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礎建設,帶動中國經濟新發展
中國大陸從政府推廣部署,到地方政府積極回應;從企業主動投資,到資本市場熱捧,2020年伊始至今,新基礎建設正式登上歷史舞台。新基建,以新發展為主要理念,以技術創新為內在驅動,以資訊網路為基礎,朝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位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基礎設施體系,其涵蓋但不限於5G、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眾多「新概念」,透過「一業帶百業」,藉由產業升級帶動創業就業,帶動中國經濟新動能。
中國大陸從政府推廣部署,到地方政府積極回應;從企業主動投資,到資本市場熱捧,2020年伊始至今,新基礎建設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新基建,以新發展為主要理念,以技術創新為內在驅動,以資訊網路為基礎,朝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位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基礎設施體系,其涵蓋但不限於5G、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眾多「新概念」,透過「一業帶百業」,藉由產業升級帶動創業就業,帶動中國經濟新動能。
以數位化智能化帶動「一業帶百業」
讀CT片,有人工智慧助力更精准迅速,5G實現病房遠程會診減少交叉感染,消毒機器人奮戰一線;雲端技術支援在地復工,線上教育、遠程會議開闢線上新經濟新戰場……新基建,成為今年以來經濟「熱詞」。
從一季度數據來看,不少新基建相關行業也展現良好績效。3月份,全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8.9%,比1至2月大幅回升了20多個百分點。一季度,上海新一代資訊技術產值增長15.3%,智慧手機、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33.7%、25.5%和8.9%。
「新基建,正在成為新的投資和發展方向。」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說,數位化是未來社會治理的必經之路,巨大價值已經開始影響每個人。
三大運營商投入5G基地台建設,開啟「商業元年」;華為、騰訊等在數據中心軟硬體領域傾力投入;阿里、百度、京東等互聯網企業進行大數據平台研發……大到科研軍工,小到民用醫療,新基建開始為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專家認為,新基建有著「一業帶百業」、加速傳統企業快速升級的加持效果。例如在上海寶山,借助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台改造生產流程,一家名為廟航的包裝材料生產企業在生產方式有顯著提升。「以前客戶下達訂單,我們需要先有生產計畫、材料準備單等,容易出現失誤和紕漏。」廟航包裝總經理曹曉婷說。經過工業互聯網改造,這家傳統企業也將跟上轉型升級,計畫3年內透過轉型讓年產值翻倍。
阿里雲日前也宣佈,未來3年將投入2000億元人民幣(文中皆為人民幣),用於雲操作系統、伺服器、晶片、網路等重大核心技術的研發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新基建的重點在『新』。我們要避免『村村點火戶戶冒煙』,避免重複建設。」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雲計算作為一個開放、公共的基礎設施,即取即用,可以避免社會計算資源的浪費,是效率最高的「電網」模式。
三大領域引領「大創新時代」
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3個方面。一是資訊基礎設施,比如以5G、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路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慧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二是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三是創新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這三大領域不僅在於新興產業的「新」,更指挖掘新增長點。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是擴大有效投資、賦能新經濟發展、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發展理念,它是擴大投資的倍增器。作為數據、計算、網路的基石,數據中心被認為是基建中的基建。「據測算,它對產業支撐的溢出帶動效益明顯,單位機架間接產出是直接產出的近20倍。」在已建12萬機架數據中心基礎上,明年一季度前,上海市將新增6萬機架供給,直接投資約120億元,將帶動投資超過380億元。
新基建之新,也新在模式與空間,未來5年5G商用會帶動移動數據、資訊服務消費、終端消費等達到8萬億元的規模,預計到2025年5G將直接創造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
同時,它也是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器。位於杭州雲棲小鎮的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內,一塊巨大的螢幕上即時跳動著一串串數據。這塊大屏被稱為「數位駕駛艙」,大屏上的數據搭建出一座城市公共交通、城市管理、衛生健康、基層治理等11大系統48個應用場景,日均協同數據量達1.2億條。城市發展到今天,將會進入「算力時代」,計算能力將帶給城市發展全新質變。
市場為主,以最優環境賦能新經濟
新基建的價值不僅在「建」,更在「用」。譬如說要建設強大支撐能力網路,5G網路便需早日廣建覆蓋,尤其在產業聚集區、經濟發達地區優先建成應用;加快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工業互聯網,不斷提升工業互聯網平台設備鏈接和產業賦能能力;大力發展新型智慧化計算設施,推動大型數據中心投入建設和使用、小微型數據中心升級改造。
中國大陸開始推動新基建,也將為全球產業儲備更多後勁。瑞銀集團報告認為,中國是全球佈局、全球製造中最重要的一環,提出「新基建」概念恰逢其時,未來科技產業等高附加價值領域,更多會是「中國+1」,「中國之外再設立一部分工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說,疫情以後的世界,大家當前都是揣測,但有一點在跨國公司調研中較為明顯:疫情促使下一階段的產業更重視數位基建,即雲計算、物聯網等。中國恰巧正在5G、數據中心等數位基建上加速,未來的商業基礎設施優勢或許會得到加強而非削弱。
◎新華社上海訊
【延伸閱讀】
歐洲經濟遭遇「歷史性衰退」前景黯淡
衝擊,難題,啟示:新冠疫情構成「國際突發公衛事件」宣佈百日之際
【犇報社評】政黨法實施,人民將淪為政治菁英選舉動員的工具
《板門店宣言》兩周年:韓半島迎來「變數」
川普政府「斷供」世衛惹眾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