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期犇報社評】雙十談話,什麼都可以談但什麼也都沒得說

By / 2019-10-09 18:19:38 /
犇報社評
摘要:【編按】三年前2016年時,犇報發表社評〈雙十談話,什麼都可以談但什麼也都沒得說〉,評析蔡英文總統2016年時的雙十談話。今年2019年,中華民國再度歡祝國慶,蔡英文總統也再度發表雙十談話。犇報在此分享2016年時的社評,邀請大家一起來評比經過三年,蔡政府的兩岸政策有多少變化。

【編按】三年前2016年時,犇報發表社評〈雙十談話,什麼都可以談但什麼也都沒得說〉,評析蔡英文總統2016年時的雙十談話。今年2019年,中華民國再度歡祝國慶,蔡英文總統也再度發表雙十談話。犇報在此分享2016年時的社評,邀請大家一起來評比經過三年,蔡政府的兩岸政策有多少變化。


xxx圖為2016年中華民國雙十國慶慶祝大會上,蔡英文總統致詞畫面。(圖/翻攝自「快點TV直播LIVE」Youtube平台)

秋颱甫過、寒露至。從強行闖關「國際民航組織大會」、「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大會」接連受阻,到島內公民組織反對「年金改革」和「一例一休」湧上街頭,一連串在內政和外交上的反挫似乎動搖不了蔡英文當局的意志。近日來,伴隨著施政滿意度的急速下滑,小英的動作頻頻,先是利用民進黨黨慶發表公開信,號召黨員同志「要力抗中國的壓力」、「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隨後又借由美國華爾街日報和日本讀賣新聞的專訪隔空喊話,希望北京當局「不要誤判情勢,以為用壓力就可以讓臺灣人屈服」;就連被視為可能提供兩岸僵局緩解契機的雙十講話,也在絕口不提「九二共識」的堅持下,什麼都可以談,但也什麼都沒得說的,「維持現狀」。

熟捻北京當局決策模式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日前在一場演講中指出,倘若蔡英文當局始終不接受「九二共識」,或朝「台獨」方向邁進,大陸會以「觀察、施壓、對抗、衝突」等四階段處理台灣問題。學者的一家之言,未必能真實的體現北京當局的想法,但也不會是無的放矢。縱觀蔡英文近日來的言行,基本上還是延續〈五二〇就職演說〉的老路,非但在承認「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這個關鍵問題上不肯鬆口,還將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困局單方面的歸咎於中共的分化與打壓,並號召民進黨員「要力抗中國的壓力」。此舉,無異於蔡英文當局在兩岸問題上再度交了白卷,並主動宣告大陸對台政策的「觀察期」提前結束。

「民主」與「民意」向來是台灣當局抵抗和平統一對台方針的不二法門。面對蔡英文的日趨直白,大陸當局的回應向來制式,但也添加了些許的暮秋的嚴峻。10月6日,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在例行記者會答問時就表示:「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志堅如磐石,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不可動搖,反對任何形式『台獨』分裂活動的立場堅定不移。」更首度措辭強硬的提到「任何勢力、任何人不要低估大陸十三億多民意的堅定決心。」稍早之前,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罕見在國慶招待會的祝詞中表示:大陸「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維護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此一表述,與去年強調要與台灣同胞「共擔民族大義,共享發展機遇,共傳文化血脈,共築海峽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調性大異其趣。

兩岸關係向來都是台灣當局鞏固內部權力的提款機,也是轉移執政挫敗的萬靈藥,從蔣經國的「革新保台」,到李登輝的「兩國論」,再到陳水扁的「一邊一國」,無不是利用外部對立的升高來轉移內部危機,甚至用來作為剷除施政障礙的利器。小英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五二〇就任以來,民進黨政府在國際社會參與上的肆意衝撞,在海基會與APEC人選上的蓄意安排,在達賴與熱比婭等敏感人士的問題上刻意挑釁,無非是為了試探大陸的耐性,對外形塑北京當局對台打壓,對內進行民粹召喚的必要佈局。問題是,如果民進黨所極力堅守的價值及其理想實踐的路徑,都是要透過對外部的對抗性來形塑內部的權力集中才得以實現,那麼,民進黨人念茲在茲的「民主」就只能是一句掛在嘴邊的空話,而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就必然要成為民進黨權力邏輯的犧牲。

10月8日,蔡英文在出席獨派團體「台灣安保協會」所舉辦的「南海爭議與亞太區域和平國際研討會」中表示,「台灣是一個民主的社會,維持現狀是台灣人民的選擇,不是我個人的選擇。」她強調,在520就職演說當中已經對北京當局表達了非常大的善意,並幾度重申:「我們的承諾不會改變,我們的善意不會改變,我們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更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是,隨後就在同一個場合,曾任陳水扁政府駐日代表的台獨大老許世楷就在開場演講中表示,現今台灣最大的「國家安全」危機是在國際社會能否生存下去的問題。台灣無法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會員國,不受邀參加國際民航組織等,都是因為中國打壓,原因是政府的「國家方針」是維持現狀、不接納九二共識。他進一步闡釋小英的話說,所謂「維持現狀、不接納九二共識」就是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邏輯上推理的答案就是「台灣獨立」。這就是台獨人士強加在台灣人民身上的「民意」。

蔡英文在雙十講話中,呼籲大陸當局要「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正視台灣人民對於民主制度的堅定信仰」,並故意模仿大陸慣用的語法,提出「兩個有利於」: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這句話說來愷切,也相當眼熟,1995年江澤民就做過類似的表述。但是,蔡英文卻故意省略掉前半段,「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兩岸什麼都可以談」才是江澤民完整的語意。這就是當前兩岸關係陷於膠著的關鍵,也是北京當局不肯輕信蔡英文「善意」的根源。少了「一個中國」作為前提,海峽兩岸的關係就不再是「一個主權國家範圍內,因為內戰歷史的延續而現實存在的兩個政治實體」,可以進行平等協商和良性互動,通過談判來和平地解決台灣問題。也就是說,雖然蔡英文一再重申「建立具一致性、可預測、且可持續的兩岸關係,維持台灣民主以及台海和平的現狀,是新政府堅定不移的立場」,並呼籲「兩岸的兩個執政黨應該要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但是,沒有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作為政治基礎,海峽兩岸的現狀就不再是和平發展的現狀,而是走向「兩個中國」或是「一中一台」分離對抗的現況。

俗諺說的好: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有中國的繁榮進步做基礎,以及13億中國人民的強大民意做後盾,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歷史步伐。」看來,國台辦對小英雙十談話的回應,似乎把話說到了盡頭。真不知道,幾近掏空家底的台灣,是否捱得過霜降後萬物不長、顆粒無收的兩岸關係的歷史寒冬。

《兩岸犇報》第134期線上看

◎本文原載《兩岸犇報》第134期(2016年10月12日發行)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