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簽署《晶片和科學法案》,為維繫霸權不遺餘力

摘要:

半導體晶片涉及幾乎所有工業活動,晶片產業被視為美國工業競爭力和國家安全的關鍵所在。美國現在內政外交雙管齊下,極力避免美在這一戰略性產業領域出現任何霸權衰落的可能。在美國兩黨政治激烈對峙下,《晶片和科學法案》卻能得到兩黨共同支持,反映目前美國的緊迫感,迫切希望維持住在半導體晶片行業的霸權地位。


◎來源|瞭望智庫
◎作者|郭爽(瞭望智庫駐倫敦研究員)

xxx2022年8月9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晶片和科學法案》。圖片來源:瞭望智庫

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晶片和科學法案》。白宮當天發布聲明稱,該法案將為美國半導體研發、製造以及勞動力發展提供高達527億美元的資金。

市場反應如何呢?當天,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其中半導體板塊領跌,特別是輝達、美光科技跌超3%。

這到底是提振經濟還是搞經濟脅迫?對相關產業全球供應鏈又會有何影響?

1
巨額補貼流向哪兒?


2020年末,晶片生產短缺衝擊了全球多個行業。事實證明,這對汽車製造商等公司來說尤為痛苦,僅僅由於缺乏一個價格1美元的微控制器晶片就導致一輛價格40,000美元的汽車無法交付。此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和地緣衝突的爆發,華盛頓對過於依賴不可靠的海外供應鏈的擔憂升級。再加上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美國政府多名要員呼籲應重建美國國內的晶片生產能力。

xxx2021年7月16日,美國肯塔基州斯巴達,由於晶片短缺,福特汽車大量停放在當地。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7月19日,晶片製造商們期待已久的「晶片法案」(CHIPS Act)終於在參議院一次程序性投票中獲得通過,為後續的正式表決掃清了障礙。在此基礎上,7月27日,美國參議院以64票對33票,順勢通過了規模高達約2,800億美元的《晶片和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該法案就是為使美國更具競爭優勢,獲得了跨黨派的支持,次日,便在美國眾議院以明顯優勢通過。兩黨和參眾兩院都相信,該法案將推動半導體產業和科學研究,將在美國創造更多的高科技就業職缺。

在「晶片法案」基礎上,這份長達1,054頁的《晶片和科學法案》新增了對科研的資助,融合了經濟和國家安全政策的內容,增加2,000億美元用於科學研究,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機器人、量子計算等先進技術領域。

上述資金將分散流入多個政府機構用於研究。其中最大的一部分,810億美元將流入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該法案將催生科技與創新委員會(Directorate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及其他機構,來督導法案所設支出項目和計畫,其中包括創設大學科技中心,頒發獎學金和助學金,以培養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人才。

該法案能成功闖關國會也是經過了參議院和眾議院漫長談判。儘管兩黨議員對該法案的具體內容和涉及的金額存在爭議,但是,在拜登和部分共和黨知名人士推動下,該法案在美國國會進入夏季休會期前終於在兩院順利通過,旋即被送往白宮,8月9日由拜登簽署成為美國法律。

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在表決前曾說:「這項立法將被視為美國家庭和美國經濟的重大勝利。《晶片和科學法案》推行之後,將提振我國的半導體晶片生產,活化美國製造業,並創造將近10萬個高薪職位。」參議院民主黨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則表示:「這項立法將創造高薪工作,緩解供應鏈危機,有助於降低成本,並將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

這項法案被視為是重振美國工業基礎和加強國家安全利益的方式,以應對未來若海外供應鏈中斷,可減緩美國受到的衝擊,因為當前絕大多數先進的半導體都是在美國海外生產。

大力支持法案的拜登在聲明中說,該法案將在全美範圍內創造高薪的製造業工作,同時加強美國在未來行業的領導地位。裴洛西稱,《晶片和科學法案》的通過是「美國家庭和美國經濟的一個重大勝利」。

2
支持者甚眾,仍有反對聲音


該法案的支持者說,製造更多的晶片對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這些晶片在消費電子、汽車、保健設備和武器系統等大量產品中是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支持者還強調,相關法案有助於緩解美國目前面臨的安全風險和供應鏈緊張等問題。包括共和黨人在內的許多參議員認為,該法案是加強美國半導體製造能力的關鍵一步。

xxx2021年5月31日,德國薩克森自由州的一家車用晶片工廠,該工廠將用於生產安裝在電動與混合動力車的傳感器晶片。圖片來源:瞭望智庫

目前,美國在先進晶片製造方面嚴重依賴國外,美國市面上的大多數晶片是在海外製造的。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情況讓美國面臨安全風險和供應鏈延誤。新通過的法案將為科技公司劃撥資金,用於建設、擴建工廠,或對工廠進行現代化改造,以及繼續開展研發和測試工作。該法案還為投資晶片生產線的企業提供25%的投資稅抵免,以進一步激勵美國公司在本土建廠。

全球半導體行業面臨著資本支出激增的問題,因此上述法案同樣得到美國晶片製造商們的大力支持。目前,半導體製造商三星、英特爾和德州儀器公司都宣布,法案通過後,有在美國設立新晶片工廠的計畫。

此前,由於兩黨無法達成共識,法案「懸而未決」,補助資金便無法落實。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帕特·季辛吉(Pat Gelsinger)一度警告說,如果涉及的資金得不到國會批准,他將不得不推遲該公司在俄亥俄州投資20億美元建廠的計畫。季辛吉還敦促美國汽車和醫療設備行業的公司主管們也發表支持意見。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的數據,2021年全球晶片製造設備的支出達到創紀錄的910億美元,同比增長42%。該行業組織還預測,今年晶片產業的設備支出將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這一增長並非曇花一現。根據市場調查機構TechInsights的數據,從2017至 2021年,全球晶圓廠設備的支出年均增長21%,而此前五年的平均年增長率為1%。

不過,有媒體評論說,鑒於企業需要時間來建造新設施、提高產量,對美國國內供應鏈產生實際影響將需要較長時間,不太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對於美國半導體行業而言,在能夠從日益增強的政治受關注度中獲益之前,可能也必須付出一定代價。

該法案同樣也是國會兩黨議員長期博弈後又相互妥協的產物。高宏集團(Cowen)負責科技、媒體和電信事務的政策分析師保羅·加蘭特(Paul Gallant)曾說,晶片法案面臨著不小風險,共和黨人正認真考慮他們是否想讓拜登在這方面獲勝,因為這一勝利可能幫助民主黨人在今年秋天繼續控制參議院。

反對該法案出台的一些人士則指出,美國將不得不多花數十億美元,才能真正有機會與世界領先的晶片製造商競爭。在美國民眾擔心經濟疲軟、通脹高漲之際,該法案預計會在未來十年讓美國國家債務增加790億美元。在投票中通常與民主黨人保持一致的民主黨參議員伯尼·桑德斯也指責,從該法案中受益的是富有的企業。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估算,該法案將在十年內使美國政府增加550億美元的支出,同時減少242億美元的稅收收入。

3
為維繫霸權不遺餘力


法案通過前,拜登說:「美國發明了半導體。現在是把製造業——以及隨之而來的工作——帶回家的時候了。」

半導體晶片涉及幾乎所有工業活動,從汽車上價格1美元一個的微控制器晶片,到手機、電腦、家電,甚至高鐵、電腦、醫療器械等等,在現代人生活中處處可見。也因此,晶片產業被視為美國工業競爭力和國家安全的關鍵所在。

半導體產業誕生於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走向全球化分工。隨著日、韓等東亞經濟體的嶄露頭角,美國本土的半導體生產和製造相對衰落。但美國在該產業仍占據著強悍的霸權地位,究其原因,是美國在技術鏈、金融鏈和消費鏈三個方面對半導體產業擁有強大的控制能力,即在產業鏈關鍵環節對核心技術和高端研發的控制,對主要企業在融資渠道和股權結構方面的控制,以及身為世界最重要的半導體產品買家對市場形成的控制。

2021年下半年,美國政府就迫使全球主要半導體企業交出供應商等機密商業數據,以服務於其所謂的供應鏈韌性戰略。通過軟硬兼施,華盛頓促使英特爾、三星、台積電等全球半導體龍頭企業逆勢赴美建廠,這都表明美國在半導體晶片產業享有無可撼動的權力地位。

所謂產業霸權(industrial hegemony),是一種超級產業權力。不同於產業競爭力,它是指一國對某種戰略性產業在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方面的控制和塑造能力,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權力工具,服務於國家的重大戰略利益。

在目前美國兩黨政治激烈對峙的政治生態環境下,該法案雖被批評有很多缺陷,但仍能得到兩黨共同支持,這充分反映了目前美國的緊迫感,迫切希望維持住在半導體晶片行業的霸權地位。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的一份報告預測,如果保持目前的勢頭,到2024年,美國半導體行業在全球銷售額中的占比可能被別國超過。

然而,最新通過的法案規定,接受該法案補貼的企業不得將這筆資金用於股票回購,或支付股息,或用於其他的資本分配。如果在美國建廠的半導體公司,同時也在其他「潛在不友好」國家建設或擴建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工廠,那麼該公司將不得使用該法案的補貼。

換句話說,每個半導體供應商都只能服務於更小的市場,成本更高,利潤率更低。動用政府力量強迫半導體企業與美國站在一起,強行改變國際分工格局,這顯然違背了基本的市場規律。

當前,一體化全球市場不斷受到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壓力的衝擊,美國政府動輒揮舞半導體「大棒」,以至於在產業鏈上處於弱勢地位的其他國家「莫敢不從」。美國擁有的半導體產業權力亦如冰山浮出水面。

美國半導體產業霸權是代表政治力量的政府與代表經濟力量的企業通力合作的結果。從半導體產業萌生開始,美國政府便深度參與其中,為本國半導體企業保駕護航,甚至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本身也是美國控制下的產物。

半導體是產業與科技競爭乃至大國戰略競爭的必爭之地。美國現在的行為,就是內政外交雙管齊下,極力避免美在這一戰略性產業領域出現任何霸權衰落的可能。

《晶片和科學法案》的出台,代表著美國在國內通過政界與商界合力,加快產業回流,復興本土的半導體製造能力,進一步升級半導體研發能力,減少對海外半導體供應鏈的生產依賴,避免本國半導體產業「空心化」。

與此同時,美國正在積極通過經濟外交構築半導體產業聯盟,以圖將有潛在威脅的目標國排除在外,試圖借用其盟友伙伴的力量來擴大其產業權力的輻射範圍。美國既要保障自身供應鏈安全,又要阻止別國的半導體產業崛起。

「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非常危險。」經濟學家傑弗裡·薩克斯(Jeffrey Sachs)日前接受採訪時指出,美國非常熱衷談論,「你是否站在我們一邊」,是否「需要一個新的聯盟」等等,美國「試圖以一種非常奇怪的方式在各處製造這些分歧和這些衝突」。從根本上說,危險是多重的,而如果美國繼續製造事端,這將導致「無法解決任何(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除非,我們坐下來,讓科學家、工程師參與進來,讓政客冷靜下來,明白我們有著共同的命運,否則,將是一團糟。」


【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兩岸從過去的隔絕對峙,逐漸走向和平往來,然而兩岸資訊因傳播媒介、傳播文化等差異,讓兩岸社會的資訊並不如想像中流通。犇報「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將微信上新奇有趣的公眾號資訊,以轉載的方式分享給台灣民眾,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相關公眾號,持續追蹤最新資訊。

◎轉載|“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非常危险”
◎作者|郭爽(瞭望智庫駐倫敦研究員)
◎來源|瞭望智庫

【您可能有興趣】
美媒:發動對華「晶片戰爭」,這是晚期資本主義的病態
30多年前,日本是如何輸掉晶片戰爭的?
「玩火者」裴洛西執意訪台 引起美國國內諸多爭議
裴洛西參訪景美人權園區 白恐受難人批荒謬:就是美國支持反共戒嚴體制
黛博拉·韋內齊亞爾:誰在領導美國走向反華戰爭?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