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不是被拐事件的終點,為何被拐孩子選擇收買的「養父母」?

By 中新社 / 2021-12-09 12:47:47 /
摘要:

對旁觀者來說,團圓是被拐兒童與親生父母的結局。而對當事人們來說,這更是個開始,斷裂多年的感情需要修復,孩子們也要重新面對自己的人生選擇。也許從孩子的角度看來,把他養大的人是「養父母」,但在更多人看來,他們是「買方」,是他們買走了孩子原本的未來。


團圓不是被拐事件的終點。

最近,在苦尋兒子14年的孫海洋夫妻與兒子孫卓團圓相認的背景下,微博上一條#被拐兒童找回後將生母拉黑#的話題讓不少網友看後表示:意難平啊。

此次大陸公安偵破3起拐賣兒童案件,找回被拐14年的孫卓、符建濤和被拐17年的楊家鑫

被拐賣的孩子楊家鑫被找回後,先和媽媽夏先菊在警方的安排下見了一面。最終,他決定還是和「養父母」一起生活,至今沒有回過四川。更讓媽媽傷心的是,不知何時,兒子已經把她拉黑了。

媽媽說:「我只是想像一個朋友那樣關心一下,可是他都把我拉黑了,我只能從他的養母手裡面聊天那些知道一些情況」。

她也期待孩子再長大一些之後,對她的態度能轉變。

此前被找回的孫卓也表示:「他們找了我十幾年,應該是非常非常疼愛我,非常關心我,謝謝他們這麼多年一直在找我,他們也很辛苦,其實我心裡有一點愧疚,他們一直在找我,但要是見了面的話,我應該不會留在那裡,估計他們會很失望吧。其實就是多了一個家,這邊也是我的父母,那邊也是我的父母。」

xxx與父母見面後孫卓接受採訪截圖。圖片來源:紅星新聞截圖

對於被拐孩子們的選擇,很多網友表示不太理解:為什麼父母苦尋這麼多年,被拐賣的孩子卻不選擇親生父母這邊?

xxx圖片來源:網友評論

心理學家:
孩子的選擇應被尊重


對於孫卓的選擇,心理學專家何日輝表示,被拐賣的孩子從頭到尾都是受害者,生父母和養父母在其生命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外界應尊重理解當事人的選擇,不應在此時對其施加更多壓力。

「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和親生父母的情感連接斷裂了,他和養父母是有感情的。但現在根據公開報導,孫卓的養母被採取強制措施,再加上當地的輿論,孫卓本人面臨的壓力是很大的。」

法律專家:
不應由收買家庭繼續撫養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姚歡慶表示,「原則上不應該由收買家庭繼續撫養孩子,這有專門的法律規定或者相關的規則處理。」

姚歡慶說:「從法律上看,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行為屬於非法行為,刑法專門規定了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可以看出,總體的法律精神、導向是不允許收買人與被拐賣的婦女、兒童之間建立法律上的聯繫,在這樣的原則基礎上,如果被拐賣的孩子尚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這種情況下不能考慮兒童的意願,而是應該讓其回到親生父母身邊,法律上採取的態度是讓其與親生父母建立法律關係。」

孩子不選擇回歸,
找尋還有意義嗎?
當然有。


第一,許多被拐賣的孩子並不像部分新聞的主人公一樣,被「養父母」家庭妥善對待。對於那些渴望和親生父母重建情感連接的孩子們而言,被找尋的同時,他們也時刻期待著重逢。

第二,無論孩子有沒有選擇親生父母,對親生父母而言是有意義的。

2014年,孫海洋的尋親故事被改編成了電影《親愛的》。影片中的人物韓德忠(原型是孫海洋)說「我找不動了」,但現實生活中孫海洋一直未放棄。

「我們一直保存著一張你小時候的照片,經常拿出來看,現在看到長大後的你,依舊可以看出小時候的樣子。」一家三口坐下後,彭四英小心翼翼掀開兒子的口罩說道。一旁,孫海洋緊緊攥著孫卓的手,依舊不肯放開。

xxx圖片來源:新華社

第三,拐賣兒童和收買被拐賣兒童都是犯罪。找尋被拐兒童的過程中,警方也有機會能根據線索鎖定拐賣人與收買家庭,讓他們得到法律制裁。

團圓不是拐賣事件的終點


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公安機關「團圓」行動共找到失蹤被拐兒童8307名,偵破拐賣兒童積案292起,抓獲拐賣犯罪嫌疑人697名。

對旁觀者來說,團圓是被拐兒童與親生父母的結局。而對當事人們來說,這更是個開始,斷裂多年的感情需要修復,孩子們也要重新面對自己的人生選擇。

也許從孩子的角度看來,把他養大的人是「養父母」,但在更多人看來,他們是「買方」,是他們買走了孩子原本的未來。

願世上再無此類離散
天下骨肉皆團聚
再也沒有人的成長被撕裂
孩子都在父母的懷抱裡健康成長

◎來源|中新社

【您可能有興趣】
14年後,《親愛的》原型孫海洋與兒子相認!嫌疑人落網!
「自動駕駛計程車」正式上路收費 中國無人駕駛進入2.0時代
「轉型正義」外的《紅色青春》:當政治受難人就是「共匪」
「台三代」把起源福建的台灣茶,帶回祖輩奮鬥的漳州土地上
鄭鴻生:誰會是幕後藏鏡人?「日裔台灣人」傳言解謎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