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疫情影響 大陸致力實現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By 犇報編輯部 / 2020-03-06 12:20:52 /
新冠疫情
摘要:

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本已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中國經濟又面臨著新的嚴峻挑戰。分析人士表示,由於巨大韌性和迴旋空間,加之疫情衝擊的短期性和階段性,經過努力,中國實現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完全可能的。

xxx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車間生產線上作業。(圖/新華社,黃國保攝)

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本已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中國經濟又面臨著新的嚴峻挑戰。

分析人士表示,由於巨大韌性和迴旋空間,加之疫情衝擊的短期性和階段性,經過努力,中國實現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完全可能的。

這也關乎中國大陸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部擺脫絕對貧困和「十三五」規劃的目標任務。

中國分區分級抗擊疫情的同時,積極推動有序復工復產,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秩序。

根據大陸全國採購經理調查企業中,大中型企業復工率約達80%。而在具有指標性意義的長三角地區,規模以上企業復工率接近100%。

在關係國計民生重點領域,企事業單位均在加快復工復產。特別是中小企業也在克服困難陸續復工復產。據最新統計,中小企業開工率已逾30%。

在天津市京濱工業園內,2月15日起復工復產的海納川海拉(天津)車燈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恢復了往日的繁忙,生產線日夜運轉,物料車往來穿梭。

「員工基本都已返崗復工,每天為北京賓士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燈具6000套。」公司負責人王發浩說。

一家工廠復工復產牽動的是一整條產業鏈。在北京賓士總裝二工廠車間內,忙碌的生產線即是證明。

北京賓士高級執行副總裁陳巍說,供應商及時恢復供貨,解決了原材料供應和物資運輸問題,公司序列化生產也隨之恢復。

中國推動工業生產和商業活動逐步回歸正軌,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影響,增強了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也拓展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前景。

1月26日起,美國霍尼韋爾公司南京工廠開足馬力生產重要醫療設備所需的感測器,其南通工廠1月28日也開始復工生產醫療物資支持疫情防控。

目前,霍尼韋爾在華工廠均已全面復工。「相信中國製造的力量,堅信中國經濟的韌性。」霍尼韋爾中國區總裁張宇峰說。

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7.8%,拉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連續6年成為第一拉動力。

經歷一個多個月的蟄伏之後,中國被壓抑的消費需求正在開始回補並釋放潛力。線上消費服務愈發火爆,並推動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更快發展。

疫情發生後,由於大量線上商家和快遞物流業停工,熱衷網購的重慶市民李雅亭基本上什麼也沒買,而往常她每月網購花費平均要達2000多元。

「憋了一個多月,想買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李雅亭說。隨著網店陸續復工和快遞業基本恢復,李雅亭在週末一口氣下單購物上千元。

自2月17日起,淘寶每天發佈《淘寶經濟暖報》。其中報告顯示,「95後」縮短了在淘寶上流覽消毒用品的時間,轉而將手提包和高級珠寶放進購物車。

「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疫情給需求和供給帶來的衝擊只是局部性、暫時性的,不會撼動中國市場自我良性循環體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元春說。

1月,中國CPI同比上漲5.4%,漲幅較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市場普遍關注中國如何在「穩增長」和「控通脹」之間做好平衡。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總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作為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施常態化貨幣政策的國家,中國貨幣政策空間仍然十分充足,工具箱也有足夠的儲備,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對沖疫情的影響。」劉國強說。

雖然疫情會對就業造成負面影響,但以目前中國的就業彈性係數,GDP增長一個百分點就可帶動超過200萬人就業。數據顯示,中國1月份主要就業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

中國正在推出就業補貼、企業緩繳社保費和住房公積金,以及水電氣「欠費不停供」等多項支持舉措,強化財政、金融政策與就業政策協同聯動。

對中國大陸官方而言,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截至2019年末,中國還有551萬農村貧困人口、50多個貧困縣尚未「摘帽」。

疫情確實給脫貧攻堅帶來新的挑戰。春節過後,中國大陸全國範圍一度出現外出務工受阻、扶貧專案遲滯等問題。

大陸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日前印發通知,要求解決貧困群眾外出務工、生產發展和產品積壓、扶貧專案開工復工等難題。

在大巴山深處的重慶市明中鄉金池村,貧困戶聶代萬的地頭堆放著鄉裡緊急採購配送來的生產物資,他正戴著口罩給新種植的中藥材和魔芋除草、施肥。種植中藥材和魔芋幫助明中鄉將貧困戶數量從五年前的403戶驟減至9戶。

隨著企業陸續迎來「復工潮」,打好疫情防控和污染防治「雙線戰」成為各地生態環境部門的工作課題。

污染源自動監測、大數據分析等資訊化手段廣泛應用的同時,「非現場」監測、「不接觸」執法、「資訊化」監管等正在成為現實。

中國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叢亮表示,應急政策措施正在積極對沖疫情影響,復工復產正促進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不斷恢復,中國發展潛力和政策儲備仍然充裕,有條件、有能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新華社北京訊

【延伸閱讀】
兩岸交惡犧牲品:湖北台人返鄉路遙
廈門台企:盡己所能助力疫情防控
陪你等天晴——90後台灣女孩創作歌曲為武漢加油
70、80、90:台灣三段班青年在戰「疫」下對大陸市場的感悟
福建台籍醫生:加入抗「疫」一線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