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發展中國家照搬「西方式現代化」,為什麼普遍不成功?

By 瞭望智庫 / 2023-09-22 17:27:44 /
中國經驗
中國式現代化
摘要:

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近來接受專訪,指出西方式現代化雖然是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運用在發展中國家卻導致「貧困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式現代化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因此各國能以和平的發展方式,透過貿易實現互利雙贏。

【犇報編按】


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近來接受大陸瞭望智庫專訪,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詮釋何謂中國式現代化,以及如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指出西方式現代化雖然是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運用在發展中國家卻導致「貧困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式現代化是現代化的一種新形式,主要路徑是按照比較優勢發展,透過比較各地的要素稟賦,符合優勢就自產和外銷,不符合優勢就少生產多進口,因此各國能以和平的發展方式,透過貿易實現互利雙贏。本文原刊於「瞭望智庫」,兩岸犇報轉載全文,以饗讀者。

xxx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圖源:新華社,顏之宏 攝

林毅夫:發展中國家照搬「西方式現代化」,為什麼普遍不成功?


◎作者|胡梅娟、李亞飛
◎來源|瞭望智庫

1
發展中國家的「西方式現代化」普遍不成功


現代化是相對於前現代社會的經濟社會形態而言,人類歷史上每個國家開始時基本上都是農業經濟社會,當時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一般人都是在生存線邊緣。如果收成好一點,肚子就吃得飽一點,如果收成少,就要發生飢荒。

如果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和平的時間長了,人口增加,耕地就不夠,就會出現為了搶奪資源而發生戰爭、朝代更迭,人口由此銳減來平衡人地矛盾的現像,這種狀況被稱為「馬爾薩斯陷阱」。

從歷史學家的研究可以看出,現在比較發達的西方國家,在前現代化社會的人均GDP,也就是人均擁有的物質量,平均每年的增加只有0.05%,要1400年的時間,每個人物質的擁有量才能增加一倍。

西歐國家15世紀以後開啟了地理大發現,哥倫布向西航行發現新大陸,在新大陸帶回來很多財富、黃金和適合於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的糧食新品種,如玉米、番薯等,帶來了人口的增加。

尤其是到18世紀中葉,在英國開始出現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以後,用我們常講的一句話就是「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經濟發展一日千里」。

按照一些經濟史學家的研究,工業革命以後,也就是18世紀中葉以後,經濟發展的速度突然增加了20倍,每年人均GDP的增長從0.05%變成1%,人均GDP翻一番所需要的時間就從1400年縮短為70年。

到了19世紀中葉以後,這些工業化國家,每年人均GDP的增長又從1%翻了一番,增加到2%,人均GDP增長翻一番所需要的時間就從70年減少為35年。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活70年的話,那麼從出生到死亡的物質擁有量可以翻兩番,這就是所謂現代化的經濟增長。

地理大發現以後,尤其是18、19世紀以後,西方國家率先實現了現代化和工業化,以其堅船利炮到世界各地去占領殖民地。美洲、非洲被殖民,亞洲很多國家也被殖民,當時世界上除了這些先進的工業化國家之外,其他地區都是這些現代工業化國家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xxx1914年時,被歐洲各國殖民統治的非洲。圖源:翻攝自粉絲專頁「地圖客」

世界出現了所謂的「大分流」,那些被殖民和半殖民的發展中國家並沒有擺脫農業經濟進入到現代化、工業化的社會,他們和先進的現代工業化國家的人均收入差距不斷地擴大。

人們總是要擺脫被奴役的命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世界上出現「民族主義風起雲湧的浪潮」,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些原來被殖民或者半殖民的國家紛紛取得政治上的獨立,開始在他們國家自己的政治領袖的領導下,追求自己國家的工業化、現代化。

當時的認識是西方國家之所以這麼強盛一定有其道理,如果把這些道理學會,就可以用來幫助自己的國家實現工業化、現代化。

這些國家認為如果要實現工業化、現代化,追趕上發達國家,政治上必須像西方那些工業化現代化國家那樣,實行共和憲政,經濟上也必須像西方那些工業化現代化國家那樣,實行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就是所謂的「西方式現代化」。但發展中國家從二戰以後推行西方式現代化至今將近80年普遍不成功。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在這個問題上,我曾經做了一些研究來理解什麼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以從世界經濟格局來理解,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八國是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俄羅斯、日本加上奧匈帝國,他們是當時世界的列強,為什麼是列強?因為軍事力量很強,但軍事力量是靠「燒錢」來支撐的,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這八個國家當時的GDP總量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占到全世界的50.4%。

到了2000年,世界上有一個八國集團,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俄國、日本,跟八國聯軍前面七個完全一樣,第八個國家是加拿大。奧匈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分解成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

這八個國家為何組成八國集團呢?

因為他們的經濟總量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占到全世界的47%。這八個國家在整個20世紀的一百年當中,經濟總量從50.4%下降到47%,只下降了3.4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其他國家的經濟總量只增加了3.4個百分點。

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的速度比發達國家快,從人均量來看,實際上發展中國家的人均經濟發展水平和領頭的國家相比在不斷地擴大。也就是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100多個發展中國家在西方式現代化的主導下跟發達國家的差距水平實際上是在擴大的。

在西方式的現代化下,發展中國家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貧困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所以西方式現代化從理論上來講好像很有道理,因為發達國家就是以那樣的方式成功的,但是發展中國家按照西方的這種方式卻不成功。

xxx高樓林立的上海陸家嘴。圖源:新華社,陳飛 攝

2
「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殊性


中國式現代化也是一種現代化形式,從政治上來講我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不是西方「輪流坐莊」的共和憲政;在經濟上我們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不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效非常顯著。

從改革開放到去年為止,我們44年年均GDP增長達到9%,年均人均GDP增長達到8%。前面談到發達國家平均每年的人均GDP增長在過去100多年也就是2%,而我們達到8%,是它們的4倍,所以我們的物質量增長得非常快。

原來,我們曾經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現在已經快邁過高收入國家門檻。

中國式現代化有五大特徵。

一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西方式現代化如果從地理大發現開始算到現在大約有500年時間,如果從工業革命開始算,到現在大約有270年時間,生活在高收入國家的人口只有12億,占到世界人口的比重是15.8%。

我國有14億多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是18%,現在人均GDP是12600美元左右,高收入國家的門檻是13205美元,相信到2025年「十四五」規劃完成的時候,我們可以跨過門檻變成一個高收入國家。當中國變成一個高收入國家,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國家的人口就會從15.8%增加18%變成33.8%。

這是一個體量巨大國家的現代化,內部有很大的差距,人口這麼多、規模這麼大的國家要實現現代化,所面臨的挑戰要比小國面臨的挑戰多很多,但要是實現了現代化,影響也會非常地巨大。

xxx2023年1月1日,觀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圖源:新華社,張晨霖 攝

二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西方的現代化從物質量上確實增長很多,物質極大豐富,但是他們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兩極分化的情形一直得不到緩解,而且還在惡化,對此法國經濟學家皮凱蒂在其《21世紀資本論》中有非常詳細的研究。

中國式現代化則是要實現全國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這是第二個不同特徵。

三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過程中,平均而言,物質擁有量不斷增加,但精神不斷空虛。在這種情況之下,從個體來講是心理問題,從社會來講就是各種矛盾的激化。

而我們要的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發展。

四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西方國家的現代化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是巨大的挑戰,全球氣候變暖是因為工業革命以來二氧化碳大量的排放,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濃度不斷增加,形成了溫室效應,造成地球表面溫度上升。

全球氣候變暖是西方現代化所帶來的惡果,而我們走的是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這和西方現代化有很大的不同。

五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西方的現代化伴隨著殖民掠奪和不斷的戰爭。曾經有人研究發現,美國從1776年建國到現在247年的歷史中,只有16年沒打仗,除此之外每年都在打仗,而我們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xxx77國集團和中國第五十屆峰會的130多位國家元首和代表合影。圖源:News Source

3

關鍵:把各地比較優勢變成競爭優勢


這些目標都非常好,怎麼實現是一個挑戰。因為人口非常多,各個地方條件不同,如果是單一目標,過去只要GDP高就可以了,現在是五個目標要同時實現。怎樣避免掛一漏萬,丟三落四?

我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用現代經濟學的方法總結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的經驗,提出的新結構經濟學,認為要同時實現這五個特徵的關鍵在於,根據每個地區具有物質第一性特徵、在每個時點給定隨著時間可變的要素稟賦及其結構,通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兩隻手」的共同作用,把各個地區由其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變成競爭優勢。

一方面,各個地方不管是富還是窮,都有其要素稟賦所決定的比較優勢,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之下,把它變成競爭優勢,就可以解決全國各個地方條件不同,經濟怎麼發展的問題。各個地方把比較優勢發揮出來形成競爭優勢,如果能夠按此進行,人口再多、地方再大,也能發展好,都能夠貢獻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

另一方面,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還可以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首先是建立在富裕的基礎上,要實現富裕,收入水平就必須要提高。如果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產品有競爭力,收入水平就能夠不斷提高,就能富裕起來。而且,共同富裕是要「共同」的富裕,就必須建立在收入分配公平的基礎上,如果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總體來講,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可以在初次分配同時實現公平和效率的統一,政府則在二次分配中可以更加改善公平。

xxx2023年3月1日,在長城汽車重慶永川生產基地焊裝車間,智能化焊接機器人在進行焊接作業。圖源:新華社,黃偉攝

具體來看,原因包括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按照比較優勢發展,能夠提高初次分配中的經濟效率,在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之下,通過將比較優勢變成競爭優勢,實現經濟效益的持續增長,這是有效率的表現。

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處於收入水平比較低的發展階段,按照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我們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依舊是勞動力相對密集的產業。

我國現在的人均GDP將近13000美元,比如遼寧的人均GDP也才剛超過1萬美元,雖然與改革開放前比,我們擁有的資本實現了大幅增長,但是與工業革命以後就開始積累資本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資本仍然是相對短缺的,比如美國人均GDP是7萬美元,遠遠高於我國的人均GDP。

所以,相對於美國等發達國家,我們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還會是勞動力相對密集的產業。

當然,跟過去比,現在的資本、技術確實比較密集,但是從發展階段來看,我們所用的技術更多的還是勞動力相對密集的技術,同發達國家相比,如果我們發展的是勞動力更密集的產業、採用的是勞動力更密集的技術,就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收入較低的窮人和收入較高的富人收入來源最大的差異在於窮人靠勞動的就業獲得收入,富人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資本的收益。按照比較優勢發展能夠給依靠勞動力作為收入來源的低收入群體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使得他們能夠分享發展的果實。

xxx陝西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的果農在果園採摘蘋果(2022年10月27日攝)。圖源:新華社,張博文攝

而且,從動態來看,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產業發展有競爭力,經濟增長會很快,資本就會積累得很快,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資本相對於勞動就會由相對短缺變為相對豐富,低收入者擁有的「勞動力」就會從相對豐富變成相對短缺,勞動力工資就會快速上漲。

舉例說明,上世紀80年代家裡雇佣一位保姆每月大約需要幾十塊錢,到了90年代需要一兩百塊錢,而現在則需要幾千塊。

所以當勞動力相對短缺,工資上漲會非常快,相對於工資,資本會越來越便宜,相當於窮人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力越來越值錢,而富人具有比較優勢的資產在不斷貶值,該過程「自然」地改善了收入分配狀況。

2007年我應邀到劍橋大學做馬歇爾講座,用跨國數據來檢驗各國發展的路徑選擇和收入分配,發現越是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的國家,其基尼系數越小,代表收入分配越平均,越是不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的國家,其基尼系數就越大,即收入分配差距越大。

具體到國內31個省(區、市),結論亦是如此,即越是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的省份,其基尼系數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越是不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的省份,其基尼系數越大,收入分配差距越大。所以,如果遵循比較優勢發展,在初次分配過程中就能實現效率和公平的統一,這是共同富裕的基礎。

另一方面,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可以提高政府通過二次分配縮小收入差距的能力。一個經濟體如果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經濟增速會比較快,政府的財政稅收會增多;而且,企業如果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就會具備自生能力,不需要靠政府補貼就能依靠自己的努力生存。

政府不用補貼企業,就可以通過二次分配,將更多的財政收入用於照顧弱勢群體,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投資教育、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等。

因此,如果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國家和政府也能夠更好地通過二次分配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從而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

xxx圖為中國大陸貢山縣人民法院法官著大陸國徽與同事們跨過怒江,到偏遠鄉村設置巡回法庭。圖源:影像力—濰高網

再者,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經濟,不僅能夠更好地實現共同富裕,還可以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第三個特徵,即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發展。

中國有一句古話,「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果實現了共同富裕,大家收入增加,而收入差距越來越小,就會越發注重禮節、榮辱等精神層次的需求。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就能夠協調發展。

此外,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實現共同富裕之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越來越高,而在美好生活的需求當中,當然包括良好的生態環境。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大家都富裕了,富裕以後,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不斷增強,黨和政府為滿足人民這一需求,會更注重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加強生態的治理。

而且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符合比較優勢發展的企業具備自生能力,在管理不出問題的情況下,就會盈利,因此會更積極主動地採用綠色技術、遵守環境法規。

新結構經濟學的實證研究也表明,越是符合比較優勢發展的地區,當地企業也越有能力遵循相關的環保法規,政府才會有更大力度去推行環保政策,環保政策的執行自然就越到位。所以,按照比較優勢發展,才能實現人和自然和諧共生。

最後,按照比較優勢發展一定會是和平的發展方式。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符合比較優勢的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有競爭力,就可以通過貿易的方式,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不符合比較優勢的產品就會在國內少生產,多從國外進口,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

貿易是互利雙贏的,在貿易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充分利用比較優勢,實現自身經濟快速發展,還能夠通過不斷地擴大其他國家的比較優勢產品對中國的出口,為其他國家創造就業,從而給其他國家帶來發展機遇。

綜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路徑是按照比較優勢發展。

◎作者|胡梅娟、李亞飛
◎來源|瞭望智庫

【您可能有興趣】
「中國式現代化」要解決的是西方殖民主義解決不來的問題
溫鐵軍:中國的人民的現代化
李玲:從全球抗疫看中國現代化道路
蘇聯道路、西方道路都走不通,中國只能走自己的路
「中國式現代化」向世界表明「現代化」不等於「西方化」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