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召「波斯毯」 從中國「鋪」向全世界

By 犇報編輯部 / 2019-07-26 18:19:54 /
國際貿易
摘要:

發源於伊朗的波斯地毯因絲質柔軟、花紋精美廣受消費者青睞,但很少有人知道,距離波斯地毯發源地5000餘公里的中國大陸中部城市南陽一度織出全球80%左右的手工真絲地毯。 有悠久絲織傳統的南召是「中國柞蠶之鄉」,也是南陽的織毯中心。20世紀80年代,南召瞄準國際市場,以柞蠶絲為原料編織波斯風格的真絲地毯,因工藝精美、色澤豔麗、柔韌耐磨獲得國際市場認可。

xxx南陽宇翔工藝品有限公司員工整理製作好的真絲地毯。(圖/新華社,李嘉南攝)

在河南省南召縣南陽宇翔工藝品有限公司的庫房裡,29條紋飾精美的「波斯風」手工真絲地毯正被卷起打包,通過海運發往美國。一個月後,它們將出現在紐約街頭的地毯商店,供顧客選購。

「買家是美國老客戶,每年都要交易七八次。」南陽宇翔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俊克介紹,手工真絲地毯被稱為「軟黃金」,29條地毯的批發價為10.5萬美元,而零售價可能是批發價的數倍乃至十數倍。

發源於伊朗的波斯地毯因絲質柔軟、花紋精美廣受消費者青睞,但很少有人知道,距離波斯地毯發源地5000餘公里的中國大陸中部城市南陽一度織出全球80%左右的手工真絲地毯。

有悠久絲織傳統的南召是「中國柞蠶之鄉」,也是南陽的織毯中心。20世紀80年代,南召瞄準國際市場,以柞蠶絲為原料編織波斯風格的真絲地毯,因工藝精美、色澤豔麗、柔韌耐磨獲得國際市場認可。

孫俊克是南召縣最早的一批「背毯人」,20餘年前,初中畢業的孫俊克就背著地毯到北京推銷。「守在大使館附近向外國人推銷,語言不通,就用手比劃,拿計算器打數字報價。」孫俊克用肢體語言掘得第一桶金。

如今,他的公司已成為南召地毯加工龍頭企業,生產1200餘個類型的手工真絲地毯,產品銷往迪拜、俄羅斯、美國等30餘個國家,年銷售額約1億元。

繪圖、配線、掛經、編織……南召真絲地毯需要數十道工序手工製作而成。由於工序繁雜、工時漫長,儘管當地已有不少地毯加工企業,「織女」代工仍是重要的加工方式。

在南召,40歲以上的女性多數伴隨織機聲長大,技術嫺熟的織毯女性被稱為「織女」。41歲的南召縣石門鄉石門村「織女」張平15歲就跟姐姐學習織毯,如今,她雖經營起小超市,但織機仍伴她身邊。

坐在織機前的矮凳上,張平手捏絲線在懸掛的經線間快速穿插,一幅幅圖案在以月計時的編織中緩慢形成。

xxx河南盛明實業有限公司員工在車間編織真絲地毯。(圖/新華社,李嘉南攝)

「我現在空閒時織地毯,一天織5個多小時。」張平說,她正編織的長5英尺(1英尺約等於30釐米)、寬3英尺、密度為210道/英尺(即1英尺內平行排列210條絲線)的地毯屬於工藝簡單的類型,但仍需數月時間才能織完,她每月能拿到1000元左右的代工費(人民幣)。

據介紹,當地織女最多能織出1200道/英尺的真絲地毯,需要在1平方英尺範圍內用絲線重複打結144萬次。但這樣精緻的手工製品因工藝繁雜、價格高昂,現在已很少編織。

近年來,由於國際市場不景氣,國內人工成本增加,南召真絲地毯產業顯出疲態。但當地的年輕人正積極尋求破局之道。

南陽宇翔工藝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家族企業未來掌舵者孫健琿認為,隨著國內消費水準提高和銷售方式變革,打通線上銷售管道、形成特色品牌、開拓國內市場是出路所在。

如今,織有清明上河圖、絲綢之路等圖案的「中國風」地毯在南召多了起來。「我們註冊了品牌,創新圖案,優化工藝,做線上推廣,現在國內市場比重已上升至40%,未來會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孫健琿說。

南召年輕一代「地毯人」希望改變當地地毯企業在產業鏈條中的「加工廠」定位,在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積極爭取利益,讓南召手工真絲地毯繼續「鋪」向全球。

◎新華社鄭州訊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