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少數民族傈僳族 下山開啟新生活

By 犇報編輯部 / 2019-06-28 16:17:35 /
少數民族
摘要:

橫斷山區,群山聳峙,大江奔騰。傈僳族,在橫斷山區怒江、瀾滄江兩岸的高山峽穀中繁衍生息。大山養育了傈僳兒女,也束縛了他們的發展。 搬不動大山,那就搬家!易地搬遷,一批批高山上的傈僳族群眾,告別了「千腳房」,搬進了山下安置點的新家。如同奔騰向前的怒江水,搬遷的傈僳族群眾開啟了新生活。

xxx穿著傳統服飾的傈僳族少女。(圖/網路圖片)

橫斷山區,群山聳峙,大江奔騰。

傈僳族,在橫斷山區怒江、瀾滄江兩岸的高山峽穀中繁衍生息。大山養育了傈僳兒女,也束縛了他們的發展。

搬不動大山,那就搬家!易地搬遷,一批批高山上的傈僳族群眾,告別了「千腳房」,搬進了山下安置點的新家。

如同奔騰向前的怒江水,搬遷的傈僳族群眾開啟了新生活。

xxx傈僳族具特色的傳統山寨建築。(圖/網路圖片)

搬家,掙脫大山的束縛

要搬新家前,楊文忠一家並非歡天喜地,而是帶著幾分忐忑。

搬不搬?兩口子發生了爭執。楊文忠主張搬,他受夠了高山上的種種不便。出行不方便,一條土路晴通雨阻。建房不方便,運費比建材還貴。「更頭疼的是孩子上學不方便,每週接送,車費加吃飯要100多塊。(文中皆為人民幣)」他說。

妻子的憂慮也不無道理。菜地、耕地、林地都在山上,雖說富不起來,好歹吃喝不愁。山下不能種菜種糧,家裡僅存1600多元,以後生活靠啥?

在楊文忠堅持下,去年9月,他們搬家了。妻子一連幾天不跟他說話。

他們的新家,在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大興地鎮維拉壩安置點。這裡學校、衛生室、農貿市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如同一個嶄新的小鎮。房子是政府蓋的,貧困戶搬進來不出一分錢,按人均20平方公尺的標準分房。

怒江大峽穀,許多村寨在高山上,有的不通公路,有的面臨地質災害,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搬遷,有人早就想搬了,但怎麼搬?平整的土地、巨額的資金、以後的生計,這些問題如同大山一般,橫亙在山裡人面前。

「易地扶貧搬遷,讓夢想變成現實。」大興地鎮黨委書記李雪花說。在中國大陸政府支持和珠海市幫扶下,投資1.89億元的維拉壩安置點建成。79棟815套安居房,安置了來自109個傈僳族寨子的681戶2200多人。

為感恩珠海市幫扶,安置點取名為:維拉壩珠海社區。

住進新家,楊文忠一家喜歡上了新生活。今年,他開起了一個養雞場,賣雞已收入一萬多元;妻子在學校食堂工作,每月收入1500元。

xxx建造於怒江邊的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大興地鎮維拉壩珠海社區。(圖/新華社)

就業,「扶貧車間」解難題

在維拉壩珠海社區,一個扶貧車間不禁引起目光。

所謂「車間」,其實是幾個門面,沒有現代化設備,工具只是砍刀。幾十名傈僳族婦女手持砍刀,坐在板凳上,一顆一顆地砍著鐵核桃。

「可別小看『砍核桃』,這是個技術活兒,整個怒江州只有大興地的人會。」扶貧車間負責人唐學林頗為自豪。怒江大峽谷盛產核桃,其中一種鐵核桃果仁香氣好、油脂含量高,但果殼堅硬,用核桃夾是夾不開的,用錘子砸就砸碎了,也沒有機器可以破殼。當地傈僳人發明瞭一個辦法:用砍刀砍。

這一砍,砍出了名氣。幾乎整個怒江州產的鐵核桃,都彙集到了大興地。唐學林嗅到其中商機,去其他鄉鎮收購鐵核桃,回來交給鄰居鄉親們砍,再把果仁收購來出售。他說:「行情好的年份,利潤有20萬元左右。」

安置點建成後,在當地政府扶持下,唐學林辦起了扶貧車間。此舉既解決了「砍核桃」的用工問題,也解決了搬遷戶的就業問題。目前,在扶貧車間務工的群眾超過50人,核桃烘乾的廠房也不定期雇用工人。

從卯照村維拉羅一組搬來的貧困戶楊會英,就在扶貧車間砍核桃。這裡很好的一點是時間靈活,不影響幹家務和農活,有事了忙自己的,有空了隨時來砍。最近三個月,她用業餘時間來砍核桃,已有3000多元收入。

李雪花介紹,村民搬遷後,土地、山林權屬關係不變。對富餘勞動力,當地採取開辦扶貧車間、組織外出務工、安排公益崗位元等方式解決就業。

xxx穿著傳統服飾表演傳統舞蹈的傈僳族人。(圖/網路圖片)

築夢,播撒希望的種子

怒江與珠海,距離近2000公里,東西扶貧協作讓距離縮短為「零」。

杜虎是珠海市一名語文老師,得知招募怒江支教老師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向學校申請。經過遴選,去年8月他如願來到瀘水市格力小學支教。

雖然地處偏遠高山峽穀,但格力小學硬體一點也不差,堪為全省一流水準。嶄新的教學樓、田徑場洋溢著現代氣息。校長吳金鳳介紹,學校由珠海格力集團援建,現在有12個班級430名學生,幼稚園還有64名兒童。

根據杜虎的教學經驗,學校給他開了一門課:閱讀。一到六年級都開。閱讀課沒有教材,全靠他自己找資料,針對不同年級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目標都是激發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能受益一生。」

杜虎大學專業是播音主持,普通話水準「一級甲等」,相當於省級以上電視台播音員水準。他的特長也得到發揮。學校開辦了校園廣播站,從學生中遴選出18名小播音員,由杜虎指導,進行發音要點、咬字方法等專業訓練。他說:「我想播撒一顆希望的種子,讓它在孩子們心裡發芽。」

吳金鳳說,珠海每年選派5名老師到格力小學支教,他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受到學生們歡迎,對本地老師也有啟發。支教臨近尾聲,杜虎表示:「祝願大山裡的孩子都有光明的未來。」

◎新華社昆明訊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