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中的台灣省籍志願軍戰士與上甘嶺

By 閻崑 / 2022-10-14 12:07:34 /
兩岸
朝鮮半島
中美關係
摘要:

今年是上甘嶺戰役勝利70周年,微信公眾號「台胞之家」刊載閻崑老師的〈台灣省籍志願軍戰士與上甘嶺〉一文,介紹曾參加該戰役的幾位台灣省籍志願軍戰士的故事,也在背景中介紹了當時兩岸人民往來的情況。兩岸犇報轉載全文,供讀者在台灣較難認識到的那段歷史。

【犇報編案】


韓戰,在大陸又稱抗美援朝戰爭,在1952年10月14日爆發最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是中美在朝鮮半島上的重要戰役,當時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劣勢裝備對抗聯合國軍猛烈轟炸,在浴血奮戰43天後取得勝利。今年是上甘嶺戰役勝利70周年,微信公眾號「台胞之家」刊載閻崑老師的〈台灣省籍志願軍戰士與上甘嶺〉一文,介紹曾參加該戰役的幾位台灣省籍志願軍戰士的故事,也在背景中介紹了當時兩岸人民往來的情況。兩岸犇報轉載全文,介紹這段在台灣較難認識到的歷史。

xxx

台灣省籍志願軍戰士與上甘嶺


上甘嶺,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南麓的一個小村莊,位於三八線附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後面的山窪裡。1952年,朝鮮戰爭中的一場大規模戰役就在這裡發生,並以此村名來命名這場戰役。

中國人民志願軍負責指揮這場戰役的秦基偉將軍曾經說:「上甘嶺戰役不僅從軍事上打垮了敵人的攻勢,也打出了我軍的指揮藝術、戰鬥作風和團結精神。打出了國威軍威。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上甘嶺戰役之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再也沒有向志願軍發動過營以上規模的進攻,朝鮮戰局從此穩定在北緯38度線上。上甘嶺戰役不僅奠定了朝韓的南疆北界,還換來了東亞地區幾十年的和平。

你我知道的上甘嶺戰役


世人認識並記住上甘嶺,差不多都是從藝術家以上甘嶺為素材創造出的許多膾炙人口作品,如《上甘嶺》、《英雄兒女》、《打擊侵略者》等電影,它們歌頌了志願軍視死如歸的壯烈與堅持坑道戰的頑強,使得上甘嶺成為五六十年代英勇頑強的代名詞,上甘嶺精神成為一代人學習的榜樣。

七十年前,也就是1952年的10月14日,在朝鮮戰場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防地約3.7平方公里的上甘嶺陣地發起猛攻,志願軍防守部隊進行了頑強抵抗,陣地多次失而復得。雙方隨後不斷向上甘嶺地區增加兵力和重武器,使上甘嶺發展為局部戰役規模。激戰持續至11月25日結束。在43天的戰鬥中,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反復爭奪陣地達59次,志願軍共擊退「聯合國軍」900多次衝鋒。最終守住了陣地,取得了勝利。

上甘嶺戰役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水平,平均每秒鐘就達6發,每平方公尺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炮彈爆炸。「聯合國軍」對志願軍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公尺,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公尺,成了一片焦土。戰役雙方人員傷亡都在萬人以上,上甘嶺戰役之慘烈,在人類戰爭史上亦屬罕見。

上甘嶺戰役為什麼有台灣省籍戰士?


行文至此,或許有人會問,上甘嶺上為什麼會有台灣籍的戰士?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那一時期生活在祖國大陸的台胞組成說起。

據筆者所知,上世紀50年代初,生活在大陸的台灣同胞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一、乙未割台後以及日據時期來到中國大陸避亂討生活的台灣人,包括二戰期間被日軍強行徵調的軍夫、民工,這些人光復之後有些回了台灣,而相當部分留在了大陸;

二、台灣光復後,由台灣省長官公署考試選拔到祖國大陸各大學校學習的公派留學生,這一部分人無疑是台灣社會的精英。後因政治動蕩兩岸分治,一部分回了台灣,但也有一些人選擇留在了大陸,且參加了革命隊伍;

三、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之後,從台灣逃亡到大陸的部分台灣同胞,他們嚮往革命,反抗國民黨統治,自覺成為革命隊伍的一員。

但是,這三部分人還遠不是台胞赴朝參戰的主體,真正的主體是已經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的那些台灣人,而這些人又是怎樣的來歷呢?

台灣光復之後,國民黨為了擴充兵員,在台灣曾招收了大批台灣青年入伍,據保守的估計,至少有一萬五千人。他們被編入原國軍第70軍(整編70師)、第62軍、第21師、新一軍、海軍等部隊,拉到大陸來打內戰。但這些軍隊投入戰場不久,就被人民解放軍擊垮,除了戰場上死亡的,活下來的都成了共軍的俘虜。根據解放軍對俘虜的政策,他們本可以選擇回台灣,但當時戰火正熾,道阻且長,出於種種考慮,他們留了下來,成為革命軍隊的一員。他們隨著自己所在的部隊,南征北戰,出生入死,打垮了國民黨,解放了全中國,不少人還立下了赫赫戰功。

1988年,為配合轟轟烈烈的老兵返鄉運動,全國台聯下屬的台灣省籍老兵返鄉探親協進會曾做過一項專題調查,當時在大陸尚存的台灣省籍老兵有名有姓的共有一千餘人,算上各種渠道調查補充加起來也不足一千五百人。徵集的一萬五千人,四十年後尚存不足一千五百人,15000:1500,十不存一啊!而那個「九」,其中就有一部分犧牲在國內解放戰場上,有一部分將鮮血灑在了朝鮮的土地上。

xxx四位台灣省籍志願軍戰士圖片

幾個台灣省籍士兵留下的上甘嶺故事


鉤沉這一段歷史,難免心情沉重。這種沉重,一則是因為由於年代的久遠,要翻騰出撣拂去70年的歷史塵埃;另一個原因,畢竟是經歷過血與火,採訪和手邊的資料都是倖存者留下來的,還有多少番薯仔,把生命和鮮血灑在了朝鮮半島的土地上,他們到底有多少人?姓甚名誰?有過怎樣的故事?恐怕永遠成謎了。

在講述這些故事之前,讓我們向那些沒有留下故事,沒有留下姓名,甚至連普通話還沒完全學會的台灣省籍志願軍戰士致以深切的哀悼和崇高的敬意!

筆者撰寫專著《三千里江山留下的台胞印記》一書時,曾收錄了20幾位經受戰火洗禮的台灣省籍志願軍戰士的故事,但這些故事中確切提到本人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僅有四位,他們是——

坑道裡的「黃鸝鳥」——黃蓮珠

xxx

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還有一位女台胞黃蓮珠,她所在的二一四團後勤處設在獐谷。在上甘嶺戰役期間,黃蓮珠穿行於炮火縫隙中到擔架連傳達命令,填寫傷員登記,即使身體虛弱也堅持給重傷員輸血,夜間背彈藥、給養上前線……因長時間在艱苦潮濕的坑道裡生活,黃蓮珠的雙腿差一點致殘,但她用歌聲來對抗病魔,在醫院,病友們都喜歡聽她唱歌,稱她為「黃鸝鳥」。

上甘嶺戰役的重傷員——陳賜祿

xxx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拉開序幕。陳賜祿的部隊當時遠在廣西,但他積極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時讓新婚的妻子獨自從廣西回到安徽安慶老家。1950年10月19日,陳賜祿隨所在部隊跨過鴨綠江,與汽車連隊的戰友們用生命駕駛,用血肉之軀保障前線作戰物資供給。

上甘嶺上的炊事班長——林寶田

xxx

1950年,林寶田隨部隊入朝作戰,與戰友們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掩埋犧牲的戰友;一人押運裝滿彈藥、糧食的三輛大卡車到前方;為志願軍首長做飯,因戰局緊張,首長不能按時吃飯,林寶田便隨時待命,有時則需要等到夜晚。看到抗美援朝戰爭勝利,林寶田和他的戰友們激動得歡呼跳躍。

◎轉載|台湾省籍志愿军战士与上甘岭
◎圖/文|閻崑
◎來源|微信公眾號「台胞之家」

您可能有興趣】
長津湖戰役「冰雕連」主要是國軍俘虜?台灣歷史教育去中反共的悲劇謬論
《長津湖》票房破17億!這本台灣小說也寫到台灣人參與這段歷史
打仗不只戰場交火 談談韓戰中的中美經濟戰
張澄生:一個台灣原住民的解放軍歲月
參加大陸革命的台灣人 追風(謝南光)之女憶追風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