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專題】大陸「春運」新樣態

By 犇報編輯部 / 2020-02-21 16:34:10 /
摘要:

1月10日早晨七點左右,杭州東站進站口前的乘客們依次排隊通過人臉識別自助閘機,踏上即將開始的旅程。這一天,素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口遷徙」之稱的大陸春運悄然拉開序幕。2020年春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計發送旅客預計達30億人次,與近年來年均總量基本持平。而種種交通方式中,鐵路無疑在人們印象中打下了最深的「春運」烙印。

xxx一批旅客正在阜陽西站通過閘機準備乘車。

春運如何折射中國社會之變?

1月10日早晨七點左右,杭州東站進站口前的乘客們依次排隊通過人臉識別自助閘機,踏上即將開始的旅程。這一天,素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口遷徙」之稱的大陸春運悄然拉開序幕。

2020年春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計發送旅客預計達30億人次,與近年來年均總量基本持平。而種種交通方式中,鐵路無疑在人們印象中打下了最深的「春運」烙印。

曾在大陸鐵路系統工作的自由攝影人王福春,長期將鏡頭對準車站、車廂內的人生百態。在他的作品集《火車上的中國人》中,幾張被定格的大包小包、人山人海,讓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深有共鳴。

春運,不僅展示了大陸流動社會的縮影,折射著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是一道涉及億萬人的社會治理考題。如今,這道考題逐漸有了令人滿意的答案。

一方面隨著大陸高鐵路網、機場、公路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交通供需不平衡逐步緩解,基本解決了「走得了」的問題;同時,移動互聯網、大資料等新技術提高了運輸效率和服務保障水準,加速向「走得好」轉變。

近年來,隨著大陸城鄉發展日漸均衡,「反向春運」也成為新趨勢之一。百度地圖發佈的春運預測報告顯示,重慶、北京、廣州、成都、杭州等將成為今年「反向春運」的熱門目的地。

xxx高鐵建設全面改變了大陸春運的面貌。

xxx上海虹橋站候車廳趕春運的旅客。

xxx上圖:1984年春運;下圖:2016年春運。


「高鐵時代」中國工人的過節探親路

50歲的電梯安裝工吳愛平在安徽阜陽西站通過安檢,信步走向候車室。11點40分,他乘上開往合肥的G3101次高鐵,再換乘G2814次高鐵到達目的地無錫東,全部乘車時間為2小時55分鐘。

吳愛平並沒有帶很多「年貨」,一隻登機尺寸的輕便四輪旅行箱,一個普通的無紡布袋,就是他這次春節探親的全部行李。

「比以前春節坐火車去看在無錫工作的孩子,要快10個小時,現在去哪都方便了,這不我連返程票都沒急著買呢!」吳愛平一邊透過手機查看列車時刻,一邊輕鬆地說。跟著電梯安裝項目走遍了大陸十幾個省區工作的他,第一次如此「淡定」地走入春運的洪流。

吳愛平的家鄉安徽阜陽是大陸5個超千萬人口的地級市之一,現有人口1070.8萬,每年約350萬人在外工作,是大陸四大工人輸出地之一,也是安徽向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更為發達的地區輸出勞動力的主要源頭地。

對於這些主要從事製造業、居民服務業和建築業的大陸工人來說,春運這條回家的路,因為高鐵的開通而走得越來越便利。2019年12月1日,京港高鐵商丘至合肥段、鄭州至阜陽高鐵正式開通運營,位於安徽北部,以往並沒有高鐵通達的阜陽、亳州兩市進入了「高鐵時代」。至此,安徽中國大陸勞務輸出大省的16個省轄市全部「搭上」高鐵。

大陸高鐵的版圖還在不斷擴大。根據規劃,未來安徽僅以阜陽為中心,還將有淮北、蚌埠、河南駐馬店、湖北黃岡等四個方向的高鐵展開建設,形成以阜陽為中心、「四面七方」的高鐵樞紐。

xxx吳愛平在阜陽西站服務台前查詢列車時刻表。

xxx大陸高鐵阜陽西站。


春運月台上的「兩塊錶」

臨近晚上9時,從井岡山開往北京西的D734次列車即將停靠南昌西站。列車值班員卞菁站在車門前,照著車窗把帽子扶正。伸手瞬間,她左手手錶下露出一塊歪歪斜斜的「手錶」,黑色的線條有些模糊。

「每年最忙的時候,一周才能見到女兒一回。」卞菁說,女兒朵朵5歲生日那天,接到臨時值班任務,朵朵很不開心地在她手上畫了塊「手錶」,提醒她按時回家。後來,卞菁每次工作前,「畫錶」成了母女倆的約定。

卞菁和丈夫朱晨都在南昌客運段工作,夫妻倆聚少離多,交替照顧女兒成為常態。春運臨近,一家三口團聚的機會越來越少。最近,朱晨告訴妻子:「女兒想你了,要不列車停靠南昌時,帶她來月台上看看你?」

車站裡人頭攢動,有的旅客抱著孩子推著行李箱,有的旅客舉著手機通話……團聚的氣氛隨著列車南來北往。2020年大陸鐵路春運自1月10日開始,共40天,鐵路預計發送旅客4.4億人次。

朵朵知道今晚能見著媽媽,一路蹦蹦跳跳,一對羊角辮晃晃悠悠,一雙小手緊緊拉著大手往前走。

「媽媽還有多久到?」朵朵問。

「還有15分鐘。」朱晨看了看手錶。

「15分鐘……我要媽媽,要媽媽。」朵朵說著將頭倒向爸爸。

「嗚——」列車進站,朵朵踮著腳尖,伸長脖子,喊道:「媽媽的車!」

卞菁張望車窗外一掃而過的人群,右手指在左手背上來回彈動。車門打開,她一步邁出,站上月台。「請大家注意列車和月台間的縫隙,先下後上」。

看到媽媽的背影,朵朵小聲叫了句「媽媽」。卞菁背對著女兒,引導旅客上車。「媽媽、媽媽……」朵朵越叫越大聲。

離列車離站不到3分鐘,隨著最後一個旅客上車,卞菁轉過身,捧著女兒的小臉,一把將她抱入懷中。一陣沉默後,卞菁突然想起了什麼。在外幾天,「手錶」的顏色漸漸淡去。卞菁摸了摸口袋,掏出水筆說:「寶貝,給媽媽把『錶』描摹一下好不好?」

自從「畫錶」成為和女兒的約定後,卞菁每次值班工作都會隨身攜帶一支水筆。這一刻的月台相聚,她想讓女兒親手為「手錶」描上顏色。「畫快一點。」朵朵自言自語地在媽媽左手上畫了一個圈,接著點上刻度。「一點、兩點、三點……」發車鈴聲響起,催促著離別的人。未等描完,卞菁輕輕扯過女兒手中的筆,「媽媽要走了。」

「媽媽,我和爸爸在家等你。」朵朵低著頭,望著蹲在身前的媽媽,眼眶濕潤。卞菁站起身,轉過頭,朵朵一把握住媽媽的手指頭,淚水滑過臉頰。卞菁用力扯出手指,踏進車門,抬起左手擦拭眼角的淚珠,露出兩塊手錶。一份責任,一份思念,仿佛就沉澱其中。

車門關閉,隔窗相望,時間在這一刻停滯……列車緩緩駛出月台,朵朵號啕大哭,拽著爸爸的手追著媽媽跑去。每一次小家的分別,都是為了更多人的團聚。

xxx列車值班員卞菁的丈夫朱晨抱著女兒朵朵在月台上等媽媽。

xxx卞菁與女兒朵朵吻別。


一個「極地列車醫生」最後的春運

大陸春運開始後,一列開往「中國北極」漠河的列車緩緩停靠在東北松嫩平原一個不知名小站。「列車醫生」張德林告別車廂內20多攝氏度的溫暖,整理好棉衣領,手持檢點錘,衝入零下20多攝氏度的寒夜。

這是一年中最冷時節,肆虐的冷風穿透了他的薄手套。「感覺像被貓撓一樣。」但工作需要,他的手套不能厚。張德林快步走到編號為672072的車廂處,彎腰摸了摸車輪軸溫度。「如果溫度太高,就會有危險。」他說。

今年60歲的張德林是哈爾濱的一名車輛乘務長,目前司職於K7069列車。這趟「極地」列車承載著將乘客從黑龍江省綏化市沿途送往漠河的使命。張德林負責這趟列車行駛安全。

在33年從業生涯中,張德林數不清自己發現了多少安全隱患,小到列車車輪軸溫度過高,大到車底牽引拉杆等重要部件開裂,張德林就這樣默默無聞守護著列車。作為K7069列車的老職工,他見證了這趟列車蛻變和漠河旅遊事業發展。「以前這趟車是燒煤的,一兩個小時就得照看一回鍋爐,要不就凍人。」張德林回憶起18年前剛到這趟列車工作時的情形。如今,這趟列車已變為電氣化列車,將燃煤鍋爐升級為柴油發電機組,用於保障列車供暖、供電。

最讓張德林感慨的是列車乘客的變化。從前,這趟列車乘客以當地林區職工為主,如今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成了列車「主角」。隨著遊客增多,旅遊業對漠河經濟社會發展及脫貧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0年是張德林工作生涯的最後一年。還有11個月零18天就退休的他十分捨不得離開工作崗位,不僅因為懷念這裡曾留下他的美好青春,更因為他能為乘客服務讓人生變得有意義。

xxx張德林在車廂裡,對列車上的設備進行檢查。

xxx張德林在進行車輛巡檢。

◎本文同步刊載《兩岸犇報》第220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