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記者稱中國的成功建立在「壓迫」上,新加坡學者的回擊一針見血

By 犇報報導 / 2022-11-10 14:13:39 /
摘要:

近日,一段新加坡學者反駁西方記者「誣蔑式」提問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對此,新加坡前外交官、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春秋高級研究員馬凱碩直接反駁道:「你的問題完全暴露了盎格魯-撒克遜媒體對中國的偏頗認知,這種認知是對現實的扭曲。」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

近日,一段新加坡學者反駁西方記者「誣蔑式」提問的視頻在網上熱傳。

視頻中,一位西方記者在聽完學者馬凱碩介紹中國的成功經驗後,表示中國模式能取得成功,似乎建立在高壓統治、環境破壞、言論審查,以及意識形態的僵化之上,包括香港問題、新疆問題,這位西方記者問道,您如何調和中國的成功與這些因素的矛盾?您認為這一切是可以接受的嗎?

對此,新加坡前外交官、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春秋高級研究員馬凱碩直接反駁道:「你的問題完全暴露了盎格魯-撒克遜媒體對中國的偏頗認知,我會直截了當地提醒你,這種認知是對現實的扭曲。」

馬凱碩說道:「就以你用的第一個詞,『壓迫』為例。如果中國共產黨只能靠壓迫來維持政權,它不可能創造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不是嗎?中國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過去30年來,也是全世界增長最快的經濟體。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共為普及教育所付出的努力,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你卻把這說成是『壓迫』,你顯然陷入了陳舊的冷戰思維。」

馬凱碩舉例:「我1976年就去過莫斯科,在那裡,我親眼見證了,蘇聯政府如何禁止蘇聯公民出國,那才叫壓迫。在2019年1.39億中國人可以自由地出國,結果呢?沒有一個人叛逃,1.39億人都是英國總人口的兩倍了,但是他們都回到了中國。」

xxx馬凱碩曾任聯合國安理會前主席、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新加坡前外交官,現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春秋高級研究員。圖源:視頻截圖

針對環境破壞的指控,馬凱碩則回應道:「當你指控中國破壞環境,但在氣候政策上,中國遠比美國要負責任,美國不止一次,而是兩次退出了國際氣候問題協議,小布希政府8年任期內退出了《京都議定書》,川普政府退出了《巴黎協定》4年任期。」

「你知道嗎?我們今天之所以會面臨氣候變化的種種後果,並不是因為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近年來新排放的溫室氣體,主要影響是來自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國家幾個世紀裡向大氣層排放的污染,去看看數據,以總量累積計算,歷史上最大的碳排放國家、地區,第一名是美國,其次是歐洲,第三才是中國。不是嗎?」

「西方要求中國為新近的碳排放付出經濟代價,但西方卻不願意為它們歷史上造成的嚴重污染買單,你們寧願剝奪印度人用電的權利,然而美國只需要給每加侖汽油加徵一美元的環保稅,就足以拯救全世界了。減少汽油消耗,加大對綠色技術的投資,辦法就是這麼簡單,相比之下,世界上最大的植樹造林計畫正是中國實施的,中國已經新增的森林面積,相當於一整個比利時,甚至更大。」

馬凱碩最後對西方記者說,「你的一切描述,都完全契合了盎格魯-撒克遜媒體對中國下意識的歪曲與偏見,這違反了啟蒙運動的信條,即保持理性、冷靜與客觀,在了解你的對手時,尤其需要如此。如果中國像你們所形容的那樣愚昧無能,那根本沒必要擔心『中國威脅』了。但我可以向你保證,你們現在正打交道的,是一個極富有智慧且理性的對手,你剛才列舉的盎格魯-撒克遜式『教師爺範疇』完全套不到中國的頭上。請原諒我的直率。」

據陸媒介紹,這段視頻其實來自2021年11月在新加坡舉辦的一場有關中國的研討會。馬凱碩曾任聯合國安理會前主席、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新加坡前外交官,現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春秋高級研究員。

◎兩岸犇報綜合觀察者網、中國日報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新加坡前外交官馬凱碩:美國想孤立中國,只會自己被孤立
馬凱碩:西方對華政策的失敗源於三大錯誤
子政:西方自由主義是人類自由之敵
李玲:從全球抗疫看中國現代化道路
英國學者羅思義:美國的「天國權利」 vs 中國的「塵世民主」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