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缺蛋都能成為爭議 民進黨的台獨混亂能帶給台灣怎樣的未來?|犇報快評

By 陳東爾 / 2023-03-11 13:22:45 /
快評
兩岸
民進黨
九二共識
台獨
摘要:

民進黨政府打造台獨意識形態與控管社會輿論,是操作同套機制壟斷話語權的成果,然而網軍側翼帶風向的代價,是連社會議題都失去討論的能力。這幾年下來,每次台灣缺東西,網軍側翼都會配合民進黨官宣出來混淆視聽,要解決問題總得先正視問題,但這樣從國家到社會到歷史都能混淆的情況下,台灣連面對問題的能力都喪失了,搞得人心惶惶也人人自危。


◎作者|陳東爾(犇報政治評論員)

xxx圖源:網路圖片

台灣缺蛋,但消息一出來,馬上有群人跳出來大喊根本不缺蛋,搞得到底有沒有缺蛋都混亂不清。這幾年,台灣先後陷入缺口罩、缺水、缺電、缺疫苗、缺快篩,缺缺缺各種缺,除了缺水看水庫就知道毫無爭議外,稍有記憶者都記得凡是有缺的,幾乎跟這次缺蛋一樣,被親綠民眾、網軍、側翼鋪天蓋地的為執政黨護航,缺與不缺,竟成為爭論不休的問題。

但深思細想,台灣連國族認同都能充滿爭議,以民進黨為首的台獨勢力對台灣的歷史進行扭曲、選擇性詮釋,議題的混亂也就沒讓人那麼意外了。實際上,打從1990年代民進黨通過「台獨黨綱」以來,台獨不僅「去中國化」,也混淆中華民國,在民進黨以統獨爭議作為政治鬥爭下,從國族認同到教育,以至於社會議題,全都變成難以討論的模糊爛帳。

xxx

「台獨」伴隨兩岸趨向統一而生


台灣從日本殖民光復、回歸中華民國後,國共內戰馬不停蹄接續而來,國民政府在1949年敗退撤台後,在美國隨著韓戰爆發介入東亞局勢下,打造圍堵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際冷戰對抗,台海兩岸在內戰與冷戰的雙戰架構下,形成隔海分斷而治的局面,在金馬前線進行長達21年的「單打雙不打」,直到1979年大陸與美國建交才終止。

風起雲湧的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進入聯合國,成為代表中國的政權,北京政府與美國關係也逐漸緩和。滄海桑田動盪下,中美台三方的兩岸政策都隨之調整。大陸需要和平發展經濟,美國藉「戰略模糊」處理兩岸關係,台灣則經歷黨外運動、政治轉型,在解嚴後終於開啟兩岸交流。兩岸迎來各種和解的條件與空間。

為解決兩岸交往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兩岸在1991年先後成立海基會和海協會,台灣更增設陸委會,通過以兩岸統一為終極目標的國統綱領,廢除因國共內戰而施行43年之久的《動員戡亂臨時條例》。也是在同一年,民進黨通過「台獨黨綱」,主張制訂新憲法和成立「台灣共和國」。從此,統獨問題就成為台灣社會爭論不休的主要矛盾。

從李登輝提出兩國論與凍省,到扁政府操弄省籍對立、推動台灣獨立,成為小布希口中的「麻煩製造者」,從此民進黨由「積極倡獨」轉變為「抗中拒統」,開始推動「中華民國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陳水扁甚至高呼「誰要消滅中華民國、誰就是敵人」,用中華民國體制借殼上市台獨。

xxx1992年的香港會談,兩岸開啟和平新局,也有了「九二共識」的說法。圖為1993年辜振甫與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辜汪會談」。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去中國化」同時扭曲「中華民國」


民進黨台獨的「去中國化」,不只是去掉台灣與大陸的關聯,更將「中華民國」扭曲得支離破碎,陷入歷史虛無,淡化「中華民國」愛國情懷與民族情懷的國歌、國旗等符號。這樣的「去中國化」工程,一來為打擊國民黨過去的戒嚴威權統治,是綠營向藍營鬥爭的重要手段,也是配合美國處理兩岸關係的「戰略模糊」,藉台獨支解「中華民國」,切斷兩岸的歷史淵源,將台灣扭曲成歷史錯亂的地方。

這是台灣當前最扭曲最混亂之處,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多數國家都堅持一中原則下,台獨勢力既想「去中國化」又不敢真的搞台獨,又想維持中華民國體制又想避掉兩岸同屬一中的歷史。很多覺青以為一中原則是「只有一個中國」,笑說是「一個中國和一個台灣」。但實際上,全世界遵守的一中原則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去中國化」造成台灣社會的國族認同混亂,每句抽象的「愛台灣」、「我們國家」盡是曖昧不明的空洞內容,讓台灣的主體性不僅失去歷史,也看不到未來,有的盡是虛無,面對現實困境幾乎毫無應對能力。但正是在如此混亂的情況下,美國才能任意妄為地把台灣作為對華遏制戰略的棋子。試想,一個充滿民族情懷與國家認同的地方,會這樣任由他國毫不遮掩的干涉內政嗎?這種混亂正是台灣當前遭遇的最大困境,表現在政治、經濟與各種社會議題上。

xxx圖為中壢龍岡地區忠貞新村的「國旗屋」。

網軍側翼帶風向的代價,社會議題失去討論的能力


為了打倒國民黨的歷史威權遺留,民進黨卻變成另一個威權,在2016年全面執政後,吸收一批社運人士入朝當官,監督政府的社運力量被大大削弱。而民進黨執政後最重大的施政,就是配合美國遏制中國大陸崛起的戰略,揚棄兩岸和平的選項,把大陸打造為「敵國外患」,加上來自美國等西方媒體對大陸的負面報導,搭配側翼網軍鋪天蓋地的帶風向,成功打造「恐中、反中」的社會氛圍。

民進黨創造對己有利的風向,壓制不利己的聲音,在把持輿論後開始打擊媒體監督政府的「第四權」,許多大眾媒體、電子媒體要不被收編,就是被行政治理,例如下架中天新聞台,大修「公共電視法」改由行政院長指派公視董事長;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更一度提出數位中介法,試圖干預在網路上發佈資訊的言論自由,日前預告要修的《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其中第15條更是數位中介法的濃縮版,民進黨政府企圖控制新聞自由的嘗試從未間斷。

層層疊加的言論限縮,讓台灣能發出異議聲音的空間越來越小,所有來自民間對政府的批判,包含社會運動、對政府的檢討與監督、所有對美台關係的警惕、對兩岸和解路線的倡議,不是被網軍出征,就是被視為中共的認知作戰,被打為外部敵人的協力者。台灣人民與媒體人人自危,形成「寒蟬效應」。

民進黨政府打造台獨意識形態與控管社會輿論,是操作同套機制壟斷話語權的成果,然而網軍側翼帶風向的代價,是連社會議題都失去討論的能力。這幾年下來,每次台灣缺東西,網軍側翼都會配合民進黨官宣出來混淆視聽,要解決問題總得先正視問題,但這樣從國家到社會到歷史都能混淆的情況下,台灣連面對問題的能力都喪失了,搞得人心惶惶也人人自危。

xxx圖源:中天新聞

正視台獨對台灣造成的影響


日據時期,蔣渭水曾發表〈臨床講義──對名叫台灣的患者的診斷〉,診斷台灣為「世界文化時期的低能兒」,原因是「智識營養不良症」,並指出因台灣「素質純良,應及時適當地治療,要是療法不對又荏苒拖延的話,會病入膏肓,有死亡的可能。」最後列出的處方就是教育。

然而蔣渭水當初診斷的基礎,仍建立在台灣屬於中國的思想下,不僅點出台灣原籍為「中華民國福建省台灣道」,更認為台灣遺傳「有黃帝、周公、孔子、孟子等的血統,遺傳性很明顯。」職業更是「世界和平第一關門守衛」。

xxx蔣渭水的《臨床講義》。圖源:網路圖片

當蔣渭水都能被民進黨扭曲成台獨,把蔣渭水在日據時代的反帝反殖思想,支解後扭曲成為台獨意識形態服務,民進黨台獨又豈能明白蔣渭水說「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的意義?而民進黨台獨配合美國遏華戰略,逐漸把台灣推向戰爭邊緣,又豈能明白蔣渭水說的「台灣人握著世界和平的第一把鑰匙」的意涵?

缺蛋爭議發展至今,已證實台灣就是缺蛋,且牽涉通膨、供需、蛋農生產壓力等錯縱複雜的問題,這種百姓每天吃飯就能證實的事情,民進黨何不大方承認並趕緊解決問題就好。然而缺蛋只是眼前的問題,台灣的問題又豈止缺蛋。在台灣教育深受台獨影響下,眼前的困境連蔣渭水列出的「教育處方」都無能為力。

當台灣已來到戰爭邊緣,一旦台海發生戰爭就是生死問題,不只是缺東缺西的問題,而台獨究竟能帶給台灣怎樣的未來與希望?台灣人民該正視民進黨台獨帶給台灣的混淆與禍害了,做個清清楚楚的台灣人,正視兩岸同屬一中的歷史事實吧。

◎作者|陳東爾(犇報政治評論員)
◎編輯|海綿君、李達斯

【您可能有興趣】
今日台灣最大的危機 對百年未有大變局毫無知覺|犇報快評
不要讓美國與民進黨抹滅台灣人追求愛與和平的能力
沒有「中國何時侵台」的問題,只有「美國何時需要戰爭」的問題
反對「台獨」勢力與美國勾結害台,籲推動兩岸對話、恢復交流
柯文哲終究不是蔣渭水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