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媽媽黃瓊瑤上海打拼記

By 犇報編輯部 / 2020-01-17 14:06:01 /
兩岸
摘要:

「小孩子擦過鼻涕的餐巾紙是幹垃圾還是濕垃圾?吃完小龍蝦剩下的殘殼是哪種垃圾?投入藍色桶中的可回收物到哪兒去了?經過資源再生又會變成什麼?」上海通過立法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後,台商黃瓊瑤的生活忙碌又充實。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也是垃圾分類公益宣講員、社區「環保達人」。

xxx黃瓊瑤(中)與裝扮成垃圾分類標識的志工們在一起。(受訪者提供)

上海通過立法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後,台商黃瓊瑤的生活忙碌又充實。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也是垃圾分類公益宣講員、社區「環保達人」。

黃瓊瑤擔任總經理的上海承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她和丈夫名字中各取一字來命名。這家專注於為大陸企業定製設備、承接環保資源再生工程項目的企業,可謂兩人的愛情結晶。

2003年,從台灣到上海出差的黃瓊瑤與台灣環保行業「發燒友」劉承輔在黃浦江畔相識,擦出愛的火花。黃瓊瑤被劉承輔對環保事業的專注和志向所折服。創業,專注可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業餘,當一名「垃圾分類達人」。黃瓊瑤笑稱自己是與「垃圾」結緣的女子。

「小孩子擦過鼻涕的餐巾紙是幹垃圾還是濕垃圾?吃完小龍蝦剩下的殘殼是哪種垃圾?投入藍色桶中的可回收物到哪兒去了?經過資源再生又會變成什麼?」黃瓊瑤在社區當公益講師,講課滔滔不絕。在她和夥伴們全身心投入下,她居住的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及周邊成為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域。

xxx黃瓊瑤參加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品質月」主題活動,分享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經驗。(受訪者提供)

2019年,黃瓊瑤一步一腳印。從社區到學校、企業,她的「課堂」五花八門。從阿姨、媽媽們到學生、年輕白領,她的「學生」形形色色。每次公益宣講前,黃瓊瑤都會認真擬訂方案、仔細備課。除了把專業知識爛熟於心,她還熟讀大陸環保法律規定及垃圾分類實施細則。遇到不明白、不確定之處,她還會找政府部門服務視窗求證。

黃瓊瑤2018年建了一個微信群,取名「青山綠水公益環保群」,如今擁有200多名成員,成為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問答及成果分享「微平台」。「期待下一步有對口平台輔導我們這樣的初創企業參與其中。」黃瓊瑤說,她希望通過做好垃圾分類,與大家攜手守護綠水青山,以環保造福下一代。

◎本文同步刊載《兩岸犇報》第218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