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壯黃海的北洋艦隊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觀後感

By 張卓如 / 2019-12-27 18:40:34 /
歷史
摘要:

其實,北洋海軍是很棒的,只是被當時腐朽的清廷內政給拖累。《男人們》劇中所透露當局給北洋海軍所運之媒多散碎,非真實五槽煤,導致汽力不足,進一步拉大與日本艦隊的航速差距。還有臨戰時,因砲彈的質劣和開花彈的不足,造成艦隊擁有大量20公分以上大口徑艦砲卻無法有效擊沉敵艦的窘境。連漢納根顧問都說這是腐敗造成的,真是讓人義憤填膺。海峽兩岸的中華兒女唯有從戰爭中吸取教訓,打擊貪腐,強大海軍的建設,才算真正強大的時候。

xxx中日戰爭戰略全圖(1894-1895)。實線為清軍,虛線為日軍。打X處為中日兩軍主要戰場。

日前台灣第四台(71)熱播的2014年大陸拍的紀念甲午戰爭兩甲子,北洋海軍(水師)滄桑史─《鐵甲艦上的男人們》(以下簡稱《男人們》),引起筆者心中的震撼,心情也格外沉重,因筆者長年來從事1895年乙未台灣抗日戰爭的研究。這發生在朝鮮半島和中國北方的甲午戰爭,在北洋海軍於山東的威海衛(今威海)軍港被日軍消滅後,戰事擴大到澎湖。它和台灣一樣四面皆海,敵軍隨處可登陸,因無船可守,免不了被佔領。這場戰爭不但影響了台灣的命運,也造成海峽兩岸分割百餘年的困境。而北洋海軍定遠和鎮遠兩鐵甲艦的落幕,是近代中國海軍建設的一大挫折。直到二十一世紀,隨著中國大陸海軍一批新式大型戰艦服役,才使這兩艦摘掉了「第一」的名號。

以小人物的視角重回過往

甲午戰爭和北洋艦隊題材,在兩岸算是冷門的主題。所以,《男人們》以小人物為主角,但都是虛構的角色。而真正在歷史上出現過的有名有姓的人物,除北洋海軍提督(司令)丁汝昌外,包括其旗下的總兵劉步蟾(少將)、副將(上校)鄧世昌、方伯謙及威海戰役的陸軍最高指揮官戴宗騫,日本海軍司令伊東佑亨、浪速艦艦長東鄉平八郎等,則都只是配角。另一虛構的角色─英國籍的洋教員馬克,可能是取自英國皇家海軍軍官琅威理(W.M.Lang1843-1906)。他曾受聘為北洋海軍總教習,其職務為負責全軍組織、操演、教育以及訓練等工作,施以嚴格的訓練。在任6年成績可觀,不但讓中國海軍紀律嚴明、規模粗備、而且為中國近代海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了劇集前半段的發展,能以輕鬆幽默的手法來表現嚴肅沉重的故事。於是,劇情設定武官世家子弟出身的大少爺龍翔宇為北洋海軍二等升火頭目,帶領本是海盜的烏合之眾所組成的練勇,接受北洋海軍的考驗。練勇起自太平天國起事時,清朝的八旗和綠營兵不堪作戰,清廷諭令大江南北在籍官紳就地招募兵勇,成為地方鄉勇或團練進行自衛。於是,有湘、淮軍的勇營,成了清朝主要國防力量。在1895年,由工部主事丘逢甲組織的地方練勇被安排保衛台疆,也成為了台灣抗日的主力之一。

《男人們》的這些練勇,在水師營裡經過不同階段的嚴格訓練,為了成為鐵甲艦上的優秀水兵,他們還必須將《北洋海軍章程》背的滾瓜爛熟,才有休假的機會;隨後還要應變半夜突發的緊急集合,以應付艦隊在大海中隨時面對的狀況。

劇組還將清末詩人黃遵憲為福建馬尾海戰中戰死的黃季良所寫的《題黃佐廷贈尉遺像》:「潑海旌旗熱血紅,防秋諸將盡籠東,黃衫淺色靴刀備,年少猶能作鬼雄。」作為北洋海軍軍歌,可能覺得這首詩的意境和氣勢比較好便杜撰了一下。真正的軍歌歌詞比較生澀難懂:「寶祚延庥萬國歡,景星拱極五雲端。海波澄碧春輝麗,旌節花間集鳳鸞。」

這些練勇如願上了定遠鐵甲艦後,除了參與濟遠艦的豐島和定遠艦的黃海大海戰;當北洋海軍困守威海衛軍港時,龍翔宇被命以屬下水兵組織陸戰敢死隊攻佔陸上砲台。至於他們用海軍艦砲轟擊斃佔領陸上砲台的日軍步兵第十一旅團長大寺安純,成為日軍在中國內地戰場戰死最高將領,也是史有可徵的情節。劇組還安排了女兵抗日,守護陸上砲台,來表現愛國並非男人的事情,而應該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xxx黃海海戰所呈現遠東最大的鐵甲艦─定遠艦,箭頭所指為站在艦橋上的丁汝昌和劉步蟾。取自《鐵甲艦上的男人們》。

可圈可點的軍艦還原歷史

《男人們》在中國大陸央視播出為42集;台灣第四台(71)播出為43集;網路上的YahooTV為46集。最高潮部分當屬發生於西元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的中日黃海海戰。

有關中日黃海海戰的歷史。中外史料有不同的說法。讀者不妨參考看看曾為中國北洋海軍建造鐵甲艦的德國,那個高唱世界政策和大海軍主義的皇帝威廉二世(1888-1918在位)的講評(以下稱《德評》):「日本艦隊過半為新式鐵甲艦組成,其中不是英國就是法國建造,左右舷配有輕量的速射砲。中國艦隊隸屬水師提督丁汝昌,以德國陸軍大尉漢納根為顧問。統率艦隊為兩艘大鐵甲艦(定遠、鎮遠)、三艘小鐵甲艦(經遠、來遠、平遠)、五艘巡洋艦(致遠、靖遠、濟遠、超勇、揚威),加上一艘海岸防禦艦、小巡洋艦及兩艘水雷艇組成。船艦裝配的大砲,過半為克魯伯(Krupp)兵工廠所製;其他尚有阿姆斯壯(Amstrong)製大砲兩三門及最小口徑的克魯伯速射砲二十門;其速射砲的數量和發射速度遜於日本。又,日本的船艦為新造,配上無煙火藥。…從此,中國為保留主力戰艦避免和日本海軍衝突,日本也因此取得制海權,肆無忌憚地陸續運兵到中國內地。」

為了還原世界上第一次蒸汽鐵甲船的大海戰,這部戲全程在威海拍攝,目的就是真實再現當年戰爭的場景。除了復原旅順軍港的水師營,影片拍攝時包括大砲等所有的武器、甚至人物使用武器的姿勢,都還原了歷史;對於戰爭場景,也達到了最大程度的還原。該劇在視覺上給人印象的地方之一,就在於運用了大量的空拍技術,全景式的展現每一場戰爭的細節和面貌。據稱,該劇的後期製作時間長達12個月,融合了大量的特效鏡頭,而且大部分全景鏡頭都通過三D技術實現,使得該劇的可看性大大增強。以此就超越了以前的所有同題材作品。

以大人物的視角重現壯志豪情

丁汝昌(1836-1895)為陸軍行伍出身,但他受過現代海軍的專門訓練,在光緒初年就已經留北洋差序,執行籌建海防的工作。曾赴英德購軍艦,觀察國外船廠。在中日朝鮮衝突中,都是由丁汝昌一手帶領北洋水師去平息爭端的。連北洋艦隊總教習琅威理也曾稱讚他「韜略素嫻」;近代日本海軍的創始人勝海舟也曾高度讚揚丁汝昌俠骨柔情的風範。丁汝昌早在甲午海戰全面爆發之前,就已經對日本海軍的快速發展,北洋海軍已經處於落後的狀態有了清醒的認識。所以,《男人們》劇中特別強調這樣的情節。每當以丁汝昌為首的北洋艦隊要出海作戰或訪問等,都有壯盛的軍樂隊伴奏;鏡頭還多次帶到丁汝昌望著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國海疆地圖深思。

上述《德評》提到:「日本海軍於九月十六日得到友軍在平壤的勝利後,開始搜索北洋艦隊的行蹤。十七日北洋艦隊鴨綠江口南方十海里投錨,遙以護衛陸軍登陸。…中午十二點二十分,中日雙方艦隊互相發現後,丁汝昌命令艦隊兩艘同型及類似的船各自共進退,並互相救援,船首面向敵艦,各艦的運動以他(提督)的命令為從。兩軍距離相隔五千三百公尺時,從中國的旗艦定遠向日本艦隊發砲,此砲擊非常震動,造成艦橋上的提督丁汝昌掉落甲板上,遂由艦長劉步蟾代以司令。日本艦隊對定遠的砲擊沒有應對,同時從旗艦發出信號讓先鋒艦隊轉到敵艦的右翼…從日本艦隊發射多數的砲彈遂讓北洋海軍右翼的超勇、揚威兩巡洋艦起火。超勇在濟遠逃走後遂沉沒,但濟遠何故逃避不能判明,只能以七月二十五日和吉野海戰(豐島)之時,其艦長始終置身在船內的操舵室,完全為躲避砲彈來判斷,恐此日戰爭也為同一理由。」

xxx陰曆八月十八日中日海戰前,日軍水兵祈求上帝保佑狀。《男人們》劇中也有類似的情節。

有關丁汝昌的受傷,《男人們》劇組採丁汝昌於戰後自稱「敵砲將望台打壞,左腳夾在鐵木中,身不能動,被火燒傷」的說法。戰術則採用丁汝昌本人戰後寫給李鴻章的報告中稱,當時「我軍以夾縫雁行陣向前急駛。」(光緒二十年九月初七日《直隸總督李鴻章奏請優恤大東溝海戰陣亡各員折》)。當時同艦上的洋員泰勒(W.F.Tyler)也證實:「信旗所示,為諸艦相并橫列(lineabreast),以主艦居中。」日本聯合艦隊遂採取單縱列陣式,派出以吉野艦為首,浪速艦殿後的先鋒艦隊,轉到北洋戰艦的右翼攻擊。後來該先鋒艦隊在威海衛戰役及征討台灣的乙未戰爭中,也一直以如此的單縱列作戰。

xxx黃海海戰中日雙方艦隊砲火決戰時之陣形。取自《中日甲午戰爭全史》。

相對於濟遠艦艦長方柏謙(1853-1894)的臨陣退縮(後按照《北洋水師章程》律條予以正法),丁汝昌受創後一直坐在甲板上鼓舞官兵殺敵,定遠和鎮遠兩艦互相配合誓死抵禦。雖每船致傷千餘處,一面救火,一面抵敵。定遠艦隨後發出30.5公分的開花彈(爆破彈),其中一彈命中松島四號砲位,引起堆積在甲板上的彈藥大爆炸。讓日海軍喪失了指揮作戰的能力,也使同樣陸軍出身的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後為台灣首任總督)的座艦受到威脅。

xxx黃海海戰所呈現日軍旗艦─松島。艦上配有32公分砲一門及十一門速射砲。與姊妹艦嚴島、橋立,合稱「三景艦」。取自《鐵甲艦上的男人們》。

中日雙方激戰五小時,北洋海軍憑藉士兵的鬥志、決心和熟練的技術,讓日本聯合艦隊受到重創,丁汝昌的身先士卒當居首功。但在旅順保衛戰中,清朝陸軍因大都新募,且沒有忠愛勇武之精神,導致旅順軍港失陷。《男人們》劇組呈現了丁汝昌被清廷革職,又要逮京問罪的絕境。在深處逆境中,丁汝昌以民族大局為重,依然表率水軍,聯絡旱營,布置威海衛軍港水陸一切,贏得了全體將士的信賴和擁護,七次擊退來犯日本海軍。

丁汝昌因彈盡援絕兵敗後,和劉步蟾以自殺殉國,部下乃以其名假造降書給日本海軍司令伊東佑亨。1895年7月20日的上海《申報》竟評為「此次中日之戰,威海衛則有丁汝昌之降敵;平壤則有衛汝貴之奔潰;而台灣之中路又有楊汝翼吞餉誤事造成兵變。三人之名中間皆有一汝字,何其天然巧合。」直到1906年其冤情才獲得昭雪。

日本間諜的角色

《男人們》整劇裡也以情報諜戰參雜其中,來全方位展示中日兩國為崛起而展開的角力。《德評》:「日本陸海大學學生暑假閒暇到清國旅行,遍訪戰事要地,即各所灣口、登陸地的最佳地點。此次日本遠征,完全是二年前實地布測的路線。」劇組設定的日本間諜前川正是這樣的角色。他引領日軍大寺安純旅團長(其實真正身份為參謀長)率軍登陸旅順軍港的後路─花園口,到後來攻打威海衛軍港時,逐漸良知發現,質疑大寺為何一路縱容日軍對清軍如此凶殘(大寺在歷史上曾為發動旅順大屠殺的劊子手),透露反戰的弦外之音。前川最後也死在威海衛陸路砲台的爭奪戰中。

筆者想到一位歷史上存在的間諜小山秋作,他在1890年曾向日本參謀本部川上操六次長提出《大陸發展論》,後被命為參謀本部出勤,和荒尾精(1896年客死台灣)共同在上海的日清貿易研究所設立業務。1895年以33之齡,在乙未戰爭時以步兵大尉身分出征台灣,在苗栗戰役中受傷。其收藏的相關個人史料不僅是日本這一方,防衛台灣這一方也有很詳盡的的手書。

正視歷史重塑英雄

《男人們》導演齊星對此表示認同,並說:「威海,應該因為尊重歷史而更加讓人尊重。」其實,北洋海軍是很棒的,只是被當時腐朽的清廷內政給拖累。《男人們》劇中所透露當局給北洋海軍所運之媒多散碎,非真實五槽煤,導致汽力不足,進一步拉大與日本艦隊的航速差距。還有臨戰時,因砲彈的質劣和開花彈的不足,造成艦隊擁有大量20公分以上大口徑艦砲卻無法有效擊沉敵艦的窘境。連漢納根顧問都說這是腐敗造成的,真是讓人義憤填膺。海峽兩岸的中華兒女唯有從戰爭中吸取教訓,打擊貪腐,強大海軍的建設,才算真正強大的時候。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