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專題】廢墟上的奇蹟——青海玉樹地震十週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在7.1級強烈地震中遭受重創。轉瞬10年,一個綠色的現代化高原新城,矗立在三江源頭,見證著災後重建的奇蹟。地震後,北京第一時間啟動了對口援建玉樹工作,先後派出了4批、176名援青幹部投身玉樹的各項事業,為玉樹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10年累計投入對口支援資金26.6億元人民幣,實施各類援建項目319個,幫助全州19萬餘貧困人口脫貧,玉樹一市五縣順利完成脫貧。
藏族女孩更央永遠忘不了在玉樹抗震救災紀念館講解的經歷。她的父親才仁松保的名字,在紀念館的英雄譜上。才仁松保生前是玉樹市八一醫院院長。2012年8月,醫院竣工移交。當年10月25日,才仁松保積勞成疾,永遠離開了妻子和三個孩子。
八一醫院是在地震廢墟中建起的。2010年4月14日,玉樹發生7.1級地震,受災總面積3.58萬平方公里,重災區面積達4000平方公里,受災人口24.68萬,2698人遇難,270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約610億元人民幣。
震前,八一醫院只能算是一個城鎮衛生院的醫療水準。如今,醫院涵蓋所有科室,玉樹民眾在家門口就能看疑難雜症。位於三江源腹地的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空氣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60%,年平均氣溫為零下0.8攝氏度,每年的黃金有效施工期只有5個月。地震後的重建難度超乎想像。
地震後,北京第一時間啟動了對口援建玉樹工作,先後派出了4批、176名援青幹部投身玉樹的各項事業,為玉樹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10年累計投入對口支援資金26.6億元人民幣,實施各類援建項目319個,幫助全州19萬餘貧困人口脫貧,玉樹一市五縣順利完成脫貧。
作為青藏高原最年輕的城市,玉樹市最漂亮的是藏式風格的民居、最堅固的是8度設防的學校、最現代的是設施一流的醫院。而距離玉樹市3公里的禪古村共有232戶764人,也是地震時受災最嚴重的村之一。2010年5月4日,禪古村的房子就開工重建,當年11月,村民住進了新居。現在村民收入更加多元化,除了挖蟲草以外,很多人在玉樹市區和省會西寧有了商鋪,也有一些人從事長途運輸。
文化是玉樹最厚重的底蘊,唐蕃古道穿境而過,州域內保留著大量《格薩爾》遺跡和遺物。地震當年,玉樹新寨嘉那瑪尼石經城——這座有著300多年歷史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嚴重受損,3座佛塔倒塌,5座瀕臨倒塌,石經城牆體整體坍塌,部分石刻斷裂受損。地震後僅10餘天,受損的瑪尼石經城便進入全面修復階段。
地震後,大陸官方投資10多億元人民幣對玉樹州90座受損宗教場所進行新建和維修加固。玉樹結古寺內有眾多珍貴文物,寺院重建投入4080萬元人民幣,寺院內的大經堂、僧舍等全部重新修葺。
三江之源見證中國奇跡——玉樹地震10週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在7.1級強烈地震中遭受重創。轉瞬10年,一個綠色的現代化高原新城,矗立在三江源頭,見證著災後重建的奇蹟。
「中國速度」創造新奇蹟
清晨,海拔3700米的玉樹市札西科賽馬場積雪未融。一片靜謐中,清脆的鈴鐺聲從遠處傳來,一匹匹駿馬踏著悠閒的步子走向賽馬場。
「10年前,這裡密密麻麻紮著救災帳篷,現在我們又可以在這裡賽馬了。」57歲的玉樹市西杭街道札西大同村三社社長才哇伸手給一匹白馬拉拉轡頭、理理鬃毛,「這樣好看一點。今天這十幾匹馬都要在這裡訓練。」
生活復平靜,記憶難忘懷。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才哇正走在去村集體磚廠的路上,地面突然開始劇烈晃動,路邊的商鋪和居民房屋瞬間倒塌,才哇被強烈的晃動連續摔倒兩次後才艱難站起來,此時耳邊傳來的全是呼救聲。他顧不上家人求救的電話,一路挖出10多名被埋群眾。地震中,他失去了三位親人。
地震突如其來。波及範圍3.58萬平方公里,2698人遇難、270人失蹤,受災人口24.68萬……
速度就是生命,抗震救災行動迅速展開。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空氣含氧量僅為海平面的60%,距離省會西寧820公里,救災面臨巨大挑戰!
震後72小時內從廢墟下成功搶救出7856人,救活6761人;轉移22.5萬人,救出埋壓群眾2008人;以飛機運送為主、汽車運送為輔,累計轉移到外地的重傷患達3109名,實施的1284例手術中截肢19人;一周之內,運抵災區的救災帳篷超過2.5萬頂,各類救災物資超過千萬噸,18.8萬群眾領取到生活困難補助; 地震後5天內,水、電、路等應急措施恢復……
「中國力量」催生新玉樹
站在海拔近4000米的當代山山頂,鳥瞰玉樹新城,札曲河、巴塘河穿城而過,一座座色彩明快的藏式住宅沿著山勢向谷地蔓延開來,四縱十六橫的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
三年災後恢復重建,共完成投資447.54億元人民幣、1248個重建項目,是玉樹1951年至2009年58年投資總和的8倍。71歲的農村低保戶尕松加措一家震後第二年就搬入新居。震後三年,玉樹州16710戶農牧民住房和22439戶城鎮居民住房全部建成併入住,292個農牧民住房集中建設點的基礎設施完成配套。
2010年6月,大陸中鐵二局工程師抵達玉樹對口援建,僅用53天就將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主體結構全部封頂,並創造了「四天一層樓」的奇蹟,學校在震後第二年即投入使用。三年內,玉樹州94個教育項目、63個醫療衛生項目、65個文化體育專案全部建成,一批福利院、敬老院和孤兒院投入運行。
玉樹地震將原本依靠小水電站發電的電網損毀殆盡。災後重建以來,大陸的國家電網投資50餘億元人民幣,相繼建成玉樹與青海主網聯網等工程,使玉樹電網從35千伏電力孤網一步跨越到330千伏現代化電網,實現了玉樹州46個鄉鎮、155個行政村大電網覆蓋。
共玉高速建成通車,州縣二級油路全部覆蓋。玉樹州迎來交通建設史上的黃金時期,建成市政道路235公里、各類管網1482公里,112個水利專案全部完工。45個貧困村、3.8萬貧困人口、162萬頭(隻)牲畜的飲水問題得以解決。
如今,行走在玉樹市街頭,市中心的大螢幕上即時顯示著溫度、濕度和PM2.5,身著民族服飾的群眾在繁華的商業街上來來往往,快遞小哥騎著摩托車從身邊疾馳而過……。來自湖北的曾維香在玉樹市經營玫瑰西點西餐廳已有5年。生意越做越大,餐廳面積從30多坪擴大到300多坪。她切身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開放與包容。
「民生溫度」鑄就新生活
一排排藏式院落依山而建,太陽能路燈照亮傍晚的高原鄉村。距離玉樹市區約20公里的新寨街道辦事處代格村在地震中遭受重創,2012年整村搬遷,成為科技示範村。走進34歲的村民歐珠永藏家,玻璃房內的繡球花一簇簇開得紅豔。
屋頂上安裝有太陽能集熱系統,廚房裡配備了生物質節能爐,上下水、淋浴器、坐便器等設施一應俱全。歐珠永藏說,「白天用太陽能燒水,晚上有地暖,生活舒適便捷,和城市沒有區別。」
災後10年,玉樹官方每年統籌75%以上的財政資金用於民生,解決了牧區群眾生產、上學、交通、就醫、養老等方面的問題。
在玉樹市新寨街道當代社區,「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裡,居民旦增達哇順利領到衛生廁所改造的政府補助2000元。他說,現在辦低保、戶口、醫保十分方便。玉樹市推進網格化管理模式,將市區劃分為75個網格,將人、地、物、事、組織等納入網格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10年來,玉樹人民醫院先後成立感染性疾病科、包蟲病診療基地、危重兒童新生兒救治中心等14個新學科,引入168項新技術、新業務。地震後,玉樹也啟動大規模異地辦學工程,6247名學生在北京、遼寧、四川、湖北等地就學。15歲的仁青永占被送到山東泰安醫學院上學,學費全免,每月還有300元生活補助,如今,仁青永占已是稱多縣歇武鎮衛生院的醫生。震後10年,玉樹教育發展水準顯著提升,國中升高中的升學率從32%提高到98%,幼稚園入園率從3.5%提高到68%。
「精神高度」打造綠色玉樹
「用生命守護生命」,是可可西里巡山隊員龍周才加每天做的事。2017年7月,可可西里成為青藏高原首個世界自然遺產地。
位於玉樹的可可西里是藏羚羊重要的棲息地。過去10多年,龍周才加和隊員們在可可西里風餐露宿、爬冰臥雪,守護著這方淨土。經過不懈努力,藏羚羊種群恢復到7萬餘隻,雪豹種群1200多隻,三江源成為全球雪豹最密集的分佈區域。黑頸鶴、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棕熊等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
玉樹涵蓋大陸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和瀾滄江源園區,佔園區總面積的85%。作為「中華水塔」,這裡維繫著全大陸乃至亞洲水生態安全命脈,是大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讓三江源牧民從草原使用者變成草原管護者,2015年大陸官方決定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後,玉樹已有1.8萬人從事生態公益性工作。
2013年後,玉樹境內的探礦權全部退出,所有規劃內的水電開發專案全面叫停。10年間,玉樹累計完成造林83.81萬畝,實施荒漠化和黑土灘治理面積464.73萬畝,濕地面積由2012年的3.9萬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萬平方公里,三江源區水資源量由384.88億立方公尺增加到408.9億立方公尺。2015年6月,玉樹市結古排水有限公司正式投運,日處理污水能力達1.5萬噸至1.8萬噸,處理的污水全部達到大陸國家一級A標準。
◎本文同步刊載《兩岸犇報》第226期
【延伸閱讀】
長江開始10年禁漁 鄱陽湖漁民「洗腳上岸」
一場「瘟疫」戳破「美國不可替代論」
「後疫情」:中國將拉動世界經濟復甦
消費券來囉:大陸城市復甦的啟動器
關於新冠肺炎的十大謊言,你中了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