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專題】長江生態修復記

By 犇報編輯部 / 2020-01-22 18:18:05 /
摘要:

【編按】長江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庫和珍稀水生生物的天然寶庫。近些年來,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生物多樣性指數持續下降,珍稀特有物種資源衰退。2016年1月起,大陸11個省市聯合啟動長江生態環境修復計畫,4年過去了,成果如何,一起來檢驗。

xxx長江捕撈村漁民夏明星注視著被吊起的漁船,他手上的漁船編號牌也即將被收回。

治理長江污染源刻不容緩
高敬

2016年1月開始,長江經濟帶11省市推動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上中下游協同發力。

湖北武漢北湖污水處理廠建設工地一片熱火朝天,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進行收尾作業,為最後的通水做準備。這座污水處理廠,將承擔大東湖地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工作,破解武漢青山區部分地區生活污水直排入江的問題,使區域內主要排口污染物削減60%以上。

一度,由於沿江產業發展慣性較大,污染物排放基數大。一些城鄉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生活污水直排入江問題不同程度存在。看不到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過去兩年,大陸連續兩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出300多個突出問題,讓沿江11省市受到極大震動,也讓當地的生態環境治理有的放矢。

2019年以來,沿江11省市通過工程推動問題整改,以問題整改促進工程落實,打出一套系統治污的「組合拳」:

  ——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截至2019年12月中旬,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水收集管網長度比2018年底增加3954公里,提升城市和縣城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

  ——推進化工污染治理。2019年以來,沿江11省市累計搬改關轉化工企業958家,其中包括位於長江幹流、重要支流岸線一公里範圍內的化工企業44家。

  ——推進農業污染治理。長江經濟帶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4%,搬出和轉移禁養區內的水產養殖規模達178.9萬畝。

  ——推進船舶污染治理。加強船舶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監管,加大對偷排行為的打擊力度。

  ——推進尾礦庫污染治理。沿江11省市已有579座尾礦庫完成閉庫。

2019年前11個月,長江經濟帶優良水質比例達到82.5%,同比上升3.4個百分點,優於平均水準6.1個百分點;劣V類比例為1.2%,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優於平均水準2.8個百分點。

有研究稱,長江白鱘已經滅絕,人們紛紛為「長江之王」扼腕嘆息。判斷長江是否健康,水質變好只是一方面,還要看其生態系統狀況如何,生物完整性指數如何。

據大陸官方環保單位表示,長江水生生物資源衰退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轉,各類污染物排放總量依然較大,沿岸資源過度開發問題仍存在。為此,「長江保護法草案」正由大陸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審議,據學者表示,這部法律的立法理念與此前完全不一樣,補上了既有法律中欠缺的生態系統保護的內容。

xxx碧水清灘再現洞庭盛景,長江三江口。

xxx在湖南常德漢壽縣蔣家嘴鎮,待回收的鐵漁船停靠在洞庭湖邊。


28萬大陸漁民退捕上岸以保護長江生態

位於長江中游的湖北省洪湖市螺山鎮長江捕撈村陰雨綿綿,起重機、挖掘機、切割工具發出的轟鳴聲不絕於耳,57歲的漁民夏明星看著他祖祖輩輩謀生的一艘10多公尺長的鐵製漁船被拆解,久久不願離去,眼裡不自覺地泛起了淚花。

夏明星所在的長江捕撈村漁民作業場所,就在長江新螺段白鯊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大陸農業農村部近日發佈《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約11萬條漁船、28萬漁民將逐步告別「水上漂」的生活,退捕上岸謀求新生。

長江捕撈村有56戶專業漁民,這次全部退捕上岸,漁船被拆解,當地政府給予漁民6萬元到10萬元人民幣不等的補償。據調查,當地45歲以下的村民大都已外出打工,或在附近工廠工作,像夏明星這樣50歲以上的漁民多以打零工度日。

同鎮的洪湖漁民徐保安2017年退捕上岸,現在和妻子在離家不遠處上班。「家門口上班,還能照顧小孩和老人,我倆每月還有8000多元人民幣工資,這樣的日子我知足了。」徐保安說,「剛開始也會有不適應,但禁捕是為了保護長江生態,為了子孫後代,我們總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只要不好吃懶做,岸上的生活一定更美好。」

最早提出「十年禁漁」的大陸魚類學家曹文宣說,長江常年禁漁,漁民轉業上岸,魚類資源量將倍增,而且個體增大;經濟魚類豐富起來,一些珍稀魚類將有充足食物,長江生態系統就會逐漸恢復。且長江捕撈量不到水產總量的1%,捕撈漁業退出長江,不會影響大陸漁業的持續發展。

長江曾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但水生生物資源衰退嚴重,長江特有水生物種白鯊豚已功能性滅絕;為淡水養殖提供優質親魚的長江「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萎縮。

漁民漁網的網眼隨之越來越小、越來越密,陷入「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

面對嚴峻形勢,大陸政府18年前就開始在長江開展季節性禁漁,尋求人與魚和諧共處之道。2002年起,長江葛洲壩以上水域每年2月1日至4月30日、葛洲壩以下水域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禁止所有捕撈作業;2016年,原大陸農業部擴大禁漁範圍,統一並延長禁漁時間,禁漁期為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

在春季魚類產卵的季節實行禁漁,直接養護了魚類資源,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魚類的繁殖。但短暫的休養生息之後,長江漁業資源萎縮的趨勢沒有逆轉。因為長江主要經濟魚類性成熟的時間是3年至4年,只有10年禁漁才有望恢復魚類的種群數量。

「退捕還魚」的關鍵在漁民,難度也在漁民。告別早已習慣的生活,退回岸上重新出發,這是一次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變,不可避免地會給漁民帶來陣痛。 「村裡的漁船去年初就已集中回收,禁漁後江裡的魚明顯多了、大了,我們退出來是為了讓長江休養生息,對子孫後代好。政府也幫漁民轉產轉業,保障了我們的養老,一舉兩得。」湖北省白水港村退捕漁民魯家仁說。白水港村有186戶漁民全部完成了退捕,每戶補了10萬元至17萬元人民幣不等,由於周邊的工廠較多,退捕的漁民只要肯幹,總能找到工作。

螺山鎮自2016年漁民開始上岸以來,每年開展社會調查瞭解漁民的就業意願、薪資需求與技能學習需求,並依據調查結果組織專場招聘會與技能培訓班幫助漁民再就業。根據漁民的需求,該鎮已經組織過焊工、駕駛員、電腦操作、水產養殖等培訓班。

此外,考慮到漁民熟悉水性、對長江有感情,螺山鎮還準備了一批公益性崗位,招聘漁民成為護鳥人、護林人、護湖人,未來還將為他們提供更多類似的工作機會。

有了新的生計,才能確保漁民退得出、穩得住、過得好,從根本上保證他們不再重返「江湖」。人退魚進、人水和諧。類似的故事,每天都在長江邊發生。

xxx船隻行駛在長江三峽湖北省秭歸縣水域。

xxx長江重慶萬州區段兩岸佈滿蔥綠的樹木。


長江上游的綠色經濟帶

2000多畝茶園環繞的四川廣元市旺蒼縣木門鎮龍山村,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石義良舉起手中的一杯黃茶說:「旅遊旺季時這麼一杯茶得賣40來塊,合作社350畝黃茶1年就能收入200多萬元人民幣。」看到了「金山銀山」,過去外出務工的年輕人紛紛回鄉創業,茶園周邊6個農家樂每年純利都在30萬元人民幣以上,原來整片撂荒的山又綠了起來。

行走在四川廣元、宜賓等地能感受到綠色經濟正吹拂著長江上游岸線,深刻改變著當地發展方式。煤炭資源豐富的旺蒼縣正著手關停20家9萬噸級的煤礦,推動GDP向綠色轉變。如今茶葉產值已佔全縣農業總產值一半,不少「煤老闆」這幾年都紛紛種起了茶。

白龍湖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廣元市的重要水源地。過去的白龍湖集中了1.5萬口網箱養魚,流出的水都是咖啡色,當地老百姓形容「連石頭都是黑的」。經過幾年整治,白龍湖全面取消網箱養魚,水質恢復成I類。

據了解,廣元市政府引入了20多億元人民幣的德國勞德巴赫啤酒專案,投資方正是看中了白龍湖的優質水源。娃哈哈在廣元的生產基地,是該企業總部以外效益最好的,目前正在洽談將電商總部遷入廣元。如果白龍湖還是過去的黑臭水體,企業不可能來投資。如今廣元在建的旅遊康養項目投資總額超過了500億元人民幣。

xxx江蘇省漁政、公安、海事等部門執法人員在長江上展開聯合執法行動。

四川宜賓歷來有「萬里長江第一城」的美譽,金沙江與岷江在這裡匯合後正式稱為長江。由於歷史原因,宜賓過去沿江部署著天原集團等五大化工企業,是宜賓人口中的「五朵金花」。從2012年至2017年,宜賓市對「五朵金花」實施了整體搬遷,沿江也打造成了休閒綠化帶,成為冬泳、垂釣和慢跑一族的樂園。

宜賓市臨港區23公里的長江沿岸,從規劃之初就確定了山體保護不開發、沿江控制開發、不佈局企業等原則。經過這幾年的努力,臨港區正在形成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智慧型終端、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等幾大產業方向。臨港區在招商引資時就將環評提前介入,不符合環保要求或者有隱患、有壓力的一律不要,這幾年先後拒絕了100多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項目。

在綠色經濟理念推動下,長江沿線地區的傳統產業也開始煥發生機。例如廣元市鑫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秸稈原料封閉運送進設備後,在終端變成了一顆顆小顆粒,整個過程沒有異味。公司負責人劉澤軍介紹說,公司利用新技術回收秸稈生產「生物質新型燃料」,一年就可以消化8萬噸秸稈。如今僅廣元市一個月需求就有1萬噸,我們和陝西、甘肅和西藏都在談銷售協議,前景很廣闊。相比煤炭,秸稈是可再生資源,我們在農村按每噸200多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老百姓有了利益就不會燒秸稈,實現了群眾、企業和環境的三贏局面。

位於宜賓臨港區的宜賓天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實現了PVC管道這一傳統產業的新突破,從材料生產商轉型為智慧服務提供商。副總裁楊建中說:「我們生產的PVC管道可以實現『零漏水』,用鏟車壓都不會斷裂彎曲,零下25攝氏度也能正常工作。依託物聯網技術,我們可以在PVC管道中每2公里安置感測器,實現全程智慧化管理,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宜賓臨港區經濟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工業增加值增長186%,宜賓市GDP也於2018年首次突破2000億人民幣,居全省第四,2019年前3季度的經濟增速居全省前三。

◎本文同步刊載《兩岸犇報》第219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