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正惠|「中國當代關鍵詞」共筆工作坊.開幕發言/致詞
2024年3月2日,「中國當代關鍵詞」共筆工作坊於淡江大學舉行,邀請知名學者、人間出版社負責人呂正惠教授做開幕發言。呂教授在發言中提出三點。兩岸犇報經呂教授授權,轉載發言稿全文,以饗讀者。
【犇報編按】
2024年3月2日,「中國當代關鍵詞」共筆工作坊於淡江大學舉行,邀請知名學者、人間出版社負責人呂正惠教授做開幕發言。呂教授在發言中提出三點。第一點,認識「中國在當代世界的位置」,指出中國的偉大復興是世界史的大事,不只是當代史的事,而是影響非常深遠的人類歷史大事;第二點,中國的國家、民族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演變、發展的歷程,難以用西方民族國家的架構去解釋,如果不能理解「歷史中國」到當代中國的變化,對這樣的歷史變化沒有概念,而只注意當代中國,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對中國的理解肯定會有問題;第三點,中國不能只用上海、北京為代表,中國境內的風土民情、人口、語言複雜多變,花三輩子都很難理解,但如果不能理解中國,就不能理解這個世界,因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一極,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如此,不只是現在。呂教授提出的上述三點,在全球「東升西降」迎來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和世界之變的當前,提供我們一個認識中國應有也必須有的視野。兩岸犇報經呂教授授權,轉載發言稿全文,以饗讀者。
「中國當代關鍵詞」共筆工作坊.開幕發言/致詞
◎作者|呂正惠(台灣清華大學、淡江大學榮譽教授、人間出版社負責人)
◎發表時間與地點|2024/03/02 台北淡江大學城區部D307會議室
2022年11月我被診斷得了肺癌,此後除了到醫院治療之外,我一直沒有公開露面。這一次知道,在三位老師的主持下,成立了《中國當代關鍵詞共筆工作坊》,而且希望我能來作一個開幕講話,我很高興,毫不猶疑的就答應了。因為時間有限,我就只講三點。
第一點:中國在當代世界的位置。以現在這個時間點來看,中國在當代世界位置的變化,主要來自於2018年川普(大陸譯為特朗普)擔任總統以後,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接著就是關於疫情的一連串爭論,再來就是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發展的全面圍堵。也就是說2018年川普拉開貿易戰的序幕之後,中美關係就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在這個世界政治版圖裡面,中國的位置變得非常突出,可以說現在世界變成兩個,一個是美國領導的世界,一個是逐漸集結在中國周圍的力量,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目前沒有辦法看得清楚。
不過如果看最近的巴以衝突問題在聯合國的表決,一邊是以美國為中心,加上以色列還有英國,再看情況加上美國的各種同盟國;另一邊是以中國為中心,加上俄羅斯、伊朗,再看情況加上一些國家。這個態勢的形成,是2018年。形成的主要來源還是美國。因為中國的姿態很低,不出頭、不稱霸。現在去爭論這個衝突是起源於中國還是美國,沒有什麼意義。主要的關鍵是已經形成了非常鮮明、對立的立場,是代表世界政治版圖的一個新的形勢。
自從中國開始進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力量不斷強大起來。可是沒有人能夠預料到,中國的改革開放從1979年算起,到2018年,根本沒有多少年,就快速崛起到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對手,完全出乎大家的意外。我們也沒有想到在2000年之前,那麼龐大的、勢力那麼雄厚的蘇聯帝國竟然會崩潰,然後大約在20年的時間內,中國就取代前蘇聯,成為美國心目中的主要敵人。
我出生在1948年,比關鍵的1949年早了一年,我這麼熱愛中國的人,都沒有想到蘇聯竟然會解體,然後中國會取代蘇聯成為另外一種新的領導。大家可能比較沒有那麼深刻的體會,因為台灣一直極力淡化中國的角色,實際上這是整個人類歷史上非常重大的變化。
西方勢力的興起,一般是從十六世紀新大陸和新航線的發現開始算,可是西方真正建立世界霸權卻是在十九世紀大英帝國穩固建立起來的時侯。所以從西方完全崛起,到現在西方面對極大挑戰,實際上也不到三百年,實在太快了。從整個人類歷史的長度來看,大陸稱之為中國的偉大復興,也實在太迅速了,簡直不可思議。對我們任何人、站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來看,都是世界歷史上不得了的大事。
特別希望大家知道的是,當我們在做當代中國研究的時侯,要理解中國的偉大復興是世界史的大事,不只是當代史的事,而是影響非常深遠的人類歷史大事。因為中國一向就是世界大國。兩百年來從淪落到被西方八國圍攻,被迫賠償四萬萬五千萬兩銀子(一個中國人一兩),然後再全面復興,在這麼短的時間竟然就能復興,必須要充份地給予注意。
第二點,我們要注意的,雖然我們的研究對象是當代中國,但實際上我們要注意的是中國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很奇特的、很難理解的國家。它有一個單一民族漢族,而漢族本身的人口現在就超過十億以上,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個所謂的漢族,是從開始在黃河流域形成「華夏族」,到成為我們現在所謂的漢族,實際上可能到少是兩千年以上。這個民族的變遷、成長,到無限的擴大,現在超過十億,在世界上恐怕沒有人能理解。在現在這種西方民族國家的架構下,這竟然是一個民族。因此,中國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演變、發展的歷程。我們如果要理解當代中國,要理解這個國家怎麼形成、這個國家的漢族怎麼形成,這個國家怎麼又將境內五十六個民族結合起來,成為「中華民族」,這簡直就是無法破解的謎。我們知道「中華民族」這個名詞,是由中國國民黨的創始人孫文(孫中山、孫逸仙)所創造的,最後中國共產黨接受了這個名詞,認為中國五十六個民族正在形成(或者已經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即中華民族。
我要強調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不管你如何定義,都無法脫離對一種歷史過程的理解。中國疆域變化的過程,實際上是以黃河流域中下游為中心再逐漸擴大,再發展到新疆、內蒙古、東北、西藏、南方到南海等地理範圍,人口數量至今也已經到達十四億,這是非常奇特的歷史。世界上沒有這樣的國家。我們如果要瞭解這樣的所謂「當代中國」,如果不能理解「歷史中國」到當代中國的變化,或對這樣的歷史變化沒有概念,而只說要注意當代中國,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你認識的、你看到的就只是一個很奇怪的叫做中國的國家,用日本學者的說法是不可思議的國家。用比喻來講,就如從印度發源的寓言,所謂的瞎子摸象,我們可能會只摸到大象的的一根毛。也就是說,我們對當代中國無論怎麼定義,這甚至連你花一輩子的心血都很難完全理解的。
我從小就喜歡讀中國歷史,是台灣本土出生的南部人,閩南話講的很好的鄉下人,可是我認同這樣的中國,這也是歷史形成的,這必須放在對於當代中國的理解之中。我說的不只是我個人的經驗,而是說我個人的認同歷程,也代表了對於中國歷史性認識的一種。我們不一定瞭解這整個過程,但我們至少要有個預設,如果沒有這樣的預設的話,你對中國所謂的理解,肯定是有問題的。
第三點,當然這樣的中國,不是只能用上海、北京為代表。我去過雲南至少三次,雲南的邊界、雲南的最南邊,東南亞的好幾個國家都是雲南的邊界國家。中國最北邊的黑龍江我也至少去過三次。大家可能沒有想過,黑龍江省跟吉林省是沒有出海口的,那個出海口全部都被前蘇聯占走了,什麼海參威啦整個海岸線都被占走,康熙年間訂立尼布楚條約的時侯還有出海口,後來一點點、一點一點被侵佔,變成完全不靠海。所以中國在東北亞需要出海口,就要跟北朝鮮出租。我也到過中國的西北角,那是中國跟俄羅斯的邊界,叫喀絲湖。我唯一沒有去過的是西藏的最邊區,就是西藏跟印度的邊界。我還去過海南島(現在叫海南省)。
我的意思是中國是一個很複雜,你簡直是沒有辦法想像這是一個國家。我第一次到烏魯木齊去的時侯,看到維吾爾族人的體型非常高大,像西方人的體型,他們的姑娘漂亮的不得了,跟雲南的一些比較矮小的少族民族非常不同。這麼複雜的人種,大陸說是五十五種少數民族,其實漢族本身就是各種各類的民族不斷混雜而形成的。中國的面積是世界第二或第三大國(我已記不住中國、美國、加拿大在面積上的排名次序),第一大當然是俄羅斯。中國境內的風土民情、人口、語言,的複雜多變,你要是沒有親自走過,是難以體會的。例如漢語,閩南話根本不是像某些台獨派說的,跟中國語言毫無關係,閩南話是漢語的一種方言,就像上海話、廣東話、客家話也都是漢語的一種方言。而且說閩南話的人不只住在台灣,還住在福建(人數最多)、浙江、廣東,海南,還有海外。所以不能說閩南話是台灣話,或只說台灣話就是閩南話,客家人也不會同意,台灣原住民更不會同意,他們住在台灣的時間遠比說閩南話的人悠長得多。
總而言之,日本有一個學者杉山正明,他有一個說法「令人困惑的中國」,確實是很生動,以中國的面積、人口、風土的複雜,不要說一輩子,花三輩子都很難理解。所以我的意思是說,當我們要參加一個中國當代或當代中國的工作坊,我們只是正在門口要走進去,我也希望大家能走進去。從歷史上來看,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問題,無論是你喜歡或討厭這個國家,如果你不能理解這個國家,你就不能理解這個世界,因為這個國家已經成為世界的一極,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如此,不只是現在。雖然中國說我們不想稱霸,但確實是美國最大的對手,所以你不瞭解中國,就無法理解世界。我就說這三點,謝謝大家。
◎作者|呂正惠(台灣清華大學、淡江大學榮譽教授、人間出版社負責人)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 呂正惠|身在台灣,我為什麼是一個統派?
‧ 新華社專訪台灣學者呂正惠:用一生思考中國、擁抱中國
‧ 1960年代陳映真統左思想的形成
‧ 鄭鴻生|我與呂正惠的共同心路歷程
‧ 呂正惠|閩南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重新認識台灣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