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科幻宇宙!《中國2098》完整版發佈(上)

By 觀察者網 / 2022-06-17 17:42:45 /
科幻
摘要:

《中國2098》充滿濃濃中國社會主義風格,被大陸網友廣為熱論,更有電影公司將改編成電影。台灣長期受西方創作薰陶,充滿中國社會主義風格的科幻創作難得可見,本文為觀察者網整理范文南全套作品,兩岸犇報經觀察者網授權全文轉載,供台灣讀者體驗中國特色的科幻創作,文中所有《中國2098》圖片均可點擊查看大圖,因篇幅關係分為上下篇,本文為上篇。

【犇報編按】


人類總對未來世界充滿期待與想像,20世紀在兩個意識形態主導的現代化進程中,美國和蘇聯曾打造屬於各自風格的科幻作品,呈現各自對未來世界的想像。中國歷經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崛起過程,如今也開始建立饒富中國特色的創作,科幻亦如是。

2015年,大陸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獲得科幻小說最大殊榮雨果獎的最佳長篇小說,讓中國特色的科幻作品進入世人眼界,也讓大陸網友開始討論起什麼是屬於中國的科幻。2020年,七張一組被稱作「大基建龐克」的中國科幻畫作在大陸網上爆紅,許多網友紛紛表示「有內味了。」

《中國2098》系列的作者是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的范文南,他在2022年3月完成《中國2098》全部30張圖。在他的創作中沒有西方國家對於未來世界的科幻想像,而是用中國獨有的共產主義浪漫,向世界講述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的全球危機中,中國所提出的解決方案。

《中國2098》充滿濃濃中國社會主義風格,被大陸網友廣為熱論,更有影業公司已洽談版權將改編成電影。台灣長期受西方創作薰陶,充滿中國社會主義風格的科幻創作難得可見,本文為觀察者網整理范文南全套作品,兩岸犇報經觀察者網授權全文轉載,供台灣讀者體驗中國特色的科幻創作,文中所有《中國2098》圖片均可點擊查看大圖,因篇幅關係分為上下篇,本文為上篇。


xxx

2020年,一組被稱作「大基建龐克」的中國科幻畫作走紅網絡。

它便是由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生範文南(微博@鐵憨憨nangesfg)創作的《中國2098》系列。這裡沒有科幻作品常見的飛車、機器人,裡面的中國也沒有略顯刻板的飛檐鬥拱、霓虹招牌,取而代之的是沾灰綠布、腳手架,氣勢磅礡的混凝土結構,以及各種標語、口號。

這種從未見過的科幻畫風卻讓中國網友倍感親切,紛紛表示:「有內味了。」

不過,當時公布的七張圖還只是冰山一角。之後一年半多的時間裡,範文南持續創作,最終在2022年3月,完成了《中國2098》的全部30張圖片。觀察者網從範文南處獲得了全套作品,為大家展示「中國2098」的宏大宇宙。

xxx

不僅如此,該系列的電影化也已進入正軌。據《中國2098》版權運營方民天影業(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張興坤先生透露,他們計劃利用5年左右的時間,攜手更多的合作伙伴,將這個IP拍成一部超級科幻電影。用科技與影像的視聽盛宴,向世界講述全球危機下的中國方案,以及東方獨有的浪漫和共產主義的星辰大海。

在2098之前


盡管該系列聚焦於2098年,但範文南還用了大量的筆墨完善了前幾十年的歷史。比如,中國在30年代挫敗了帝國主義的軍事入侵,突破封鎖實現了偉大復興;在40年代成功研發商用核聚變技術;在50年代開始建設木星基地......可就在人們認為「享福」的好時代來臨時,全球海平面暴漲引發特大洪水。

經過幾十年的治理,如今的地球成了下面這個樣子:

xxx

作者借在低軌道空間站「黃河站」工作的「老七」(本系列主角)之口對這段歷史做了簡要敘述:

「在整個近地軌道空間裡,我上班的地方——黃河站是相對繁忙的,常有大小船只往來,有飛地木航線的,也有飛地月航線的。從軌道空間開始建設至今已過去將近50年,在這期間發生了太多事情。

在我出生前——也就是從本世紀40年代初一直到2056年,雖然國際社會籠罩在碳中和失敗的陰影下,但是得益於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成熟商業化,全球秩序還是在醉生夢死和水深火熱之間勉強維持著平衡;在國內,人民被不間斷的勝利持續鼓舞著: 30年代初——突破封鎖實現偉大復興,40年代初——實現人類首次商業聚變發電,50年代初——開始建設木星基地;雖然四世同堂擠了點,但是比起地球另一端那些看上去擁有大宅子實際上卻隨時會死於戰火和感冒的人,我們還是很幸福的……對吧?

當然,現在我們知道,之前的一切都隨著56~58年的全球洪水結束了。

即使現在從空間站向下看,依然會驚訝於渤海和瀨戶內海的消失,更不敢想像40年前是完全相反的情況:海水侵入了華北和長江中下游,石家莊連續下了半年的雨,父母抱著我在裕華路登上了前來疏散的航空母艦,再一次看到家鄉的土地是在我大學畢業的2080年,也是東海大堤建成20周年;在黃河站可以輕松看見這座「東北亞人民的奇跡」:大堤從廈門開始修建,穿過台灣海峽,琉球群島和種子島,一直延伸到千葉附近;在北面,津輕海峽,宗谷海峽和韃靼海峽被封死,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內海」,接下來就是向大堤外抽水直到恢復洪水前的海岸線;不過其中一小部分海水在淡化後被送入西北大盆地,重塑當地的生態環境,這就是東水西引。再後來,人們開始在大堤內填海造陸,不到10年就成了現在的樣子。」

東海大堤——新時代的國門


從太空往下看2098年的東亞,最顯眼的莫過於從福建一直延伸到庫頁島的「細線」,其中的中國領海段便是於60年代建成的「東海大堤」。建設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並不容易,根據老七的回憶:

「當時在工地的官兵每人每天要喝20瓶礦泉水,吃10份盒飯來補充體力消耗,軍區司令接受採訪時一度哽咽:『我們的戰士非常好,非常可愛,我跟你講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這樣(好)的戰士,60年代的兵能打仗,能吃苦!』」

在2020年發布的七圖中,範文南用兩張圖描繪了大堤的建設、翻修情況:

xxx

xxx

如今,我們終於看到了完全投入使用的大堤部分,下面這張一號船閘便是東海大堤工程階段性勝利的重要標志之一。

xxx

它上面那片宏偉的建築群是集海關和檢疫功能於一體的聯檢大樓。所以,一號船閘不僅是大堤第一座船閘,同時也代表著中國的海上邊疆,是新時代的「國門」。

至於這片大樓為何有著如此富麗堂皇的裝潢,老七說:

「它的建築風格和當時普遍的「安置點審美」差別很大,原因是在那個年代不僅中國人民需要一個標志,全人類都需要——一個戰勝洪水的勝利標志,當遠航而來的海員們看見這座地平線上的宏偉建築時,心中就會有一個聲音:雖然海平面上升了60米,但是中國人還沒有放棄,人類不會滅亡!」

xxx

從大大小小的建築群不難看出,雖然從太空上看大堤猶如「細線」,但它其實非常寬闊,其不同部分之間的聯系依靠的是鐵路,上面這張先鋒站便是大堤鐵路各站當中最大的一個。

老七介紹道:

「先鋒站最大的特色是車站正門兩側的「烽火台」,兩座塔樓每逢重大節日就會進行煙火表演,平時則在夜間作為燈塔使用;塔樓上覆蓋的巨幅國旗也早已成為附近航線上往來船只心中的標志物。離先鋒站不遠,有一座在大堤內側傾斜立面上修建的度假村——先鋒賓館,這是大堤上最好的酒店,一般游客們會乘坐游輪抵達先鋒賓館,再由先鋒站的游客專線列車去大堤上各處景點參觀。」

xxx

當然,作為水利工程,東海大堤還肩負著一個重要的使命——排水。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張五號泵是中國控制段最北端的排水口,也是目前大堤上唯一沒有處於維修狀態的排水口。

至於為什麼要排水,老七向我們詳細介紹了它的「本職工作」:

「東海大堤建成後,將堤內的海平面降低就成了最重要的任務,於是就有了面向大堤外側西太平洋的排水工程。大堤的水下部分在2060年完工,當大堤本體在2066年完工時,已經有三座排水口完工投產。

自從2084年大堤內所有國家的海岸線恢復以後,大堤就進入了維持海平面動態平衡的階段,排水口附近還有能夠向內放水的閘門,這些閘門和排水口輪流交替工作,再加上東水西引工程的配合,可以確保大堤內的海平面相對穩定。」

xxx

在海平面上升之前,中國其實還經歷了一大考驗——挫敗帝國主義的軍事入侵。在《中國2098》裡的三十年代,帝國主義對中國發動了封鎖+入侵的攻勢,他們揚言要停在黃浦江上過感恩節,但是「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他們在敗退中幸存的和沒有出動的艦只,最後都龜縮在自己基地的港口內,當談判結果傳來後,拒絕接受失敗的頑固分子打開了通海閥;後來他們的帝國在革命浪潮下土崩瓦解,帝國的殘骸卻留在了這裡——居住著熱愛和平的正義人民的土地上。

老七說:

「在曾經的宮古海峽附件,有一片在我出生前數十年就存在的殘骸保護區。全球洪水之前,這裡是全中國最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在只有文物保護部門的監測船可以在殘骸區航行,抓捕那些想要尋找所謂『泡不壞的修理包』的冒失探險者以保護他們愚蠢的生命。」

東水西引——西北出大湖


東海大堤於2066年建成,在那之後,同時向西部大盆地和大堤外抽水以恢復中國原本海岸線的計劃被提上日程,其中向西部大盆地引水的計劃被稱為「東水西引」,即用泵站將經過淡化處理之後的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的積水源源不斷地抽過來:一部分在地表形成湖泊,一部分打入地下。

2020年的七圖有兩張是位於黃土高原核心地帶的泵站,它們是第一批完工的泵站群,如今這些巨型水泵被改做居民區和工業遺跡,成為旅游和教育基地;一起保留的還有附近的黃土高原原始地貌,這是唯一沒有被地形改造和生態改造的區域,是為了讓後人知道它曾經的樣子。

xxx

xxx

據老七回憶:

「在那以後,石家莊的水位開始逐年下降,終於在我大學畢業那年,海水徹底離開了這座城市,雖然我們身邊有許多認識的家庭紛紛動身回到原籍,但是我父母覺得自己已經在安置點住習慣了,所以一直也沒有搬回去。到80年代初,整個西北的生態改造已經基本完成,大堤內剩下的積水就通過其排水口抽到西太平洋裡去了。現在回過頭看如此震撼的工程,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只是一個考點。」

xxx

黃土高原並不是東水西引的終點,上圖的若羌泵站負責的就是把水引向最後的終點——塔木湖。

xxx

xxx

塔里木湖在2073年初具規模,目前最大水深超過100米,這也導致了塔木湖南岸的淺水區逐漸生成了面積巨大的濕地。70年代後,塔木湖沿岸生活的人口大量增加,80年代,這裡成立了國家濕地公園,並在附近的泵站旁修建了一些服務設施,還有當地政府機構和生態環境監控部門,他們嚴密掌握著濕地的所有信息,甚至可以知道濕地的每只鳥每天吃了幾條魚。

老七的大學同學老五便是在這裡工作:

「我在90年休假時去過一次,順便去看望了家在那裡的宿舍老五,他的父母就參與了東水西引工程,是最早進駐塔木盆地的國家東水西引工程部的技術人員,那時還是小孩的老五也被父母一起帶了過去;老五大學畢業後在塔木湖南區風電廠上班,和父母住在同一個大院;在老五家,他請我吃了從塔木湖現撈的正宗的博斯騰湖草魚。

國家濕地公園附近的泵站旁有一處叫濕地之家的酒店。這個酒店地勢極高,視野非常好,站在觀景台上,向北看去是廣袤蔥郁的塔
木濕地,向南則望見連綿起伏的阿爾金山和勢如長虹的勝天渡槽——是東水西引主渡槽的一個分支。酒店以觀景台為界,向下是各種客房和餐廳,向上是綜合劇場,可以觀看電影和演出,不過這些都是小場面,讓我和老五印像最深刻的還是它那套強力投影設備,可以在夜晚以山脈為幕牆表演燈光秀。」

xxx

xxx

東水西引的起點則是在東部的海岸線。海水首先會經過海水淡化樞紐的處理,變成符合安全標准的清潔淡水,之後在泵站的推動下沿著渡槽逐級抬升,一路向西奔流而去;經過特制的巨型渡槽內部有多根輸水管道,在通向不同的目的地時會漸漸分叉,與其說是渡槽,它更像一個輸水的綜合管廊。2084年海岸線恢復之後,西部盆地的造湖運動也漸漸穩定和平息,渡槽則成了沿線城市和糧食工廠靈活的水源地。

據老七大學室友,如今在海水淡化廠工作的老六回憶:

80年他入職的時候,東水西引工程對淡化海水的需求已經從「大量淡化」轉為「持續穩定淡化」;4年後,中國的海岸線就恢復到冰川崩潰之前的水平;再往後,這些大型淡化樞紐只需要定期滿負荷運行以穩定和補充塔木湖、柴達木湖等東水西引工程目的地的水位,其余大部分時間都處於不飽和運行的狀態,為沿線提供一些淡水作為當地生產生活用水的靈活補充。雖然如此,老六的工作並不輕松:維護鹽生植物淨化池和系統終端的運行都離不開他們,他開玩笑說「不懂水文的植物學家不是好程序員」。

2098年的農業:集體化、機械化、自動化


兩大超級工程解決了大片國土遭海水侵蝕的問題,那人們的吃飯問題呢?《中國2098》給出的答案是——合成澱粉。

xxx

為了解決因田地淹沒而導致的糧食問題,國家開始研發食用級別的合成澱粉生產設備,並於2061年推出萬噸食用級合成澱粉大裝置,這個大家伙的澱粉日產量達五千至一萬噸,其對二氧化碳的需求異常龐大以至於需要專門的配套供應設備,而不是和其它裝置一樣可以直接從空氣中獲取。有了成熟的食用澱粉合成裝置,洪水後困難時期的糧食短缺大為緩解。

老七對此印像深刻:

幼兒園的老師專門給我們講過。後來學校和單位的食堂都開始使用這種裝置生產的澱粉,我記得用完的澱粉包裝箱會被堆在食堂後門旁邊,箱子上面印著標語「二氧化碳是個寶,合成澱粉離不了」,還配著一名學生手舉一包澱粉的圖案,圖案後面印著最早期人工合成澱粉的設計方案作為紀念。

xxx

到了七十年代,基於聯合農機系統、水培營養液和超級基因改良作物的糧食工廠被普及建設在廣大農村中,這一工程在80年代初基本完成:

xxx

xxx

這些糧食工廠主要分布在沒有被海水入侵影響、不需要進行重建工作的第二第三階梯,尤其在完成生態改造的黃土高原、東水西引渡槽沿線和塔木湖沿岸數量最多,不少村合作社的糧食工廠為了取水方便干脆就修建在渡槽下面。

糧食工廠最具標志性的風景就是無數亮晶晶的「小球」(其實有半個成年人高)們在水田間穿梭移動,那就是聯合農機系統,它在社員的控制下完成從播種到收割的全流程,合作社的技術人員通過「紅旗」來實現對聯合農機的調整控制、農作物生長狀態的監控以及收成數據的自動上報和需求反饋(他們也負責「紅旗」本身的更新和維護)。

(未完)

◎下篇|社會主義科幻宇宙!《中國2098》完整版發佈(下)

◎來源|觀察者網;作者|李煥宇
◎本文經觀察者網授權轉載

【您可能有興趣】
劉慈欣:新冠疫情與外星人
是科幻,是寓言,更是現實-推薦《人魔之城》
中國大陸首個科幻研究院在四川大學成立
武俠、科幻、抖音…… 中國文化新元素全球瘋迷
到月球找水、去火星採樣 中國航太領域將有大動作!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