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8%A5%BF%E8%97%8F

西藏生態保育有成 促進觀光產業發展

4 年前 / 0 comments

西藏的生態維護與保存,也為西藏帶來觀光人潮,西藏2019年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突破4000萬人次,收入達560億元人民幣。40萬農牧民參與旅遊產業,也進而有助西藏脫貧。

看見西藏 台灣女孩為西藏藝術打造傳播平台

4 年前 / 0 comments

2014年,台灣女孩華婉伶和其他三位聯合創始人分別從北京、上海、廣東辭職來到拉薩,成立了西藏明室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立「醍醐」品牌,從此這裡多了一個發現、傳播西藏文化的平台。華婉伶表示「我從小在台灣就喜歡文創產品,對這個領域比較有感覺。希望來自雪域高原的禮物能帶給大家溫暖。」

從「茶馬古道」到「川藏公路」 青藏高原「極地蔬果」的革命

4 年前 / 0 comments

25歲的張福林沒有想到,離家2000公里的高原是他最後的歸宿。68年前的冬季,來自河南省扶溝縣的他與1.2萬懷揣著「將公路修到拉薩去」夢想的年輕士兵,一起奔赴青藏高原東麓的雀兒山區修築公路。如今,採摘完畢的大蒜、番茄、紫皮馬鈴薯,正透過川藏公路,運輸到600公里外四川省會成都市民的餐桌上。

兩岸「民族文創」合作前景:西藏文創借助台灣經驗

4 年前 / 0 comments

如何將民族文化深厚內涵融入文創產業?台灣文創學會秘書長鄭懿芬表示「民族文化是調動民族認同感的『鑰匙』。華夏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有望引領世界文創產業的發展。」

西藏走向現代化 犛牛仍是藏族重要家畜

4 年前 / 0 comments

犛牛生活於青藏高原海拔3000公尺以上地區,藏語裡被稱為「諾兒」,意為「財富」或「寶貝」。隨著社會發展,機械開始代替犛牛工作,但對藏人來說,不管犛牛在生活中的角色如何變化,它們始終是最為親密的家畜。

讓塵封檔案「甦醒」:西藏蒙滿文檔案再現歷史真相

4 年前 / 0 comments

金秋十月,西藏歷時5年編研完成的大型叢書《西藏自治區檔案館館藏蒙滿文檔案精選》正式發行,真實記錄了元代、清代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歷史,生動展現了中國多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相互交融的歷史畫卷,呈現西藏自古以來與中國的緊密關係。

「最美景觀大道」讓列達村走上了致富路

4 年前 / 0 comments

雪域高原進入夏天,被稱為「中國最美景觀大道」的川藏公路車水馬龍。40歲的紮西玉珍正忙碌著給遊客做酥油茶和優酪乳。每年夏季,她家中的8個床位總是滿滿的。 紮西玉珍是西藏昌都市左貢縣旺達鎮列達村村民。她生活的這座村莊,海拔大約3800米,川藏公路從這裡穿過。藍天白雲下,大片的油菜花迎風搖曳。

西藏墨脫縣拍攝到野生孟加拉虎

4 年前 / 0 comments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6日向外界發佈,該所科研人員設立在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境內的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野生孟加拉虎活體照片。 科研人員認為,這表明當前墨脫縣生態環境能夠承載野生孟加拉虎種群的生存和繁衍,也說明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卓有成效。

「最美景觀大道」 川藏公路讓偏鄉致富

4 年前 / 0 comments

雪域高原進入夏天,被稱為「中國最美景觀大道」的川藏公路車水馬龍。近年來,隨著川藏公路持續升級改造,由川滇入藏的自駕和騎行遊客絡繹不絕。列達村黨支部動員群眾開辦家庭旅館,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遊飯」。

西藏青年:在創業浪潮中追風逐浪

4 年前 / 0 comments

從負債3萬元人民幣到年營收上千萬,石佳毅畢業第二年便做到了。今年25歲的石佳毅是西藏眾多大學生創業者中的一員。2013年他從重慶考入西藏大學,在文學院藏語言文學專業讀書。 石佳毅和團隊已經開始轉型升級。「小de鮮果」轉讓給在校生後,他們投資500萬元人民幣,準備在拉薩開辦三家水果餐廳。「我是西藏大學第一個開店做生意的學生。離校不僅留下了一篇畢業論文,還有兩家水果店。」石佳毅笑著說。

第 3 頁,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