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夢•緣》獲獎:演繹台青登陸故事

By 犇報編輯部 / 2019-11-29 16:19:22 /
兩岸
摘要:

11月9日,第六屆「金飛燕」海峽兩岸微電影微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武漢舉行。由大陸導演李波執導的微電影《夢·緣》從眾多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金飛燕」獎,《擱淺的人》、《撿愛》、《最後的記憶》等台灣作品獲得銀飛燕獎、銅飛燕獎、最佳導演獎等獎項。在當前金馬獎與大陸金雞獎的對立氣氛中,「金飛燕」的頒獎,對於兩岸電影人來說彌足珍貴。

xxx《夢•緣》獲得金飛燕獎。

11月9日,第六屆「金飛燕」海峽兩岸微電影微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武漢舉行。由大陸導演李波執導的微電影《夢·緣》從眾多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金飛燕」獎,《擱淺的人》、《撿愛》、《最後的記憶》等台灣作品獲得銀飛燕獎、銅飛燕獎、最佳導演獎等獎項。在當前金馬獎與大陸金雞獎的對立氣氛中,「金飛燕」的頒獎,對於兩岸電影人來說彌足珍貴。

微電影《夢·緣》用流暢的鏡頭,將一位台灣青年教師初來大陸的格格不入,與漢劇女演員的相遇相知,到逐漸融入大陸生活的過程描繪得細膩且溫暖。男主角何佳駿來自台灣,同時也是最佳男主角獲得者。導演李波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部電影不僅是武漢拍攝團隊和多名台灣演員的「融合」;整個故事梗概也是多位台灣教師原型人物故事的「融合」;結緣漢劇,文化尋根,更是兩岸傳統文化的「融合」。

獲得「銀飛燕」獎的《第三道背影》基調清新自然生動,真實地反映了大陸中學生的生活和情感歷程。女主角兼導演、編劇的楊婧表示,她在電影的最後,讓成年的自己與青春的自己「同框」和解,也是讓每個青春過來的人重新回顧自己的歷史。

來自台灣開南大學的作品《最後的記憶》,同時獲得「銅飛燕」獎和最佳導演獎。青年導演羅越表示,他希望這部電影能讓更多的人關注失智症患者群體,讓愛不被忘記。而談到一起入圍的大陸作品時,他用「驚艷」這個詞來形容,因為無論是電影技術質感,還是故事題材,都值得細細品味和學習。他希望今後能有更多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機會,讓兩岸青年的創意作品迸出新的火花。

xxx最佳導演獎獲得者羅越(左)在其執導的《最後的記憶》拍攝現場工作。

據瞭解,來自台灣的亞洲大學、昆山科大創媒學院、台北藝術大學、東華大學等10所台灣大學院校約40位師生參加了本屆大賽頒獎典禮。「台灣的微電影專業水準很高,很多導演年紀很小,但他們拍出的影片品質並不輸那些能夠在院線上映的大片。」導演李波說。

「金飛燕」海峽兩岸微電影大賽自2014年舉辦以來,已成功舉辦6屆,共徵集海峽兩岸微電影作品4000餘部,超過7000名兩岸青年學子、專家學者及大學師生參加,已成為海峽兩岸微電影微視頻愛好者交流交往的知名品牌。而這屆最大的亮點是台灣學生參與熱情高漲,參賽學校數量、隨團來訪人數、台灣新創作品數量均超以往,足以代表兩岸青年對於交流互動的重視。

比起兩岸大學院校舉辦微電影比賽的「和諧」氛圍,今年大陸的電影金雞獎與台灣金馬獎之間的角力風波,就顯得波濤洶湧,暗流湧動。先不說兩大獎「強碰」同時舉辦,連金雞獎各大獎項的提名揭曉,也能成為台灣媒體與網友「吐草」的對象。在金雞獎兩年舉辦一次的提名中,2018年暑期檔票房冠軍《我不是藥神》,狂攬8項提名,分別入圍了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處女作、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重量級提名。

由於金雞獎的提名中包含了許多去年被金馬獎提名入圍的大陸電影,如《我不是藥神》、《影》、《暴雪將至》、《後來的我們》,台灣一些不懷好意的媒體與網友紛紛對大陸的金雞獎酸言酸語:「好慘自爽獎」、「兩年拉出這個名單也太遜了」、「中國才是自己玩吧!笑死」。這些看似要酸死大陸金雞獎的網路留言,經過台灣媒體的傳播,更加深彼此的對立與誤解。而事實上,兩部電影獎同時提名入圍多部相同電影,只是證明了大陸國產電影受到兩岸電影人的肯定。至於不同電影獎先後提名同部電影的事情,早就是各個國際電影獎的普遍情況,如台灣名導侯孝賢就曾一部作品先後獲得不同電影大獎的青睞,難道台灣網友也要說這些給侯導的電影獎「笑死」嗎。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