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陽|明延平王鄭成功的春秋功業

By 潘朝陽 / 2024-09-10 12:41:11 /
兩岸
歷史
台灣史
鄭成功
摘要:

今年是鄭成功誕辰400週年、復台362週年。潘朝陽老師在本文指出,在當前台灣被美國帝國主義之殖民和台獨買辦主義之賣國的雙重壓迫下,追懷鄭延平王的誕生之意義,思古鑒今,更須盡心戮力「再光復」台灣,如此才能不辜負列祖列宗開創台灣的偉大功業。

犇報編按


今年是鄭成功誕辰400週年、復台362週年。1661至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台灣。潘朝陽教授在本文就四大方面介紹鄭成功收復、開創、建立華夏儒教大島台灣的春秋功業,分別為「臺人尊奉鄭成功為『開臺聖王』之意義」、「鄭成功創建了儒家文化、教育、倫理的中華化的臺灣」、「鄭成功拒止了帝國主義之侵臺而保全了中國東南屏藩之大島」、「弘揚實踐鄭成功的偉大功業必須再光復臺灣」。

潘朝陽教授在文中表示,今年盛大演出的「台灣歌仔戲」《一六二四》,以1624年荷蘭殖民台灣作為紀元元年,棄絕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而復台開台的1661年,身為中華民族的台灣人,乃至於全體中國人民,絕不可稍有容忍台獨賣國背族者侮辱先聖先賢。台灣要再光復,必須實踐《春秋公羊傳》所標舉弘揚的「春秋浩然正義」,內除奸外拒夷而華夏大一統,如此才能不辜負開台聖王及所有台灣之往聖先賢、列祖列宗開創台灣的偉大功業。

本文為「紀念鄭成功誕辰400週年暨復臺362週年大會」發言稿,原刊於中華奉元學會電子報,經作者授權全文轉載,以饗兩岸犇報讀者。

xxx位於泉州鄭成功公園的鄭成功塑像,於2004年設立,銅像高30公尺。圖源:人民網-福建頻道,陳英杰 攝

明延平王鄭成功的春秋功業


◎作者|潘朝陽(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榮退教授、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

今年(2024,甲辰)是明延平王國姓爺鄭成功誕辰四百週年、復臺三百六十二週年。特別在當前臺灣被美國帝國主義之殖民和臺獨買辦主義之賣國的雙重壓迫之下,等於臺灣又再淪陷而墜落為「戰後新興被殖民」之地,我們追懷鄭延平王的誕生之意義,沈思他渡海東征而將殖民侵略者荷蘭驅逐而光復中華故土臺灣之偉業,思古鑒今,更須盡心戮力「再光復」臺灣,這是中國人民當前最神聖且必須實踐的使命。

明延平王鄭成功的復臺和入臺,在中國史上乃是特富「春秋大義」之開創性巨大功業。此文謹就四大方面加以簡要敘述之。

xxx圖為中華奉元學會(奉元書院)理事長潘朝陽(台上列席者右二)參加以「鄭成功的家國情懷」為主題的對談交流活動。圖源:兩岸台胞民間交流促進會

一、臺人尊奉鄭成功為「開臺聖王」之意義


中國自古以來就發現並接觸臺灣,三國之吳大帝、隋朝之煬帝,都已遣軍泛海抵達所謂之「夷洲」或「琉球」,此海上之大島就是臺灣。而至宋元時代,亦已入澎湖群島設治管轄,中國人多有入臺商貿、漁鹽。有明時代,中國閩南粵東人民更陸續大批航海、漁撈於臺海且與臺灣部落土著展開貿易,在這一段不短的歷史期間,中國人民漸次入臺墾闢、定居而建立了聚落,換言之,中國人民已先於政府在臺灣拓殖發展。其中有一規模甚大的航海商貿集團,由顏思齊和鄭芝龍相繼領導,從日本進據臺灣,於臺灣南部雲嘉地區的笨港開始其海上商貿、軍戰以及陸上農耕墾闢的中華文明之在臺建置工程。這就是先於鄭成功復臺入臺的大功業之歷史創建的先鋒。

xxx圖為畫家楊炳輝的巨幅畫作,呈現當年荷蘭人向鄭成功投降簽訂條約的歷史畫面。圖源:兩岸犇報,陳迅 攝

鄭成功一六六一年領軍來臺灣,對佔領臺灣的當時世界最強霸權之歐洲航海商貿資本殖民主義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攻擊,並將其擊敗,荷人投降,退出臺灣,鄭成功收復了中國先民早已墾居且已屬於中國轄地的臺灣。後來臺灣人民感念其偉大功德,尊奉為「開臺聖王」,這個尊稱,臺獨份子在其「去中國化」的臺獨教育和宣傳中,就扭曲說是鄭成功之入臺驅荷,中國人才開始進入臺灣,在此之前,臺灣是荷蘭入主的東亞航運路上的大島,是荷蘭把臺灣引進海洋文明。這樣的說詞顯然惡意曲解所謂「開臺」之意思。蓋鄭成功為「開臺聖王」的「開臺」,其主旨是臺人稱頌明朝鄭延平王的開臺,並非如前面歷代朝廷或只以軍力接觸臺灣,或治權只是達於澎湖而未及本島,也不是如顏思齊、鄭芝龍之集團的在臺之本質;顏鄭之入臺,其層次乃是海上商貿武裝集團來臺灣建立其陸上的重要基地、據點和聚落而已。雖然如此,但中國人早就始開了臺灣,然則,鄭成功的「開臺聖王」之尊崇地位,由何而言?這個「開臺」的本質如何?答曰:其本質在於鄭成功收復臺灣是奉大明正朔而將明朝的國家形式和國家層級的政權帶入臺灣,是中國的國家體制結構地、組織地進入臺灣展開「政權底統一」和「治權底治理」,跟隨開臺聖王而來臺灣的是一整套的奉明正朔之政府、官吏、軍隊、儒士以及工商農漁等庶民構成的完整社會,這就是中國人的總體型文明體系之開創、發展於臺灣,從此,明鄭在臺灣設府立縣,推展漢式農耕,發展海上貿易,鼓勵移民開墾,且展開儒教,教化在臺漢番兩籍人民;明鄭就是明朝在臺灣的存續,實質證明了臺灣古來就已是華夏之臺灣。

xxx圖為荷蘭人向鄭成功投降的青銅紀念像,位於台南赤崁樓。圖源:維基百科

二、鄭成功創建了儒家文化、教育、倫理的中華化的臺灣


鄭延平王在臺灣雖然短短不到半年,即罹急症而英年早逝,但他和其世子鄭經,在臺灣延續支持的明朝國祚,最大的貢獻是將臺灣建立為一個儒家政教禮樂之土。成功來臺時,不少明末的閩浙粵之儒生儒仕基於「春秋夷夏之防」的大義而不肯臣服於異族清朝,所以跟隨延平王東渡來臺,他們有徐孚遠、辜朝薦、王忠孝、郭貞一、沈佺期、盧若騰等人,另外還有一位名儒,先成功漂洋而來臺,就是沈光文。這些儒者,多有晚明儒社的君子和批判時政之書院士人,亦有為官治理地方之賢官,他們抗清拒夷,其志不成,只有東渡臺灣追隨延平王以待時至而反清復明。這些賢儒在臺灣,設帳教化百姓子弟,亦有在臺灣原住民的部落教育其孩童以漢學。連雅堂《臺灣通史》更提到追隨鄭延平王東渡臺灣而在臺灣生活並且從事文教之志業,然而未有名聞者,其數不下數百,在這一大群推展地方儒學儒教的儒士之努力,使明鄭臺灣很快就成為孔孟道統禮樂文教的中國地方。

xxx8月28日,紀念鄭成功誕辰400周年暨鄭成功晉封「延平王」366周年活動的晚會表演。圖源:兩岸台胞民間交流促進會

再者,鄭成功有一重要大臣陳永華,是漳浦儒士,因遭國變家難,故隨延平王來臺,鄭經繼立,永華為其諮議參軍,建言世子宜於臺灣建文廟立太學,鄭經同意,於是在東都(東寧,清之臺灣府,今之臺南市)建立了臺灣第一座文廟和太學,在此培養明鄭臺灣儒士,與此同時也在各地方設學教導漢番兩籍生童,於是臺灣人民從此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士子,而展開建立了臺灣的儒家倫理之政治和社會。

上述兩種儒家德教在臺灣的始播,皆特富一種精神,那就是孔子的《春秋》的正義精神,此是指:「嚴華夷之大防」、「正君臣之大義」以及「明君子小人之區別」。奉明正朔而立志反清復明的鄭延平王和鄭經父子以及他們的儒臣和來臺的儒家君子,皆是以「春秋志節」在臺灣施行了孔子春秋精神的儒家德教;臺灣從明鄭始,就是最具有「忠孝節義」的華夏民族意志的中國之島。

xxx8月28日,紀念鄭成功誕辰400周年暨鄭成功晉封「延平王」366周年活動的晚會表演。圖源:兩岸台胞民間交流促進會

三、鄭成功拒止了帝國主義之侵臺而保全了中國東南屏藩之大島


明朝是中國人航海貿易發達的時代,同時,也是歐洲人的海上商業資本殖民主義逐漸向東亞擴張並達於東西太平洋的時代。在此海洋擴展的時代,東亞成為殖民帝國的商貿、侵略以及交通的重要地區,在這樣的時空背景和結構之下,臺灣正好位於大陸和大洋之交綏之點,同時也是東北亞和東南亞互通交流的中間必經之地,換言之,臺灣的區位,正是東亞的航路和戰略之十字路口,加上島上的自然資源豐富,正是商貿帝國主義覬覦的地方。因此,在那個時代,除了荷蘭之外,西歐的西班牙、葡萄牙都展開並嘗試入佔臺灣這個東亞大島來進行其商貿殖民主義之佔據和剝削。甚至日本海上倭寇亦時常對臺有所劫掠,甚至日本豐臣秀吉政權也對臺灣垂涎不已。在如此風起雲湧的大時代中,如果中國未降生這一位民族英雄鄭成功,於關鍵之時刻渡海峽收復臺灣,然則,臺灣就必將淪陷為西歐海上霸權的殖民地,而必將如同東南亞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於是中國東南海陸就將出現一大缺口,而在國防戰略區位上,遂必形成脆弱之罩門。對照清朝中末葉,由於中國衰敗,軍力更加強大的英法海上帝國主義就對臺灣展開強力侵略,訂立《天津條約》逼使清廷開放臺灣港口,外夷得自由進出臺灣經商、傳教,而至甲午之戰,中國大敗,乙未年日寇終於竊奪明朝延平王暨臺人最尊崇的開臺聖王鄭成功收復、開創、建立的華夏儒教大島臺灣,在此大歷史的鑒照之下,乃能真正明白鄭成功復臺對於中國國土之總體地緣的完整性之偉大貢獻。

xxx鄭成功塑像對著大海揮手,表達出鄭成功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圖源:人民網-福建頻道,陳英杰 攝

四、弘揚實踐鄭成功的偉大功業必須再光復臺灣


臺灣的歷史命運多艱多難,英法聯軍侵中,清朝被迫訂下《天津條約》,清末英人入臺傳教,本來是延平王重鎮、全臺首學的東寧(臺灣府),原是臺灣儒家文教和倫理的中心,但是臺灣被迫開放門戶之後,英夷傳教士自由入臺就在臺灣首府傳其長老教會基督教,此教會之臺灣信徒,被教育而自認為有別於中國之人而是上帝選民,在《聖經》指導之下,是自由獨立之「新臺灣人」,而他們及其後裔甚多不以為自己是中國人,所以「去中國化」而走向臺獨,如已死去的長老教會牧師高俊明就堅定主張必須「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她的名字是「臺灣共和國」;日據臺灣五十年,日本殖民者則豢養了「皇民化臺灣人買辦特權階級」之個人和家族,這個階級,亦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而以為自己是日本人,他們主張、支持並實行臺獨運動;一九四九之後,臺灣被納入冷戰體系,美國帝國主義進入臺灣而在韓戰之後長期支配、宰制臺灣來反對中國、分裂中國,所以在美帝之控制下,近些年來臺獨勢力甚囂塵上而狂悖至極,現在這個政權已公然宣布了「新兩國論」的實質性臺灣獨立。在此種臺獨結構下的臺灣,近日盛大演出了一個「臺灣歌仔戲」之大戲名曰「一六二四」,其主旨肯定且歌頌荷蘭之入據臺灣進行殖民事業之始年,即是徹底截斷臺灣的中國臍帶,而將臺灣視為如同被荷蘭殖民統治的印尼,而以臺灣是荷蘭開始殖民的土地為榮,也以在這土地上被荷蘭殖民的這種「去中國化」之非中國人的「新興臺灣民族」為榮,此種臺獨的邪惡之心是以一六二四年荷蘭殖臺為臺灣紀元元年,他們鄙視、棄絕明鄭延平王驅逐荷蘭殖民者而復臺開臺的一六六一年,臺獨手執「荷夷之刀」弒殺臺灣大神鄭成功,身為中華民族的臺灣人我們乃至於全體中國人民,絕對不可稍有容忍於此種臺獨賣國背族者之大罪不可逭之侮辱先聖先賢之邪惡。

xxx《1624》大型戶外歌仔音樂劇的活動海報。圖源:文化部

紀念鄭成功誕辰四百週年,也追懷明鄭延平王復臺三百六十二週年,兩岸中華民族必須共同努力來融合發展並促進兩岸的共同和平繁榮;臺灣要再光復,必須實踐《春秋公羊傳》所標舉弘揚的「春秋浩然正義」,那就是「內諸夏而外夷狄」,內除奸外拒夷而華夏大一統,如此才能不辜負開臺聖王及所有的臺灣之往聖先賢、列祖列宗開創臺灣的偉大功業。

xxx潘朝陽,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榮退教授、臺灣中華奉元學會(奉元書院)理事長、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圖源:中新網

◎作者|潘朝陽(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榮退教授、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
◎本文為「紀念鄭成功誕辰400週年暨復臺362週年大會」發言稿,原刊於中華奉元學會電子報,經作者授權全文轉載

【您可能有興趣】
紀念鄭成功誕辰400周年:奠定兩岸一中的民族英雄
台灣各界紀念鄭成功復台360周年 鄭氏後代痛批民進黨扭曲歷史
銘傳大學是哪個銘傳?當年他絕對是台灣最狂沒有之一
反殖之戰:文協百年記憶
用動畫學課本沒教的歷史?中國最成功的和平外交,鄭和下西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