原地踏步、跪地。

自行政院解散後,自救會轉往凱道重新展開六步一跪,卻在介壽路派出所前即遭蛇籠與大批警力攔阻,隊伍遭困馬路中間。自救會手舉陳情書、原地六步一跪,高喊「蔡總統救救樂生!」,過程中衝突不斷,聲援者數次被警方勒脖、摔地,最後以「妨礙交通」、「蛇籠很危險」遭到強制抬離、排除。

●二度流會!樂生電梯方案說明會爆口角
樂青籲院方勿操作對立

xxx

10月4日,樂生療養院再次召開懸空陸橋的「電梯平台」方案說明會,因自救會質疑說明會在程序、實質內容上皆有瑕疵,包括電梯平台的設計罔顧手腳不便的院民需求、未納入院民參與,以及院方「沒收」衛福部所承諾的專家學者會議,因而引發兩派人馬爭執不下,導致第二次流會。

懸空陸橋,是早在三年前即開始施工,因而引發支持「緩坡大平台」方案的自救會重啟抗爭的一項工程。目前仍在爭議的,是連接迴龍站一號出口至懸空陸橋的電梯平台設計。

當日說明會,青年樂生行動聯盟的林秀芃痛批院方與設計公司只顧跑程序,以求儘速發包施工,無視反對電梯平台案的院民質疑,更以「用自救會的緩坡方案只會拖,到死了都蓋不起來」的錯誤資訊操作新舊院區的院民互相敵視、對立。

她在現場也指出,由台大城鄉基金會的劉可強教授協同院民設計的「緩坡大平台方案」,不僅得以重現樂生的文化意象,也是符合代步車院民需求的更好方案。而針對自救會提出的兩種方案的比較,青境景觀設計公司總經理李政陽則直言「現實就是(懸空陸橋)已經蓋好了,什麼原因我不知道,那我們的任務就是由捷運一號出口接到這座橋」,更強調自己是解決問題,批評自救會是「製造問題」。

另外,針對自救會詢問院方何時要召開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承諾的「專家學者會議」,樂生院長施玲娜只回應「當時沒聽到」,接著便要求繼續會議。

在說明會現場,新、舊院區的院民也爭執不斷。一位已不住樂生院區、卻聲稱代表所有院民的陳姓男子頻頻打斷自救會發言,連番表示「少數人(手腳)不方便不能代表全體院民」、「讓院長說話」,導致自救會院民質疑陳姓男子,「如果不是過去我們抗爭,還可以重建樂生嗎?你還有辦法在這裡講話嗎?」、「你以為聽院方的話就可以等領錢嗎?」自救會會長藍彩雲更批評,目前的電梯平台方案正是在欺負像自己一樣手腳不方便、必須使用代步車的院民。

當日爭執場面,也讓許多舊院區院民十分感嘆。院民說,以前大家都很和睦,即使搬遷去新大樓的院民,都還是會回來舊院區生活。只不過,在面對自救會和院方角力的議題時,新舊院區的院民只能被迫拉扯、「不同心」……。

樂青指出,新、舊院區不均的照護資源分配,間接塑造了院民之間隱隱的張力。隨著院民的年齡增長,自主照顧能力便不斷下降,而樂生病患被隔離後,不但失去工作收入,也少有子女供養,因此必須仰賴看護照顧。然而,公家照服員的人力相當不足,非新大樓的院區共有約四十位院民,卻僅有兩名八小時的看護人力。在資源分配不均下,一旦院民需要醫療服務,便只能放棄熟悉的舊院區,搬進新大樓,仰賴院方的照護系統。因此,需要醫療資源的院民便較難發出不同於院方的意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