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

西藏墨脫縣拍攝到野生孟加拉虎

4 年前 / 0 comments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6日向外界發佈,該所科研人員設立在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境內的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野生孟加拉虎活體照片。 科研人員認為,這表明當前墨脫縣生態環境能夠承載野生孟加拉虎種群的生存和繁衍,也說明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卓有成效。

內蒙古大興安嶺建立58個自然保護地保育自然生態

4 年前 / 0 comments

日前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舉行的2019年國際自然保護地聯盟年會上,大會報告截至目前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已建立起58個類型多樣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占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功能區總面積的21%,持續提高了大興安嶺的保育力度。

雲南高黎貢山發現瀕臨滅絕的比氏鼯鼠新物種

4 年前 / 0 comments

由中國和澳大利亞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新的比氏鼯(音同無)鼠種群,經研究確認命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該成果於18日發表在國際生物學期刊《ZooKeys》上。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李權博士介紹,比氏鼯鼠屬是世界最珍稀的哺乳動物之一,在本研究之前全球僅發現過兩只該屬物種的標本,且分屬兩個不同的物種,分別為印度比氏鼯鼠和老撾比氏鼯鼠。

江蘇鹽城:濱海濕地「嚴保護」贏得世界自然遺產「金招牌」

4 年前 / 0 comments

日前,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為中國大陸第54處世界遺產,填補了中國大陸濱海濕地類型遺產空白。 申遺成功的背後是江蘇鹽城長期以來堅持對濕地的嚴格保護。退耕還濕、退漁還濕,沿海停止圍墾,進行生態補償……守護濕地的生態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

全世界只有2000多匹!普氏野馬在新疆繁育獲階段性成果

4 年前 / 0 comments

普氏野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是有6000萬年進化史的活化石,世界上現有約2000匹,比大熊貓還少。由於捕獵和環境問題,這一珍稀物種曾在原生地准噶爾盆地消失。 目前,新疆普氏野馬存活種群數量達416匹,其中野放野馬217匹、半散放野馬108匹、圈養野馬91匹。新疆成為中國普氏野馬種群數量最多的省區。

中國大陸最北省份 多項規劃守護濕地

4 年前 / 0 comments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烏裕爾河下游的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丹頂鶴、白枕鶴的集中繁殖地,同時又是白鶴、白頭鶴、灰鶴和蓑羽鶴的遷徙停歇地。 64歲的村民呂剛表示,現在非法捕魚、捕鳥行為已經沒了,村民的環保意識也在提高;如遇到鳥類受傷,還會主動幫助或上報管理部門。

北京徹底治理風沙危害區 昔日「荒灘沙坑」變綠洲

4 年前 / 0 comments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這是上世紀90年代以前人們對這裡的印象。當年,這裡的南荒灘一片卵石戈壁,土地沙化,貧瘠荒涼。由於地處河北壩上及內蒙古風源南下的風廊通道,全年大風天數40天以上。

浙江舟山海域出現多年未見的「群豚逐浪」景象

5 年前 / 0 comments

「我做導遊12年,在島上生活了33年,這種情況是第一次碰到。」中國東部海島城市舟山的導遊翁垚(音同堯)遠,近日帶遊客到舟山嵊泗六井潭景區遊玩時,看到了一場罕見的海豚群舞。

建設國家公園 推動高原野生動物保育

5 年前 / 0 comments

雜多縣熱情村的牧民才仁尼瑪說:「國家提出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其實這也和我們牧民傳統的生態保護觀是一致的。作為三江源牧民,每天看著野生動物在我的家鄉捕食生活是我們的驕傲。」

大陸保育紀錄片興起:拿起攝影機的野生動物保育員

5 年前 / 0 comments

初春的藏北高原,來自中國大陸各大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架起相機,把鏡頭對準藏野驢、野犛牛開始錄製。他們拍攝的精彩畫面,將被收入一部自然類紀錄片,通過中國大陸國家電視台向數億海內外觀眾播放。

第 5 頁,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