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專題】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到底有多高?

By 犇報編輯部 / 2020-05-22 17:22:17 /
摘要:

中國大陸「2020珠峰測高」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多項最新測量技術和設備大顯身手。為人量身高,一把尺就夠。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呢?而攀爬世界高峰的測繪隊員,又是如何看待珠峰測量任務呢?且看犇報專題介紹。

xxx從加吾拉山口眺望珠穆朗瑪峰(5月4日攝)。

珠峰測高中的「黑科技」

中國大陸「2020珠峰測高」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多項最新測量技術和設備大顯身手。為人量身高,一把尺就夠。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呢?

北斗導航首次用於珠峰測高

此次珠峰測高綜合運用了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其中,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在峰頂,GNSS接收機能通過衛星獲取平面位置、峰頂雪面大地高等資訊,而大地高與海拔之間有一定換算關係。

2005年時,GNSS衛星測量主要依賴GPS系統。今年,將同時參考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和大陸北斗這四大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並且會以北斗的資料為主。

xxx2020珠峰測量登山活動修路運輸隊員突破北坳天險,修通頂峰路線。

測量隊隊長李國鵬表示,這是北斗系統在珠峰測高項目中首次應用。登頂測量時,頂峰的GNSS接收機將依託北斗系統和珠峰地區以及週邊的GNSS監測網聯機同步觀測,同時還可監測相關地區的地殼運動。

大陸的北斗是被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認可的GNSS四大核心供應商之一,於2018年底建成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後開始提供全球服務。今年3月,第54顆北斗導航衛星已成功發射並進入工作軌道。

大陸國產設備擔綱本次測量任務

由於珠峰測高在極端環境下進行,很多裝備都需特別改裝研製,尤其是在峰頂使用的裝備,必須能在低溫、低壓、低氧環境下使用。為此,大陸多家生產廠商與測量隊共同研製了多類特殊測量設備。

2005年,中國大陸首先測得了珠峰頂峰的岩面高程測量和雪深資料,當時使用的雪深雷達為義大利設備。而此次使用的雪深雷達要同時獲取位置資訊和雪深資料,兼具衛星大地測量和雷達系統的功能。同時,設備必須輕便、易攜。多家國外企業無法研發,最終,由大陸廠家研發生產成功。

xxx壯觀的珠峰東絨布冰川(4月27日攝)。

此外,天頂儀、重力儀、峰頂覘標、用於三角交會測量的超長距離測距儀等均為大陸國產儀器。中國大陸最新的測繪基準體系建設成果也將應用於此次測量。

重力測量「上天」

據瞭解,此次測量將運用航空重力測量技術,提升測量精度。珠峰測高是多種技術手段的綜合應用過程,涉及GNSS衛星測量、精密水準測量、光電測距、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天文測量、衛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最終公佈的海拔高度,是對多種資料進行綜合處理的結果。

xxx2020珠峰衝頂測量開啟,登山隊員們向更高海拔進發(無人機照片)。

重力測量即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值,也是精確獲取高程測量成果的要素之一,可以對高程測量結果進行有效改正。重力測量一般由測繪隊員操作設備在地面進行。而今年增加的航空重力測量技術,即把一系列複雜的測量系統裝在飛機上,使飛機能在空中進行連續測量,相當於把重力測量儀帶上了天。

人在地上測,只能測到一個點的數值,以這個點來代表周邊一個區域的值。航空重力測量的是一個區域,相當於無數個點,這是對人在地面上測量的補充。同時,飛機還可以到達一些人無法測量到的區域,填補西藏地區重力網建設的空白。


一名測繪隊員眼中的兩次珠峰高程測量

xxx測繪隊員鄭林(右)與隊友在2005年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紀念碑旁。

初見鄭林時,他正和同事聊著家常。珠峰大本營帳篷內微弱的燈光打在他黝黑而線條柔和的臉頰上,眼睛更加清澈明亮。說起話來語速很快的他,聊到盡興處,會用濃厚的關中話和同事「拌嘴」,活潑得像個孩子。

「我就喜歡幹測繪。」2002年,鄭林大學畢業後加入大陸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簡稱國測一大隊)精(密)測(量)隊,參與了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這次他主動請纓,參戰2020珠峰高程測量。

在珠峰大本營西側的一個小坡上,矗立著2005年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紀念碑。在鄭林心中,這座紀念碑既是對那次珠峰高程測量的深沉禮贊,也是測繪人的精神豐碑。

2004年12月的一天下午,正在家休息的鄭林接到了精測隊中隊長張亞東的電話。 毫無準備,24歲的鄭林就這樣「被捲入」到那次測量工作中去。鄭林回憶,那時住的是綠色軍用帳篷,隊員們枕著行軍被,用灌滿開水的玻璃瓶暖腳,蜷縮成一團入睡;吃的是饅頭、油餅和壓縮餅乾,燒雪水喝;很少有個人防護裝備,在珠峰地區作業經驗不足。

xxx珠峰海拔5800米的珠峰過渡營地。

在那次測量過程中,鄭林經歷了兩次「生死體驗」:一次是在藏北無人區進行GPS(全球定位系統)測量完工返回途中,定位系統失效,汽車故障,一行4人被困在荒野整整一天;一次是在日喀則市定日縣曲當鄉珠峰東坡附近進行導線測量,受天氣影響,鄭林等人臨近天黑才收工下山,行至半山腰,手電筒沒電了,隊員們手拉手,摸黑走了一個多小時,途中不斷用對講機呼救,最後得到救助,凌晨3點到達營地。

經過2個多月的奮鬥,鄭林所在的國測一大隊成功完成了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關鍵任務,他們創造的多項科技世界紀錄載入史冊。

15年後的今天,鄭林自願報名2020珠峰高程測量,還是做老本行——三角測量,面臨的挑戰依舊嚴峻:高寒缺氧,以及出外作業時仍要翻過危險重重的沖溝、冰塔林、冰崩區等。但在鄭林眼裡,這次測量也有了可喜的變化。

生活保障更好了——如今的大本營24小時不斷電,設立了臨時醫療點並配有高壓氧艙,帳篷內放有取暖器,每隔2到3天會有車運送蔬菜、水果和肉類到大本營;

xxx

設備更先進了——大量大陸國產裝備投入使用,可靠性、精度大大提高,北斗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充分保障了測量工作需要;

經驗更豐富了——經過2005年複測,國測一大隊積累總結了一系列作業及團隊協作經驗,在這次測量前,大隊做了充分準備,為隊員制定了科學訓練計畫……

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全體測量登山隊員正緊鑼密鼓地展開各項工作。此刻,鄭林也在珠峰大本營忙碌著,調試設備,為最後的三角交會測量做準備。他說:「雖然再次遺憾落選登頂測量,但一定會全力以赴。」

xxx登山嚮導向海拔7028米的營地運輸高山氧氣、燃料等物資。

xxx一群岩羊在珠峰大本營附近覓食(5月8日攝)。

xxx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進營地(5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

xxx修路隊員正向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下撤(5月12日攝)。

【延伸閱讀】
攀登者!珠峰「身高」測量史
《兩岸犇報》第228期線上看
科技冷戰,制裁華為是美國至上主義作祟
美籍韓裔作家:「為什麼我不再澄清自己不是中國人」
二戰「歷史敍事」之爭再起
沒有一中原則,台灣難以加入世衛大會
革命者人格與勝利的哲學——紀念列寧誕辰150周年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