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不只戰場交火 談談韓戰中的中美經濟戰

摘要: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大陣營對峙的冷戰格局逐漸形成。在意識形態的巨大分歧和尖銳對抗之下,中國成為美國經濟遏制的對象之一。經濟封鎖中國也導致西方許多國家市場萎縮,大批工商業家瀕於破產,廣大職工陷於失業飢餓的境地。


◎來源|22號公館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大陣營對峙的冷戰格局逐漸形成。1950年2月,隨著一紙《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中國正式加入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在意識形態的巨大分歧和尖銳對抗之下,中國成為美國經濟遏制的對象之一。

凡是中國想要的都不給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當日,美國便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要求成員國不對朝鮮提供幫助。同時,美國開始對社會主義陣營,尤其是對中國,展開了更嚴厲的打擊。6月29日,美國國務院下令各石油公司停止對中國出口石油產品——當時的中國基本不生產石油和石油產品,因此美國此舉無疑將嚴重影響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為進一步掐住中國經濟的咽喉,8月中旬,美國頒布《1950年特種貨物禁止輸出令》,禁止出口金屬母機、化學藥品、運輸器材、電信器材、航海設備等十大類中國急需的物資。隨後,棉花、銅及銅制品、鉛以及鋅制品等也被列入管制清單。

與此同時,美國對朝鮮的軍事打擊也在步步緊逼。眼見戰火燒到自家門口,在權衡之後,毛澤東終於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10月19日晚,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xxx中國共產黨七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作《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的書面報告

10月25日,志願軍發起戰役,一舉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杜魯門氣急敗壞,於10月30日發表聲明;叫囂「準備使用包括原子彈在內的一切武器來對付朝鮮人和中國人」。

為配合軍事行動,11月29日,美國商務部長查爾斯·索耶強烈提議,封鎖中國所有的海岸線,「對一切物資皆予以統制,甚至包括牙刷、粉撲在內」。12月6日,美國又通知其管制之下的日本一致行動,加入對華禁運。

當然,也並非所有物品的主動權都控制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手中,如豬鬃(是工業和軍需用刷的主要原料)和桐油(被廣泛應用在軍艦、飛機、潛艇等軍用武器上)便是例外。

xxx少年兒童踊躍捐款購買「兒童號」飛機

作為回擊,1950年12月9日,中國政府宣布禁止豬鬃和桐油運銷美國與日本。此舉很快導致美國豬鬃「來源已竭」,不久,美國被迫開放豬鬃進口限制,希望通過中立國家盜取。豬鬃由此成為「對美帝鬥爭的重要武器之一」。當時全球90%左右的桐油都來自中國,其壟斷地位也成為中國從他國換取短缺物資的重要籌碼。

除了禁運,美國政府還將對華金融管制提上議事日程。1950年12月16日,美國下令凍結中國所有在美資產,並嚴禁華僑彙款回國。

對此,周恩來立即代表中國政府針鋒相對地起草和發布命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之美國政府和美國企業的一切財產,應即由當地人民政府加以管制,並進行清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銀行的一切美國公私存款,應即行凍結」。根據這一命令,中國政府接連軍管了100多家美商企業。後又征用了美國企業美孚、德士古和中美三家石油公司的部分財產,並征購了其全部油料。

辦法總比困難多


為了在國際範圍對中國進行最大限度的遏制,從1951年起,美國便極力鼓動其盟國及其他中小國家加入針對中國的經濟戰。

1951年1月22日,日內瓦湖畔,聯大與會代表在討論美國有關「中國侵略朝鮮」的提案。5月18日,本屆聯大主席安迪讓宣布通過對中國和朝鮮實行「禁運」的提案。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機智、靈活的反禁運措施。

就在美國宣布對華石油禁運當日,中財委便預料到即將到來的全面封鎖升級,指出要迅速而有步驟地購買國內市場上缺乏的各種進口品。

考慮到「出口易、進口難」,結存外匯具有貶值甚至被凍結的風險,中財委確定了「以貨易貨」的交易方式。

xxx中國各地工商界踊躍捐獻款項,支援志願軍。這是重慶市工商業者捐獻的情形。

但隨著封鎖加劇,常規貿易渠道被漸次切斷,進口方式不得不改傳統集中運輸為分散「走私」。於是,一條條地下「走私」線路被秘密搭建起來。

早期的「紅色買手」華潤公司此時便堪稱內地在香港的「走私樞紐」。華潤公司是中國共產黨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對外貿易機構,是新中國獲取外匯的主要渠道,更是禁運環境下國內進口的核心通道之一。朝鮮戰爭爆發時,麥克阿瑟讓其情報官威洛比緊盯中國香港,他認定中國要參與朝鮮戰爭就免不了通過香港採購。但威洛比顯然不是華潤的對手,據華潤的老員工回憶,他們實現了大批採購,甚至購買的手錶數量足以配備到志願軍排以上幹部,但市面上卻未曾走漏一絲風聲。這看似神奇,細究卻有其原因。華潤早年在香港的經營積累了深厚的人脈基礎,封鎖期間,更是團結了一大批愛國港商和僑商。

xxx鄧小平與霍英東

愛國港商霍英東在此期間組織了頗具規模的船隊,經香港、澳門為新中國運送了大量抗美援朝前線急需的黑鐵皮、橡膠、輪胎、五金、藥品、醫療器械、棉花、紗布等物資。抗美援朝三年間,霍英東和他的船隊白天聯絡、裝貨,晚上開船,幾乎夜夜開工。

自力更生破困局


儘管採取了種種措施爭取貿易往來,但全面封鎖還是讓中國處境艱難。

1951年2月22日,彭德懷從戰場回北京直接向毛澤東彙報朝鮮前線的情況:志願軍物資得不到即時補充,戰鬥力已越來越弱……實際上,朝鮮戰場上物資的全面緊缺已沉重打擊了志願軍戰鬥力。在這緊急關頭,新中國的領導人審時度勢,制定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經濟發展戰略。

xxx廣大青年學生積極報名參軍參戰

在上下齊心的努力之下,中國糧食、棉花等農副產品的產量迅速提高,相繼達到基本滿足國內需要的水平。

工業戰線也毫不服輸,為了給志願軍趕制軍用物品、武器彈藥,許多工廠夜以繼日奮戰在生產一線。據統計,東北工人在1951年的勞動生產率便超過新中國成立前最高水平42%,1952年上半年又比1951年同期超過20.9%。

為解決抗美援朝前線志願軍傷病員治療問題,1950年,時任上海市市長的陳毅親自批示成立「上海青霉素實驗所」,並任命醫學家童村為所長開始了青霉素國產化批量生產的試制。1951年4月,該所試制成功第一支國產青霉素針劑。1953年5月1日,在自行研制的1500加侖發酵罐中,第一批規模化生產的國產青霉素問世了,中國依賴國外進口青霉素的歷史從此一去不復返。

你四面埋伏,我八方出擊


為徹底突破美國的禁運「圍剿」,中國對內強調自力更生,對外則主動出擊。

首先是加大與蘇聯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互通。到1952年年底,中國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額占對外總貿易額的比重由1950年的25.9%擴大到72%。其中自東歐進口的石油占石油進口總量的九成以上。

絕大多數被迫參與對華封鎖的國家都是有苦難言。封鎖禁運損害了他們的經濟利益,使其對美國禁運政策的不滿日益增加,這就為中國提供了突破口。

當時英聯邦國家中最小的國家錫蘭(今斯里蘭卡)便是打破對中國禁運的典型。錫蘭是橡膠大國,但糧食產量低,主要依靠輸出橡膠等產品來換回大米。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逼迫其對中國實行禁運,並強行以低於市場的價格收購橡膠,同時卻要求錫蘭以市場競爭價格向美國購買大米,導致錫蘭糧荒嚴重。

在錫蘭遭受困難時,中國駐緬甸大使及時透露可供應大米的信息。錫蘭政府為了擺脫困境,不顧美國的禁運指令和壓力,在未建交的情況下,毅然與中國以優惠價格簽訂了橡膠換大米的5年合同。這是中國反封鎖禁運鬥爭的一次重大勝利,在國際上特別是亞非國家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經濟封鎖也導致西方許多國家市場萎縮,大批工商業家瀕於破產,廣大職工陷於失業飢餓的境地。為擺脫困境,重新開展東西方貿易,1952年4月,一個盛大的國際經濟會議在莫斯科舉行。來自49個國家的471個代表出席了會議。在周恩來的具體部署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率領由25人組成的中國代表團出席了會議。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經過多方努力,先後與印尼、巴基斯坦、芬蘭、意大利、英國、法國等國經濟界代表簽訂了貿易協議。

xxx周恩來出席日內瓦會議

1954年4月,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第一次日內瓦會議。其間應英方邀請,新中國貿易代表團第一次訪問英國。中英雙方的貿易談判取得了積極成果。10月,中國駐英代辦處正式成立,從此,中國與英國政府貿易部門有了直接接觸。

在英國影響下,西歐各國逐漸無視禁運,運用「例外條款」向中國輸出物資,使美國的壟斷資本和中小工商業者深受影響,其反對封鎖禁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1958年9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宣布,在戰略物資的國際貨單方面再做一些放寬。事實上,對中國的所謂「全面禁運」至此已名存實亡。


【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兩岸從過去的隔絕對峙,逐漸走向和平往來,然而兩岸資訊因傳播媒介、傳播文化等差異,讓兩岸社會的資訊並不如想像中流通。犇報「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將微信上新奇有趣的公眾號資訊,以轉載的方式分享給台灣民眾,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相關公眾號,持續追蹤最新資訊。

◎轉載|抗美援朝中的經濟戰
◎來源|22號公館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39期上線囉!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嘲諷美國選舉:「真是奇觀啊!」
大陸新網路流行語 你今天「內卷」了嗎?
反駁西方反華勢力謬論 新疆伊斯蘭教協會發佈信仰狀況報告
大陸醫保比台灣健保好?一位台灣姑娘引起的兩岸醫療爭論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