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社評】佔領議場,選錯戰場只是虛耗能量而已
國民黨的困境不是來自民進黨全面執政的挑戰,而是在其內部對核心價值的迷惘,是對世界局勢變遷、動盪的張皇失措。國民黨選擇在監察院的議題佔領議場,只能說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選擇錯誤的對象、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虛耗能量而已。
這是一場徐謀多時的政治表演,但卻是一場出於絕望多於信心的鬥爭。6月28日下午,國民黨立院黨團在極度保密的狀況下,突然破門佔據「立法院」議場,以抗議蔡英文提名陳菊出任「監察院長」,並揚言不撤提名就不退。結果,在場外缺乏群眾奧援的情況下,雷聲大雨點小,不到20個小時就被民進黨立委闖入清場。平心而論,國民黨新中央在罷韓之後的低迷聲中奮勇一搏,展現鬥爭決心,誠屬可貴。但是,作為一個在野黨,在抗爭議題的設置上如果無法體察民膜並提供願景,只想通過小打小鬧來刷存在感,實在難以激起群眾的熱情。國民黨政治菁英向來重視選票,但又鄙視群眾,過去兩年來對韓粉的輕賤與戒心導致民氣渙散,如今黨主席親自領軍占領議場自嗨,卻苦無群眾奧援,也算是自食其果。
據媒體披露,此次行動可謂保密到家,主要是由主席江啟臣和黨團總召林為洲和書記長蔣萬安、首席副書記長林奕華等人秘密策畫,為了嚴防走漏風聲,就連藍營立委助理都是看新聞後,才發現自己老闆已經闖入議場,更遑論動員群眾在場外助威吶喊。政治運動的規律是蓄積能量,通過大規模的群眾動員來對執政者施加壓力,最終迫使執政者接受改革議程,重新調整資源配置和權利關係。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從兩個方面同時入手:一方面是訴諸群眾,提出人人所直接面對的、需要迫切因應的生活問題,包含物質、社會、文化和道德精神層面的改革方案;另一方面是提供願景,對於國家發展和社會變革提出長遠的戰略構想,用以擴大日常鬥爭的動員能量,並檢驗每一次的政治行動是否有助於這個總體戰略目標的逐步逼近與最終實現。
此次佔領行動,就議題設置而言,陳菊是否如江啟臣所言「德不配位」其實是言人人殊,在這個「只問顏色、不問是非」的年代,藍營詆毀陳菊與綠營摧毀韓國瑜的手法如出一轍,只能說是「事出有因,但查無實據」。更何況如果以「厚德載物」作為出官任仕的標準,那麼藍綠檯面上的袞袞諸公又有多少人經得起檢驗?事實上,「監察院」在台灣兩黨政治的蹂躪下早已聊備一格,除了于右任院長時期因彈劾行政院長俞鴻鈞和為孫立人案伸冤一事,力抗當道而尚顯風骨之外,幾十年來不是淪為行政部門的附庸,就是政黨鬥爭的打手,其存廢早遭物議。國民黨黨團以此作為議題,並一下子就上升到佔領議場的抗爭,與其說在乎的是監察院職能的行使,不如說是防止國民黨被泡沫化的放手一博。
解嚴30多年來,幾番的政權輪替,迫使藍綠兩黨既互為寇讎又互相鏡照,以至於彼此以對方的形象來改造自身而渾不自覺。民進黨從黨外時期的主張廢除軍事解嚴體制、解散黨國資本、實現分配正義,走向今天蔡英文當局所揭櫫的反共國家安全的「備戰體制」,以及由政府採購綑綁企業的扈從經濟,怎麼看都覺得眼熟;國民黨則從「中原正統」自居,逐漸蛻變為放棄「九二共識」走向「台灣優先」的本土主義,好像也似曾相識。
在此之前,雖說「親美、反共、國家安全」是七〇年代蔣經國所一手擘劃下的基本方針,是藍綠兩黨骨子裡頭的共同語言,但是在「九二共識」一中原則的基礎上,國民黨的「兩岸和解路線」和民進黨的「兩岸對抗路線」還是隱約有著模糊的界線,意味著台灣社會對未來前途和發展路徑的不同設想。如今,國民黨在江啟臣的主政下,連作為兩岸政治互信基礎的「九二共識」都可以視之為是「過期的歷史描述」而棄如敝屣,則藍綠之爭,除了是集團利益的體現,實在看不出有什麼本質上的差異。
日前,江啟臣召開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全體會議公布的兩岸關係新論述,引起黨內激辯,以及連戰、馬英九、吳敦義等黨內大佬的反彈,甚至拒絕出席邀宴。有學者就認為,國民黨中央選擇在此刻大動作的佔領立法院,「表面上是針對監察院抗議,其實也是為了轉移焦點。」他指出,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民黨一直找不到著力點,試圖以在野黨身份回擊民進黨在行政及立法上都取得控制權的優勢,因此國民黨此次透過監察院長投票找到一個抗爭的位置。國民黨黨團在事後也表示,雖然這次任務沒有成功,但「不能說沒有成效」,至少展現國民黨有一戰的決心,同時在提升整體士氣上也有正面幫助。
這恰恰是問題所在,點出當前台灣政黨政治的困局。我們正處於「集團主義」的時代,政黨惡鬥不是為了伸張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格局,不是為了解決發展路徑的差異,不是為了實現對台灣未來的不同設想,而是通過妖魔化競爭對手來綁架群眾,各自樹立認同來建構自衛性團體,以便搶到隊伍的最前頭取得執政權力。除此之外,所有的理念、希望與努力,只能是在歷史上燦爛一時的理想主義。因此,當前國民黨的困境不是來自於外部的競爭壓力,來自於民進黨全面執政的挑戰,而是在其內部,是對核心價值的迷惘,是對世界局勢變遷、動盪的張皇失措。
其實,「兩岸和平」才是國民黨對抗民進黨長期執政的神兵利器,而「九二共識」恰恰是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如果說,「九二共識」是票房毒藥,讓國民黨背負「親中賣台」的包袱,那麼又如何說明僅僅在兩年前,韓國瑜正是以堅持「九二共識」,主張兩岸和解、合作讓「貨出得去、人進得來」引領韓潮,讓國民黨鹹魚翻身,拿下包含五都在內,15個縣市的執政權?如今韓國瑜競逐大位失利又被罷免成功,潮起潮落,難道是歸咎於「九二共識」就能說明一切?
國民黨中央貿然放棄「九二共識」,無疑是自廢武功。當前的世界,面臨的是一個秩序失調、體系解體,以及為了應該建構一個什麼樣的世界體系而爭論不休,出現尖銳政治鬥爭的時期。當全球化作為一種普遍主義式微,至少是美國所主導的一元單極的資本全球化開始解體的今天,以地緣政治為依託的區域經濟體正悄然崛起,而台灣正位處於西太平洋戰略要衝,與南海、東海共同處於地緣政治最不穩定的板塊。如何在動盪的年代爭取和平、穩定和發展的歷史機遇,正在考驗朝野主要政黨與政治領袖的智慧。
過去民進黨在野的時候主張與大陸脫鉤,反對兩岸簽署ECFA相關協定,認為台灣不應「從世界走向中國」,而應「從中國走向世界」。但全面執政四年多來,非但「新南向政策」未見成效,還加大對大陸市場的依賴,經驗殘酷地告訴民進黨當局,在未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台灣只有「通過中國才能走向世界」,而ECFA的存廢,就是台灣能否通過兩岸經貿合作融入東亞區域經濟體(RCEP)的試金石。換句話說,即將到來的ECFA的存續和RCEP的簽署,才是真正的戰場。國民黨選擇在監察院的議題佔領議場,只能說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選擇錯誤的對象、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虛耗能量而已。
◎本文同步刊載《兩岸犇報》第231期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31期上線囉!
‧ 港版國安法引發「國際風波」,誰贊成誰反對看出國際利益的角力
‧ 國民黨不分區提名,是菁英傲慢而不是權力貪婪
‧ RCEP,區域經濟一體化框架下的「中國因素」
‧ 大選迷航 消失在台灣視野的RCEP
‧ 韓國瑜困局,不敢直面兩岸關係和階級問題的本土化
‧ 是民進黨造就了韓國瑜,而不是韓國瑜拯救了國民黨
‧ 政黨法實施,人民將淪為政治菁英選舉動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