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寰|兩岸政治和解也是國民黨與其支持者的和解

By 程志寰 / 2025-11-18 15:15:01 /
兩岸
國民黨
和平統一
秋祭
摘要:

基層群眾「反綠不反共」、支持兩岸關係走向「和解不對抗」的民意潮流已經出現。國民黨政治菁英們若錯判情勢,堅持要走回「反共」、「政權對抗」的老路,那他們終究難逃再次遭選民拋棄的結局。


◎作者|程志寰(政治學博士、台灣社會共好論壇籌備會研究員)

xxx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參加秋祭,以行動證明對民族和解、兩岸和平發展的主張。圖源: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

近日,甫上任的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出席「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舉辦的「1950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而受到島內各界的口誅筆伐。綠營人士攻擊她的理由不外乎其慣用的「扣紅帽子」招數,說她「通共」和「傷害國家尊嚴」等等。而許多藍營媒體人和政治人物也紛紛對此舉表達譴責,認為「秋祭」紀念的是當年具有組織性且企圖顛覆國府政權的武裝份子和諜報人員,鄭麗文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出席該活動,錯亂了國民黨主導的歷史敘事,等於向對岸「投降」。

針對綠營的謾罵,筆者認為無需較真,因為民進黨向來不尊重「中華民國史觀」已是眾所周知。他們甚至大力推崇「皇民史觀」,連對日抗戰勝利和台灣光復80週年都不願意紀念,反而與日本沆瀣一氣地緬懷「終戰紀念日」。換言之,民進黨只是在消費和利用國民黨歷史敘事中的「反共意識」,並將此轉化為其「反中」、「抗中」政策的正當性來源而已。然而,筆者對部分藍營人士的觀點也完全無法苟同。國共內戰是中華民族的傷痛,無論誰輸誰贏,都對廣大的人民群眾造成了重大傷害,但直到今天這些藍營菁英們心中似乎還是只在乎政權的輸贏,而不願意用更廣闊的胸襟和格局面對內戰造成的歷史傷痛,也始終忽視了老百姓對兩岸和解的由衷盼望。因此,國民黨政治菁英在推動兩岸政治和解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便是和長期支持、追隨國民黨的基層群眾達成和解。

xxx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參加秋祭,以行動證明對民族和解、兩岸和平發展的主張。圖源:臉書粉專「鄭麗文」

內戰背景下基層群眾對「中國」國民黨的一片赤誠


當年隨著國民黨遷台的基層群眾在台灣被稱為外省族群。政府為了安置這群人,於是規劃了各種「眷村」供其和家屬定居,因此這些人和後代子孫又被稱為「眷村子弟」。筆者的祖父母、外公、外婆都是大陸遷台的外省族群,可以說是純正的「眷村子弟」,而且,家中長輩也幾乎清一色都是國民黨員。我們生活在南部兵工廠眷村,後來改建為國宅,家境並不富裕,相較於台北的「黨國菁英」,用「低級外省人」來稱呼也不為過。

根據筆者從小到大的觀察和理解,這群眷村的外省族群是最「死忠」的國民黨支持者,老一輩的外省第一代隨國民黨來到台灣,多數人從事軍警或基層公務員的工作,靠著「吃公家飯」在台灣成家立業,因而對國民黨懷有深厚的情感。在台灣出生的外省二代,多數人因為家庭環境較為困苦,養不起這麼多口人,他們只能早早地放棄學業、入伍服役,並且在兩岸軍事最為激烈對峙的時代背景下,渡過極度壓抑和高強度的軍旅生涯。這兩代人是藍營基層群眾的主要組成部分,外省三代多生長於解嚴後,受教改和社會氛圍影響,對國民黨的認同感比較薄弱。

實際上,這兩代基層榮民都是既愛國、又愛台的國民黨員,他們信奉三民主義能使中華民族走向復興,致力於將台灣建設為「三民主義模範省」,開創出台灣的經濟奇蹟,造福了我們這些後代。而他們熱愛中華民國和國民黨的原因是,在內戰背景下,中華民國就是他們心中的「中國」,而國民黨則是「中國」的執政黨。因此,基層外省族群幾代人在台灣拚搏的正當性來源並不是蔣介石,而是這種「愛國愛台」的建設精神。然而,自90年代李登輝主政後,台獨派論述逐漸成為社會主流,馬英九執政的8年也無法撥亂反正,傷透了這群國民黨基層群眾的心。這種發展態勢,自然而然地使許多基層榮民逐漸轉為理解和認同中國大陸的政權。令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案例,是在2000年陳水扁上任後不久,住在祖父隔壁的退休老兵悲憤地認為:「中華民國不是中國了!」於是果斷將房產拋售,帶著資產回大陸老家定居。

xxx1987年成立「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發動一連串的「老兵返鄉探親運動」。圖為返回大陸的老兵。圖源:多維TW

政治菁英與基層群眾的和解


事實上,白色恐怖並非只有在台灣發生,國共的政權鬥爭和內戰先是在大陸展開,台灣的白色恐怖是這種對抗態勢的延伸。因此,來自大陸的外省族群,特別是基層群眾,在白色恐怖時期遭受的戕害遠比台灣本省籍人士更為慘痛。例如鄭麗文不斷提及的在白色恐怖期間曾經兩次入獄的陳明忠老先生,在其回憶錄《無悔》中描述的獄中見聞,他指出獄中政治犯有40%以上都是外省人,而當時外省族群還不到全台人口的15%,足見其慘況。除此之外,跟著國民黨遷台的基層老兵,許多都是孤身一人,沒想到卻是近40年無法返鄉,在台灣經歷了各種思鄉、茫然之苦。他們如同知名左翼作家陳映真在其小說《纍纍》中描述的那樣:如同動物般只為了慾望而活;肉體還活著,心裡已死去。運氣不好的,就這樣一人終老;運氣好一點的至少還成了家、有了後代。

從1979年大陸發佈《告台灣同胞書》,以及80年代兩岸恢復交流往來;台灣解除戒嚴、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後,兩岸雙方都不再以軍事對峙進行政權鬥爭。誠然,在過去政權鬥爭的年代,雙方爆發過激烈的武裝衝突和隱蔽戰線的鬥爭。這些歷史不容遺忘,但兩岸要真正達成和解,就必須跳脫狹隘的政權史觀,抓住雙方都能接受的更大的公約數,也就是民族和國家的富強、繁榮。

對國府來說,吳石將軍固然是「共諜」;對中共來說,駕駛U-2偵察機在內蒙古上空被擊落並俘虜的「黑貓中隊」的張立義先生也是所謂的「敵特份子」,但在兩岸雙方結束軍事對抗後,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將他們的事蹟和慘痛犧牲通通視為中華民族和中國曾發生過的慘痛悲劇來紀念。例如陳明忠老先生在2005年選擇放下仇恨,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將「和解之鑰」交給時任黨主席的連戰,鼓勵連戰前往大陸達成國共和解。2015年「黑貓中隊」的張立義先生也在中國大陸參加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典禮時表示:歷史不能遺忘,但兩岸之間「過去的仇恨應包容諒解」,希望兩岸向前看,邁大步走向和解。這兩位老前輩,一位認同「紅色祖國」而受國民黨迫害;另一位則為「白色祖國」服役執勤而在大陸受到軟禁和勞改之苦,但他們都選擇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放下仇恨,他們的精神和智慧正是現階段兩岸和解最需要的。

xxx黑貓中隊成員自1959年起始至美國德州的拉佛林空軍基地受訓。30人接受U-2偵察機訓練,共27人完訓,3人未完訓。圖源:疾風魅影-黑貓中隊

xxx陳明忠從連戰手中接過兩岸「和解之鑰」。圖源:網路圖片

從1980年代算起,兩岸經歷40多年的交流至今,雙方不僅經貿關係緊密依存,亦有大量台灣人前往大陸求學、就業和旅遊,兩岸政權對抗、相互仇視的歷史篇章早已翻頁,兩岸和解的環境或土壤也已鋪墊完成。而上述那些支持國民黨的基層群眾中,大多數人都有部分親友在大陸讀書或工作,許多退休人士也頻繁地到大陸各地旅遊,希望親自遊歷當年在「國立編譯館課本」中讀到的「祖國的大好河山」。但是,國民黨的上層菁英們仍然拒絕接受基層民意的變化,一部分人積極向綠營的意識形態看齊、拿香跟拜,另一部分則思想更為落伍,似乎還深陷在國共政權對抗的窠臼中。必須指出,正是由於上述這種國民黨政治菁英與其基層支持者的矛盾,才會使國民黨的支持度一蹶不振。

正如鄭麗文所說的,兩岸要和平,唯一的方法就是走上政治和解。同樣的道理,國民黨要在台灣重振旗鼓,也勢必要和這些最「鐵藍」的基層群眾和解。

需正視「反綠不反共」、「和解不對抗」的基層民意


2016年民進黨上台執政至今已近十年,他們不只將兩岸關係搞到兵兇戰危的境地,甚至製造「綠色恐怖」,肆意利用檢調單位調查、偵訊參加兩岸交流的藍營基層群眾。另一方面,在美國的對華政策轉向為大國競爭、博弈後,開始頻繁拿台灣做籌碼,要求台灣大幅增加軍事預算,強化備戰態勢等等。不過,我們可以觀察到,基層群眾對此呈現出強大的「抗拒」民意。兩岸要和平、要交流;台灣社會要共好、反綠色獨裁、反綠色恐怖,才是基層群眾最關切的議題。其中一項事例是,過去一年多綠營主打「抗中保台」並積極動員的「大罷免」運動最終得到「大慘敗」的結果;另一事例就是主打「中國認同」、「兩岸和解」的鄭麗文擊敗了在論述上依然較為保守,且傾向傳統反共立場的郝龍斌,勝選為國民黨主席。

據筆者觀察,基層群眾「反綠不反共」、支持兩岸關係走向「和解不對抗」的民意潮流已經出現。除了前述這類「鐵桿藍營」的基層群眾外,連白色陣營的館長和小草們都開始轉變了,國民黨政治菁英們若錯判情勢,堅持要走回「反共」、「政權對抗」的老路,那他們終究難逃再次遭選民拋棄的結局。

◎作者|程志寰(政治學博士、台灣社會共好論壇籌備會研究員)
◎本文原刊於風傳媒,經作者授權全文轉載

【您可能有興趣】
沉默的榮耀不再沉默 白色恐怖受難者秋祭呼籲兩岸和解、福惠民生
鄭麗文出席秋祭 百年老黨的青天白日仍散發餘暉|犇報快評
程志寰|九三閱兵核展示意涵:增強戰略核力量,但避免冷戰式核軍備競賽
程志寰|破除「美國中心主義」,台灣才有未來
程志寰|別讓「反共、反中」意識戕害一代代的台灣人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