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博洲

藍博洲:打開台灣文學的兩岸視野,兩岸文學工作者的歷史責任

2 年前 / 0 comments

如何在這樣的關鍵歷史時期重新打開台灣文學在創作與理論上的兩岸視野,重建日據以來台灣新文學運動的主流價值,於是也就成為兩岸文學工作者不可迴避的歷史責任。

台灣的荷馬:原住民盲詩人莫那能

4 年前 / 0 comments

近日台灣高中國文課本一首新詩在網路上引起爭論,這首新詩即是原住民盲詩人莫那能的〈鐘聲響起時─給受難的山地雛妓姊妹們〉。2018年時,著名報導文學作家藍博洲撰寫〈台灣的荷馬:原住民盲詩人莫那能〉一文介紹這位不向命運妥協,且投身台灣社會運動的朋友。犇報在此分享舊文,讓網路上對這首新詩充滿爭論時,透過此文理解莫那能寫詩的背景,以及參加原運、社運以及統運的經歷。

被遺忘的那場台灣學生運動:一九四九年四六慘案始末(下)

5 年前 / 0 comments

1949年,國共內戰打得如火如荼,社會主義思潮更是影響兩岸青年學子,抱有理想的學生們紛紛發起學生運動,參與進時代變動的洪流。70年前的4月6日,國民政府軍警直接進入台大與師大校園,逮捕數百名學生,史稱「四六事件」。

知名作家藍博洲於2015年出版小說《台北戀人》,即講述這場台灣最早的學運。

被遺忘的那場台灣學生運動:一九四九年四六慘案始末(上)

5 年前 / 0 comments

1949年,國共內戰打得如火如荼,社會主義思潮更是影響兩岸青年學子,抱有理想的學生們紛紛發起學生運動,參與進時代變動的洪流。70年前的4月6日,國民政府軍警直接進入台大與師大校園,逮捕數百名學生,史稱「四六事件」。知名作家藍博洲於2015年出版小說《台北戀人》,即講述這場台灣最早的學運。在「四六事件」70週年之際,兩岸犇報將陸續分享有關講述「四六事件」的文章,回顧「四六事件」之始末。

  • 1
第 1 頁,共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