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裡堅守36年的「教書匠」
【專題】扶貧進行式:他們就是我們
摘要:
從台灣看大陸,視野往往受到各種有意無意的遮蔽,以至於遺忘了兩岸人民之間彼此都有的「共通感」。這裡有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訴說著最普通的人一輩子的堅守,最底層群眾走向小康的渴望。他們的故事,也可以是我們的故事,因為,兩岸人民的交往不能只有買賣,還要有互助、支援與扶持。
孔文卿在教室裏輔導學生做課堂作業。
從河南省宜陽縣花果山鄉鄉政府所在地往花山村去,開車需駛過約16公里的山路,轉100餘個大彎,海拔高度由700公尺升高至1400餘公尺。這條路,59歲的孔文卿已經走了50多年。40餘年前,他沿著這條路奔出山外求學;30餘年前,他順著這條路回到山裡教書。
三名學生在乒乓球台旁吃飯(2月28日攝)。
孔文卿是花山村教學點唯一的老師,屋裡的3個孩子是這裡僅剩的學生。「大男孩上6年級,兩個小的才5歲,跟著學拼音。」孔文卿說,我一直都是「全科教師」,一邊教6年級的張樂鋒語文、數學、品德等課程,一邊教5歲的周龍躍和張彩怡拼音讀寫。
孔文卿和一名學生走在去教學點的路上(無人機拍攝)。
孔文卿說,在他之前,已經有5位鄉村教師在花山村小學堅守到退休。花山村是大陸深度貧困村,240多戶村民中有100戶貧困戶,儘管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但還是有孩子沒法到山外上學。59歲的孔文卿明年就該退休了,但他說,如果之後還有孩子在村裡上學,他就申請繼續在花山村教書。
【專題】扶貧進行式:他們就是我們
花果山裡堅守36年的「教書匠」
扶貧「大遷徙」如何克服「水土不服」
跨省苗寨的「跨越式」脫貧
大山深處的「點燈人」和「追光者」
別了,喀喇崑崙
0 Comments
請登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