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場佔有率從50%跌至10%,台積電能拯救日本沒落的半導體產業嗎?

By 觀察者網 / 2021-10-27 13:07:43 /
貿易戰
日本
晶片
台積電
摘要:

很多時候人們更願意將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衰微歸罪於日美半導體談判、美國對日本企業的打壓。實際上,進入2000年以後,是日本主動放棄了在手機、電腦、5G基站等產業上的進取。2024年前後到來的半導體產業產能過剩危機,也許會成為徹底壓倒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文章來源:觀察者網
◎作者:陳言(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

1945年二戰結束後,隨著日本經濟的復興,日本廣泛利用美國市場,大量向美國出口產品,日美貿易戰隨即打了起來。

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的紡織品大舉進入美國市場,一美元一件的「日本製造」襯衫席捲了美國大江南北。

進入1970年代,日本鋼鐵開始大量出口美國,讓以軍工著稱的美國鋼鐵企業毫無招架之力;1980年代後,日本家電充斥美國市場;1990年代,日本汽車乘勝追擊。

日美貿易戰中,日本似乎無往而不勝。

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半導體。

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家電大舉進入美國市場的時候,日本半導體佔據了世界半導體市場的半壁江山。2021年3月,經產省公佈日本「半導體及數字產業戰略的方向性」時,在相關的會議上拿出了這樣一張表:

xxx

按照經產省給出的數位,1988年日本佔據了世界半導體市場的50.3%。1992年世界十強企業中,日本佔據6席,分別為NEC(第2位)、東芝(3位)、日立(5位)、富士通(7位)、三菱(8位)及松下(10位)。

但到了二十年後的2019年,日本的市場佔有率勉強維持在10%,同年的世界十強中,僅剩下東芝的子公司鎧俠(Kioxia)以第9位的排名,維持著日本的名譽。

經產省認為,如果不做任何努力的話,「將來日本的市場佔有率幾乎為零?」(2030年的日本市場佔有率幾乎迫近水準線)。

好在2021年10月14日,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簡稱台積電)跳了出來,在其發表2021年季度決算時,順便公佈了將在日本建設工廠的方針。

日本媒體大喜過望,感覺終於有「白馬王子」出來拯救日本半導體於危機之中了。台積電的舉動還暗合了岸田內閣特別重視「經濟安保」的需求,日本半導體行業終於迎來了揚眉吐氣的日子。

為什麼日本的紡織、鋼鐵、家電、汽車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世界市場上依舊保持著一定的影響力,而半導體卻江河日下,從1988年半壁江山日漸衰落至2019年「偏居一隅」?台積電能拯救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嗎?「經濟安保」將會讓日本產業振興還是更加快速地失落?

隔著大海,看日本媒體興奮,聽政治家在眾議院選舉中發出對中國刻骨銘心的仇恨言論,搜遍了日本媒體上的各式見解,卻幾乎感受不到半導體產業因為台積電的到來而產生的雞血感。

總的感覺是,在日本本土的半導體生產量或許能夠上去,但日本半導體產業也許將因台積電的到來而徹底告別這個行業,其最終結果將讓人唏噓。

半導體
與家電、汽車有多麼不同


在生產方式上,半導體與家電、汽車有著很大的不同。

半導體的生產採用水準分工方式,晶圓、劃片、塑封及成品測試在不同國家、不同企業間協作進行,這與日本企業熟悉的「系列」生產方式有著巨大的不同。

xxx

筆者在日本做過大量和家電、汽車相關的企業調查。筆者知道,在松下電器或者豐田汽車這樣的總裝企業之下,有著數不清的零部件供應商。日本的零部件供應商往往只依附於某個總裝企業,在總裝企業之下形成某個系列;產品的設計、試生產、正式生產、改良、新產品的設計、企業經營的改善等等,均在系列內進行。總裝企業的發展,帶動了系列企業共同發展,只要能跟上總裝企業的步伐,就能有飯吃,有發展空間。

系列與系列之間,比如說綜合電機企業在日本有索尼、日立製作所、松下電器、三菱電機、富士通、佳能、東芝、日本電氣(NEC)、夏普(現在屬於台灣企業鴻海的子公司)、理光等等。在汽車方面有鈴木、五十鈴、大發、豐田、日產、日野、本田、馬自達、三菱汽車等等。每個企業不一定都有自己的系列,但肯定每家企業的下面,都有著比較穩固的零部件供應商,彼此之間有著緊密的業務往來。

總裝企業與總裝企業之間在產品上大致相同(同樣生產電視或者汽車),共同面對日本國內及國外市場,需要彼此間進行激烈的產品開發、企業經營上的競爭。雖然這種競爭不至於你死我活,但競爭的存在讓日本企業以系列為主,不斷提升生產效率,開發更為優質的產品,努力擴大國內外市場。

可以說,系列生產方式以垂直管理為特點,是日企在家電及汽車行業一時獨霸世界的主要原因。

到了半導體的第一階段,不論是CPU(中央處理器)還是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日本企業都非常的強大。進入2000年後,儘管日本在半導體方面已經相當的衰敗,但依舊有30%左右的市場佔有率,並不算落後。

但是,世界在不斷發展與改變。人們發現,2000年以後移動通信忽然成為產業的重點。

筆者在日本用過索尼手機,後來換成了松下手機,回到中國後,購買過夏普手機,採訪過NEC手機,寫過數千字的稿子。筆者感覺日本手機在2000-2010年十年間性能品質相當的好,那十年筆者用的手機大部分是翻蓋式,慢慢從2G(第二代)步入3G;但到了2010年以後,就基本上沒有再碰日本手機,進商店也很少能夠看到日本品牌的手機了。

再看看經產省的圖,2010年前後,日本半導體在世界上的占比又下滑了一半,大致只有15%了。可以說,日本在手機等方面的落後,阻礙了日本在半導體領域的研發與生產,或者說日本沿用家電及汽車的系列生產方式來研發及生產手機、從事半導體的生產,結果導致其半導體產業逐步落後於其他國家。

代工的出現,不僅僅是蘋果手機靠代工來生產,同時也孕育出半導體零部件的代工。使用水準分工方式,各個國家、各家企業拿出自己的最優資源參與到半導體的設計、生產中,產品生產數量更加巨大,產品本身更為精細,同時能夠更加貼近用戶需求。

而垂直生產方式下,生產出最好的產品僅提供給同一系列企業,這種模式開始老舊,零部件跟不上手機等數年或數月就發生反覆運算的客戶需求。不僅是日本手機開始嚴重落後,日本電腦企業紛紛放棄了相關的生產,3G時期還能在世界之林中有一塊立腳的地方,但到了4G時代,日本企業幾乎不見了蹤影。而日本半導體產業由於轉型不夠快速,更是走向了沒落。

先生先死,
日本在半導體領域的設備投資嚴重落後


半導體生產方式從垂直向水平的改變,對於該產業來說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還有一點需要看到的是,半導體產業本身需要長期的大規模投資,而日本的投資基本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投資建的工廠,其後雖然也有技術升級,但和世界的差距非常的大。

在半導體產品中,通常將控制、加工、演算處理方面的半導體稱為邏輯半導體。這是電腦、電腦、手機等數位機械中的核心零部件。邏輯半導體還用於資料儲存,也因此被稱為記憶半導體。

2010年以後的十年,邏輯半導體的生產能力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數位化不斷深入,智慧手機、5G等開始使用5-16納米的高端邏輯半導體零部件,汽車、產業機械及家電等使用20-40納米的中端半導體,40納米以上的半導體只能歸入大路貨中,幾乎沒有什麼利潤可賺。

經產省在2021年3月召開完相關會議後,將會議資料公佈在網上。從公開的資料看,日本的半導體工廠不僅建廠時間早(瑞薩的熊本川尻工廠建於1969年,最新的那珂工廠也建於1984年),而且產品大部分在40-130納米之間(瑞薩的那珂工廠生產40納米產品,而東芝的岩手工廠還在生產130納米的產品),就算40納米勉強能夠靠近中端產品,但也是中端中最為低端的,40納米以上的產品幾乎是只賠不賺。

日本國家在不斷向這些工廠輸血,希望通過兼併的方式重組半導體產業,但最終未能如願。

xxx

對比一下日本和台灣在2009~2019年的情況:2009年日本和台灣基本都生產低端邏輯半導體;到了2019年,日本的產品在產量上幾乎沒有變化,在中端產品的生產上只略微增加了一些,而同一時間段裡,台灣的低端產量在增加,同時增加的中端產品總量要遠遠多於低端產品,且高端產品更是異軍突起,總量早已超過了低端產品。

xxx

2009年以後,首先在2011年日本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地震及核電事故,2012年以後更是進入安倍晉三主政時期,公開以中國為敵的外交及軍事政策讓日本國內的民眾實現了罕見的對外意識形態的統一(2021年10月21日,日本的言論NPO所做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90.9%的被調查者對中國不抱有好感,或者沒有好印象)。太多的日本民眾過分關注鄰國,對周邊國家幾乎沒有什麼好感的時候,正好和日本最不重視投資,尤其不在尖端技術領域投資的時期相重疊。

安倍8年、安倍的傀儡菅義偉執政1年,不單單是讓日本GDP比9年前下降了20%,讓民眾的收入降低30%,更讓日本在尖端技術尤其在半導體方面出現了巨大的倒退。日本一些輿論高歌頌揚的「安倍經濟學」,從經濟資料結果看就是這麼個狀況。

xxx從IMF的統計數字看,安倍政權讓日本民眾人均GDP在8年時間裡減少了30.5%

日本20年前在半導體產業的繁榮變成了先生先死,到了2021年,日本也只能重新評價台積電,甚至期待靠台積電的力量讓日本半導體起死回生。

台積電的投資計畫
與2024年世界半導體產能過剩


從台積電10月14日通過線上的方式發表的2021年季度決算看,該公司將於2022年開始在熊本縣菊陽町投資1萬億日元(約100億美元),建造一座生產22-28納米半導體產品工廠。日本媒體認為,1萬億日元的總投資中,日本政府將出資5000億日元。工廠將於2024年正式啟用。

筆者查閱了一下台積電的情況,目前該公司在台灣擁有3納米工廠,在美國將建設7納米的工廠,在中國大陸已經有12納米的工廠。觀察者網在10月18日報導過台積電在美國的情況,在亞利桑那州建設的工廠占地1100英畝(約合445.2萬平方米),至於這座工廠的建設,「規劃一年半、開工6個月的工廠,似乎仍然處於初期的施工階段,而美國政府承諾給台積電的補貼至今尚未落實。」

xxx

估計日本工廠的情況會比美國好很多。

首先,岸田文雄在9月上任自民黨總裁後,立即任命反華急先鋒甘利明做黨的幹事長,組閣後特別設立了經濟安保方面的大臣,將安倍敵視中國的政策在黨務、行政方面做了具體的落實。甘利最重視的便是半導體,希望在日本建立起新的半導體供應鏈,通過日本的技術力量制約他國,立於不敗之地。有了這樣的政治家,在資金支援上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至於日本政府拿出巨額資金資助台積電在日本設廠,資金的使用是否符合國際商務慣例?那些吃慣了政府補助,二十年來沒有進行像樣的技術革新、生產設備更新的日本半導體企業,眼看著5000億日元的資金流入台積電,而且台積電在日本的工廠將全面代替日本企業,讓日本本國的半導體產業進一步失落,日本企業將如何絕地反擊?

這些筆者在這裡暫時不做太多分析,不過有兩點不確定性需要指出。

第一,台積電本次去日本建設22-28納米的工廠後,應該會在2024年開始啟動後計畫再進一步,從事7-12納米的產品生產。

目前日本僅有最高40納米的工廠,不能一步進入7納米甚至3納米階段,需要有22-28納米的中間過程。但更為重要的是,22-28納米與台積電在台灣島上的工廠、將來建設的亞利桑那工廠及在南京的工廠均不構成威脅,應該說是恰好填補了汽車、家電等行業的需求。

日本本國並無像樣的智慧手機,也沒有相關的零部件需求,但是如果日本也進入到7-12納米產品的生產,儘管台積電會調整產量,國際社會也具有充分的容納這個規模的產品的市場空間,但早已將投資折舊完的南京工廠、早於日本工廠啟動的美國工廠,其產品的價格必然要比日本工廠低廉很多。

日本工廠是否具有價格優勢?甘利等日本政治家覬覦的日本產業鏈的構築能否實現?這些將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第二,筆者想追問的是,台積電是否會將部分半導體技術轉讓給日本,讓日本半導體產業重新振興?

日本是半導體原材料、半導體生產線部分設備的重要提供者,但在日本國內並不能因此構築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日本企業只是供應鏈上重要的材料及設備的提供者。這種狀況的改變,要麼需要像台積電那樣以世界為市場,全面掌握相關技術、生產訣竅、滿足市場需求,要麼國家像美國、中國這樣人口多,產業需求旺盛,通過在國內建設供應鏈,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把握一種影響世界市場的能力——用日本政治家喜歡的話語來說,保有某種經濟安保的力量。

日本1億人口,幾乎沒有像樣的手機、電腦、5G產業,國內市場有限,經濟安保要求日本企業不得將重要半導體產品銷售給中國,日本政治家的行動目標該是日本半導體可能遇到的最大的不確定性。

結語


很多時候人們更願意將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衰微歸罪於日美半導體談判、美國對日本企業的打壓。

實際上,進入2000年以後,日美貿易戰爭並不是這兩個國家的主旋律,是日本主動放棄了在半導體產業上的投資,沒有進行相關的技術及經營上的革新,是日本主動放棄了在手機、電腦、5G基站等產業上的進取。

在半導體等產業失落了二十餘年後,台積電的介入既不會將技術轉讓給日本,也不能拯救日本半導體於危機之中。2024年前後到來的半導體產業產能過剩危機,也許會成為徹底壓倒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來源|觀察者網,作者:陳言(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

【您可能有興趣】
30多年前,日本是如何輸掉晶片戰爭的?
日本導演訪問華為外籍員工,揭秘美國制裁華為的真正原因
對待侵略戰爭的歷史問題,德國為日本提供一面鏡子
中國量子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比超級電腦快一千萬倍
花俊雄:當美國失去西太平洋─美中第二島鏈的新均勢|海外通訊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