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中國大陸農民占比少了五成

By 犇報編輯部 / 2019-09-03 17:22:20 /
摘要:

「新市民」李國祥來自雲南省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金源村,他身上折射的是中國人口70年大變局——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 1949年中國大陸有5.4億人,其中農村人口占比89.36%;2018年,大陸人口已近14億,農村人口占比卻降至40.42%。這意味著,70年,中國大陸農民占比減少五成。

xxx8月31日,河北省棗強縣王常鄉東裴莊村果農將葡萄裝箱。近日,河北省棗強縣露天葡萄陸續成熟,吸引大批遊客走進葡萄種植園,享受採摘樂趣。近年來,棗強縣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鼓勵和支持村民進行葡萄種植,並依託葡萄種植園發展休閒採摘,力促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目前,全縣葡萄種植面積2000多畝,帶動1000多戶農民增收。(圖/新華社,李曉果攝)

29歲的李國祥眼下最大的目標是在省城買套房。他是昆明一家汽修廠的技術骨幹,社保齊全,小倆口已在城裡紮了根。

「新市民」李國祥來自雲南省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金源村,他身上折射的是中國人口70年大變局——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

1949年中國大陸有5.4億人,其中農村人口占比89.36%;2018年,大陸人口已近14億,農村人口占比卻降至40.42%。這意味著,70年,中國大陸農民占比減少五成。

大量農村人口離開鄉村的直接原因是農業生產力水準不斷提高。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農業機械化水準日益提高、農業科技日新月異……今天的中國大陸農業正向現代農業轉變,更高效的產出釋放了大量農村勞動力。

深層原因則是中國大陸從貧窮落後的農業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70年來,中國大陸城市數量顯著增多、城市人口規模明顯擴大、經濟總量顯著增加,聚集在城市的二、三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

中國大陸自十八大以來,伴隨戶籍、土地、財政、教育、就業、醫保和住房等一系列改革的深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速度明顯加快。

「大量農業勞動力實現向非農部門轉移就業,既推動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也提高了農業現代化水準和農民生活水準。」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程國強說,「更具戰略意義的是,促進了城鄉二元體制的逐步破除,帶來中國社會結構深刻變革。」

李國祥打算一買了房就接父母來一起住,但他的父親李老明還在猶豫——像日新月異的城市一樣,如今農村的生活也富足、方便。老兩口不僅住上了新房,村裡也通水、通路、通電、通網路。

「跟兒子住享受天倫之樂,可是又捨不得離開村子呀。」李老明說。

◎新華社北京訊

【中國大陸70年】
70年來大陸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9.2倍
70年,中國大陸1小時「含金量」大不同
70年,中國大陸農民占比少了五成
70年,中國大陸孩子身高呈現「上揚曲線」
70年,生產總量增長157.8倍成為能源生產第一大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