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離水災區,過上好日子:黃河灘區移民生活一瞥

By 犇報編輯部 / 2021-02-08 18:52:48 /
脫貧
摘要:

奔騰不羈的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也在黃淮大地上撕裂出一道道傷口。頻繁改道,將上百萬群眾捲入灘區,他們在洪水和泥淖中掙紮了百年。為了讓灘區群眾搬出「水窩子」,過上好日子,河南從2015年開始試點黃河灘區移民遷建,結合脫貧攻堅,計畫到2020年實現對地勢低窪、險情突出的24.32萬群眾整村外遷安置。

xxx

從2016年開始,王學芹家每年開始慶祝搬遷日。近日,王家一家9口第一次齊聚一堂,舉起酒杯,慶祝搬遷第六年。「搬遷年」,成了老王家的特色紀年法。

據新華社報導,2016年秋收結束,王學芹家從黃河邊的破瓦房,搬進了封丘縣李莊鎮移民社區的電梯樓,成為河南省第一批黃河灘區搬遷戶。從那以後,每年全家人團聚的第一頓飯,都成了王家人固定的「慶祝宴」。

「搬新家,迎新生,比過年還有意義!」王學芹高興地說。

奔騰不羈的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也在黃淮大地上撕裂出一道道傷口。頻繁改道,將上百萬群眾捲入灘區,他們在洪水和泥淖中掙紮了百年。王學芹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的老家距離黃河100公尺,每年漲水都害怕,那個呼嘯聲能把你淹沒。」王學芹回憶,小時候,每年汛期前,父母都把糧食、衣物打包好,一旦黃河發水,全家老小就背著包袱往高處跑。「幾乎年年發大水,莊稼三年兩淹,吃糧全靠國家救濟。」

為了讓灘區群眾搬出「水窩子」,過上好日子,河南從2015年開始試點黃河灘區移民遷建,結合脫貧攻堅,2017年河南制定了黃河灘區居民三年遷建規劃,計畫到2020年實現對地勢低窪、險情突出的24.32萬群眾整村外遷安置。

根據灘區居民遷建政策,王學芹家幾乎沒有額外付款,用自家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置換了這套120平方公尺的新房。從灘區搬到了鄉鎮,一家祖孫三代過上了新生活。

「新房子寬敞明亮,新社區乾淨整潔,社區裏的醫院、銀行、學校、市場可齊全了。」王學芹說。

搬遷後,王學芹的女兒王輝結束四處漂泊打工的日子,回到李莊鎮,在商業街開了一家蛋糕房。因為周邊灘區遷建,群眾生活集中,李莊鎮越來越繁華。「守著父母守著孩子,真的挺幸福的。剛開業的時候鎮上只有1家,現在已經有了9家蛋糕房。」王輝說。

不僅像王輝一樣的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越來越多的鄉賢也帶著項目回到了家鄉,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在外打拼多年擁有兩家服裝加工廠的張桂梅,回鄉創辦了新星制衣廠。「因為我們老家搬遷了,很多搬遷戶要就業,我就回來了,想要帶著家鄉人共同致富。」張桂梅表示。

如今,李莊鎮的工業園區已經引進了億德隆、車易捷等汽車零部件加工企業和新星制衣、愛貝服飾加工等9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可吸納就業人員3000多人。

夜幕降臨,老王家溫暖如春,一家人吃著餃子、聊著天,其樂融融。報導中也指出,黃河兩岸,濮陽、中牟等地最後一批灘區遷建移民正在忙碌著為搬家收尾,準備在新房裡開啟生活「新紀元」。

【延伸閱讀】
雲南怒江:地球褶皺裡的「中國脫貧奇跡」
11年前那位感動中國的「春運母親」,找到了!
大陸扶貧劇爆紅!衛星告訴你真實的《山海情》是什麼樣
【犇報專題】易地搬遷式扶貧
中國960萬易地搬遷人口脫貧,為什麼可說是人類兩大世界壯舉?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