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

【犇報社評】RCEP協定,一個沒有美國的亞洲

3 年前 / 0 comments

RCEP標誌著東亞國家從大國博弈的地緣政治依附,走向地緣經濟自主化的發展道路,既作為冷戰國際分工體系的結果,也是冷戰地緣政治架構的終結。美國向來將東亞地區視為禁臠,是其鞏固西太平洋霸權的戰略前延。可以想見,美國對於RCEP成功簽署是如鯁在喉。一句話,不存在一個沒有中國參與的東亞一體化,也很難想像一個沒有日本參與的東亞一體化,但卻可能出現一個「沒有美國的亞洲」。台灣,準備好了嗎?

俄媒:中國做成了美國沒做成的事

3 年前 / 0 comments

俄媒刊載俄高等經濟學院教授文章,指出中國做成了美國沒能做成的事——將亞洲除印度外的大型經濟體凝聚在一起,打造新的地區一體化議程。文中表示RCEP的特點還在於其定位。中國和夥伴實際上提出了共同擺脫危機的計畫,這在成員國的聯合聲明中得到了清晰體現。落實它將能鞏固中國地位並部分恢復其聲譽。RCEP的簽署已使華盛頓的形象蒙受打擊。倘若協定獲批並充分實施,美國的損失將是戰略性的。

G7擴容矛盾加劇韓日緊張關係

3 年前 / 0 comments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對美國有意擴大七國集團(G7)架構並邀請南韓參加今年峰會表達了反對意見。6月29日,南韓總統府青瓦台不具名高官指責日本習慣於「禍害」周邊國家卻拒不認錯反省,簡直「無恥之極」。分析人士認為,日本反對南韓參與G7峰會,既是擔心南韓在國際場合宣傳歷史問題,也是想維護其G7唯一亞洲成員國的地位,還有借對韓強硬挽救安倍支持率的目的。

【犇報社評】科技冷戰,制裁華為是美國至上主義作祟

3 年前 / 0 comments

美國對華為進行科技遏制並迫使西方盟友站隊,不管手段如何粗暴,對全球經濟復甦會帶來多大的傷害,都屬勢在必行。只不過,將這種冷戰思維鑲嵌在全球供應鏈時代背景下,不但說明了美國在霸權式微下戰略手段匱乏的窘境,也暴露了川普政府面對防疫不力和經濟衰退,為了轉移國內政治壓力下的病急亂投醫。

辨析世界經濟五大疑問

4 年前 / 0 comments

美股10天內4次熔斷,前所未見!美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跌至負值,前所未見!繁忙航空樞紐變成「停機場」,前所未見!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速凍」全球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峻局面已在眼前。「這或是一場深度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發出警告。世界經濟能否很快復甦?全球化、供應鏈將會怎樣演變?全球抗疫是否催生機遇?這些重大問題,關乎人類福祉,關乎世界未來。

「後疫情」:中國將拉動世界經濟復甦

4 年前 / 0 comments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日前表示,今年全球經濟「幾乎肯定」會發生衰退,並「有可能達到創紀錄的規模」,這場危機是一次「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衝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經濟將出現3%的衰退,比金融危機期間更加糟糕。中國大陸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張曉濤分析稱,中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內需市場,經濟的韌性和潛力巨大,迴旋空間廣闊,這是中國對沖疫情影響的最大優勢,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因疫情的短暫衝擊而改變。

【犇報社評】美元量化寬鬆,救得了金融市場恐慌救不了美國經濟

4 年前 / 0 comments

美聯儲救得了金融市場恐慌,但卻救不了美國經濟。長此以往,必然導致世界各國對美元信用失去信心,逐步擺脫美元做為儲備貨幣的制約,以削弱美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甚至帶動地緣政治變革,以區域經濟一體化來帶動去美元化的貨幣同盟,藉以緩解美元貶值壓力。台灣位處東亞地緣政治敏感地帶,進出口貿易總額有超過七成與東亞區域內國家相關,長期執行「親美仇中」政策,非但必須承擔4000億美元外匯存底與國民儲蓄貶值的現實,還要面臨ECFA中止與RCEP脫鉤的壓力,更要承擔中美關係從戰略夥伴轉換到戰略競爭對手所帶來的戰爭風險,處境實在令人堪憂。

【犇報社評】新冠疫情,新自由主義資本全球化的終結?

4 年前 / 0 comments

未來「一個野蠻的新自由主義體系可能會被『自稱為自由主義者』的人用強大的國家暴力重新建立起來」,這是一個可能會發生的噩夢。我們只有通過廣泛的社會動員和民主參與,才能克服這個「民主衰退」的危機,並避免迫在眉睫的核子戰爭和全球暖化的威脅。這是一場持久的鬥爭,只要追求資本積累和利潤率的極大化仍然是世界經濟的內在驅力,資本以及過剩商品跨越國界活動的慾望就不會終止,國家職能在社會與市場間的擺盪,就暫時無法停歇。

「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觀察

4 年前 / 0 comments

為期3天的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2月16日結束。會議期間,圍繞大西洋關係、右翼民粹勢力抬頭、伊朗核問題、利比亞戰亂、網路安全等議題,與會各國官員、學者展開討論與爭論。這其中顯露出的分歧與不安,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西方缺失」這一會議主題。不少與會者呼籲,西方應跳出主導世界秩序的歷史思維慣性,告別陣營觀念,真正擁抱多邊主義。

【犇報社評】蔡英文在政治上的勝利,是以台灣在經濟上的孤立為代價

4 年前 / 0 comments

蔡英文得到800萬張選票加持的「抗中保台」路線,勢必將台灣鑲嵌在東亞地緣戰略衝突的前沿,為美國遏制中國政策效力。未來4年,甚或更長時間,地緣政治衝突與地緣經濟整合相互背離的拉扯,將成為台灣社會要共同面對與承擔的難題。

第 5 頁,共 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