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陸共同成長 台灣樂器產業群聚漳州

By 犇報編輯部 / 2020-08-20 18:16:13 /
兩岸
台商
摘要:

「我們是和大陸共同成長。」公司總經理呂孟哲坦言,和父親在漳州奮鬥的27年裡,公司「由家業到企業,由企業到產業」,背後離不開大陸發展帶來的紅利。在呂孟哲看來,公司最寶貴的資產始終是工人。如今企業車間裡,不乏工作25年以上的工人,其中有在廠裡相識相知的「夫妻檔」,有並肩打拼的兩代人。

xxx雅歌樂器(漳州)總經理呂孟哲在展示吉他。

車間裡木花飛揚。伴隨切割機的轟鳴,一把把吉他在工匠手中被打磨成型,不遠處忙碌的工人正對設備做最後的調音。

位於福建漳州的雅歌樂器,是一家有著27年歷史的台資企業。1993年,雅歌樂器從台灣高雄跨海而來,當時廠區周圍是大片荒地。如今,近40家樂器企業群聚於此,這座閩南古城因此成為全大陸第三大吉他生產基地。

「我們是和大陸共同成長。」公司總經理呂孟哲坦言,和父親在漳州奮鬥的27年裡,公司「由家業到企業,由企業到產業」,背後離不開大陸發展帶來的紅利。

閩南話和蚵仔煎讓我們留了下來

坐落於漳州金峰經濟開發區的雅歌樂器,如今在眾多工廠「包圍」中,已不太顯眼。

1993年,這裡卻是另一番光景。金峰經濟開發區設立不過一年,附近仍是大片荒山和甘蔗地,只有零星幾家本地企業散落於此,台資「身份」的雅歌樂器算得上首屈一指的大企業。

「我們最早在廣東選址,後來玉豐樂器說漳州有塊地不錯,邀我們來做鄰居。」呂孟哲說,家族在台灣做了60多年樂器,上世紀90年代隨著台灣傳統製造業工人流失嚴重,企業不得不到大陸尋找新的機會。

他口中的玉豐樂器,1992年從台灣來到漳州,是當地第一家樂器企業。在其邀約下,呂孟哲的父親坐了近8小時的汽車,來到漳州。

「印象最深的是,這裡不僅沒有高速公路,幾米寬的國道上,竟然還有牛在過馬路。」呂孟哲原先在台北從事IT行業,在辦公大樓待慣了的他到了「農村」處處覺得「不可思議」。

彼時的漳州,對這些台商而言,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經濟環境,熟悉的則是文化氛圍。

呂孟哲回憶,當時父親到漳州住了幾天,他驚訝地發現,這裡的工人不單講著和家鄉一樣的閩南話,連日常吃的蚵仔煎、面線糊都一樣。這讓祖籍晉江的一家人喜出望外——對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而言,同根同源的語言和飲食文化意味著更低的管理成本。在當地政府真誠邀約下,雅歌與玉豐一道在此紮根,翻開漳州樂器製造產業發展的序章。

「大陸員工是最寶貴的財富」

「大家得知有台灣企業來招工都紛紛報名,二三十人的崗位,報名有四五百人。」1999年進入玉豐樂器當備料工人的胡秀華,是土生土長的漳州人,回憶當年進廠當「廠妹」的日子,她坦言「不亞於一場大考」。

時值世紀之交,閩台經濟發展仍有較大差距,台資企業成為眾人追捧的「金鳳凰」。

玉豐樂器(漳州)有限公司經理楊耿星仍記得早年那批大陸工人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大家都很珍惜工作,碰到客人著急要貨,二話不說就留下來加班。」他說,這些勤快的本地員工很快成長起來,並在日後逐步走上管理崗位。

呂孟哲坦言,雅歌樂器原本只將漳州作為半成品生產地,沒想到這裡的員工踏實好學,工廠慢慢轉向成品生產。「這批大陸員工是我們的財富。」他說。

如今,雅歌樂器工廠面積已從最初30多畝擴展到近130畝,年產值早突破了億元人民幣。

在呂孟哲看來,公司最寶貴的資產始終是工人。如今企業車間裡,不乏工作25年以上的工人,其中有在廠裡相識相知的「夫妻檔」,有並肩打拼的兩代人。「這在台灣幾乎不可想像。」呂孟哲說,未來他很樂於將企業交給大陸經理人打理。

「與大陸共用美好明天」

夜幕低垂,一道廊橋橫跨九龍江,與兩側的「飄帶天橋」相映成趣,從空中俯視,一把流光溢彩的「大吉他」躍然眼前——如今在漳州,這道「吉他天橋」已成為人們的「打卡聖地」。

作為兩岸經濟融合的產物,樂器產業及文化正融入這座城市的發展基因。據瞭解,漳州已有樂器相關企業4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5家,已形成集群化發展態勢。

這些企業的創始人大多從玉豐、雅歌兩家企業走出。2000年,擔任玉豐樂器總務主管的吳順南選擇創業,如今是漳州市樂器商會會長。「兩家台企是我們永遠的老大哥。」他說,當年台企的現代化管理影響了一批創業老闆,曾經的「師徒」如今經常聚在一起分享訂單和行業資訊。

作為「彈響漳州吉他第一曲」的首批台商,呂孟哲直言很榮幸能為大陸樂器產業培育「新星」。今年,漳州市提出打造「樂器文化之城」,呂孟哲期待能和這座城市繼續共同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漳台兩地吉他企業同頻共振、形成互補,進一步『走出去』是兩岸企業的共同願景。」他說。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34期上線囉!
【犇報社評】中美和平共處,美國準備好了嗎?
「寫在人間」的呂正惠和台灣統一之思
曾健民:初論陳映真的台灣社會性質論和社會變革論
銘記歷史走向未來 「反殖民與台灣光復」圖文館在苗栗設館
去浪漫化的《八佰》 現實遠比幻想更能打動人心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