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渡:失聲的社運,無言的良知

By 楊渡 / 2021-12-27 12:28:12 /
社會運動
摘要:

公投結束,細心觀察,我發現幾件值得反省的事。第一:那些號稱的「正義良知」社會運動團體,怎麼都不見了?第二個反省:為什麼在野的國民黨無法連結社運團體?第三個反省,從社會運動的角度,所有問題依然存在。公投只是反映了社會內部的矛盾。這些矛盾,正是社會運動的火種。

◎作者:楊渡/自由作家

xxx2020年最後一天晚上,台灣反毒豬團體集結於信義路旁舉辦跨年晚會,高舉民進黨政府自蔡英文蘇貞昌至立法院支持萊豬進口立委頭像靜默繞行,表達沉重抗議。 圖片來源:苦勞網

公投結束,細心觀察,我發現幾件值得反省的事。

第一:那些號稱的「正義良知」社會運動團體,怎麼都不見了?

那些號稱「社會良心」、「公民權利」、「公平正義」、「環境正義」、「農民權益」的社會運動團體,這一次全部失聲。唯一公開站出來,並環島行腳的,是秋鬥。許多文化界的人:如黃德北、關曉榮、鍾喬、侯孝賢、朱天心、范振國等,都站上第一線。但他們只是以自己的行動,苦行般的默默支持,希望做一個在基層點燃火種的人,沿路召喚民眾。

xxx秋鬥行腳隊,從屏東走回台北,歷時30天、行腳共400多公里。 圖片來源:「秋鬥:左派力量」臉書粉專

然而,以往那些喊得超大聲的,在公投當前的時刻都默了。

當然,像主婦聯盟,早在去年九月就發出聲明說:「當歐盟、中國、泰國、俄國等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拒絕萊克多巴胺,我們用萊豬進口的到底能換到美國給的什麼?」 然而公投前夕,它和大多數社運團體一樣,選擇默。

xxx圖片來源:擷圖自主婦聯盟官網頁面

我不感到訝異,因為太多社運團體的人都去做官了,而許多環保團體也開始做起了綠能生意,包起社區營造的工程。至於聲量最大的文化團體,在文創基金、政府補助案、各地文化標案的需求下,早已成為利益共生的一環。

然而,社會運動變成政黨的側翼,默與出聲都看政黨的臉色,難道不會覺得可恥嗎?那些掛在嘴巴上的良知,如今在那裡?午夜夢迴,捫心自問,難道不會覺得愧對年輕時代的理想?

第二個反省:為什麼在野的國民黨無法連結社運團體?

國民黨與社運團體缺乏連結,或許緣於過去戒嚴時代,反對威權統治,社運團體是與民進黨結盟的,因此意識形態上,仍保有過去的習慣。但民進黨執政已經這麼多年,新威權統治都顯現出非常明顯的跡象,為什麼國民黨無法召喚出反抗意識?

當社會的憤怒、民心的無力、民間的無奈缺乏出口之際,為什麼國民黨未能成為民苦民怨的代言人?為什麼國民黨的思考,總是「內捲化」,老是在內部派系之間,互相檢查檢討,卻不願意團結一起,共同對抗強大的執政者?

坦白說,侯友宜在想什麼,誰在乎?如果國民黨能敏感的體察社會脈動,召喚起民心的憤怒,反抗的風雲,侯友宜自己就會跟上來,他不敢觀望。但如果國民黨仍在內部間消耗,侯友宜站出來有什麼用?

國民黨要先改變思維,敏銳的體察社會脈動,從民意出發,說出人民的心聲,說出憤怒,說出被新獨裁壓制的無奈,如此才能召喚出民間的力量。

xxx圖片來源:兩岸犇報

第三個反省,公投結束後,以為選完問題就結束了。但我看法正好相反,從社會運動的角度,所有問題依然存在。公投只是反映了社會內部的矛盾。這些矛盾,正是社會運動的火種。

公投可以解決問題嗎?在瑞士這種小國,公投政策都是非常實質的,例如加送窮人稅、建不建一項工程,以免破壞古蹟等,公投可以決定政策走向。但臺灣的執政者是把公投變成意識形態的劫爭,全面擴大衝突。

既然如此,對反抗者來說,公投即是作為抗爭的武器,製造衝突的一環。所以,公投可以是決戰,也可以是引戰,或一種宣傳戰。端看你對某一個議題的操作。如果把它當成引戰,那現在這樣的結果,恰恰是送給反抗者的好議題。

設想,把影響百姓生活的瘦肉精問題,繼續打下去,把萊豬打到2024,打到百姓知道自己的食物安全與後代子孫的健康,都被出賣,打到下一次選舉為止,那會是什麼結果呢?

◎本文原刊《奔騰思潮》,經作者授權轉載。

【您可能有興趣】
秋鬥行腳──終章:請硬朗的戰鬥下去吧!
秋鬥行腳30天400公里 凱道會師籲反萊豬護藻礁、終結網軍霸凌
藉公投來臨之際,勞動黨籲:反萊豬、護藻礁、拒當美霸權反華工具
范振國:為秋鬥行腳賦嵌字七絕一首以壯行色
花俊雄:「民主峰會」擦亮美國的民主招牌了嗎?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