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寰|九三閱兵核展示意涵:增強戰略核力量,但避免冷戰式核軍備競賽
在上述背景下,向來強調大國應肩負維護國際秩序穩定之責任的中國大陸,在此次九三閱兵中的新型戰略核力量展示,既展現了與美國戰略競爭的能力,也顯示出其堅持不與美國走向冷戰式核軍備競賽的決心。
◎作者|程志寰(政治學博士、台灣社會共好論壇籌備會研究員)

中國大陸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活動的閱兵典禮中展示了各式最先進的軍備,除了成體系的無人化作戰裝備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多款新式核導彈的亮相。例如戰略轟炸機掛載的驚雷-1、機動性飛彈發射車裝載的東風-61、部署在固定式發射井中的東風-5C和東風-31BJ、以及戰略核潛艇發射的巨浪-3等陸海空「三位一體核力量」。
此次中國大陸的核力量展示具有幾點重要意義。一是對外宣告其「最低限度威懾」的核態勢沒有改變;二是彰顯其核力量品質上的提升,而不是與其他國家進行數量上的軍備競賽。該做法顯示中國大陸一方面提升了其戰略威懾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避免對國際核秩序的穩定造成劇烈衝擊。
將核力量維持在「戰略層次」
從1964年中國大陸首次成功試爆原子彈後,便立即宣布「不首先使用原則」,因此,其核態勢長期一直維持「最低限度威懾」,亦即核武庫保持有限度的報復能力,包括發展出可觸及戰略對手的遠程和洲際導彈能力;以及確保核力量具備一定的生存能力,例如戰略核潛艇和機動性飛彈發射車,使核武庫不至於在面臨對手優先打擊的狀況下完全喪失回擊能力。然而近年來,美國政界和戰略學界頻頻指控中國大陸在大力擴張核武庫,甚至有學者質疑中國大陸以戰略威懾為唯一目的的核態勢正在發生轉變,可能會發展用於西太平洋戰場的戰術核能力。
此次九三閱兵的新式核導彈展示彰顯中國大陸的核力量仍然以戰略層次的核報復能力為主,因此新式導彈都是射程更遠、具變換彈道功能的高超音速武器(HGV)、以及精準度和機動性更強的「三位一體核力量」。這當中值得關注的是驚雷-1空基遠程彈道導彈。一般來說,美國或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強調的是能跨洲際往返的航程與匿蹤能力,並掛載中短程巡弋飛彈或精確制導的核重力炸彈,通過不間斷的定期跨域巡航來維持威懾力。換句話說,他們實際上是將戰略轟炸機當作戰術核武器使用的,因為其隨時投入實戰的可能性較高。而中國大陸的驚雷-1據稱體積、重量大,一架轟6N恐怕只能掛載一枚,且射程非常遠,可達5千至8千公里。從這樣的發展概念就可以發現,中國大陸空基核力量的目標仍然是戰略威懾作用,而並非核實戰。

迫使美國接受「相互脆弱性」
2018年川普政府第一任期間發布的《核態勢報告》中強調,美國將重新部署可掛載核彈頭的巡弋飛彈,以及發展小當量核彈頭;2019年川普正式退出與前蘇聯簽署,且與俄羅斯長期維持的兩大核強權不發展、不部署巡弋飛彈和中短程導彈的《中導條約》。緊接著美軍便開始發展和測試「堤豐」(Typhon)陸基中程導彈系統,如今更企圖將此系統部署在其東亞盟國境內而引起周邊國家的憂慮。以上事例顯示,美國提高了其在實戰中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此舉破壞了核大國之間的戰略穩定性,更可能造成新的核軍備競賽,使國際核秩序面臨失序風險。
儘管川普、拜登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都將中國大陸列為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但在此次九三閱兵的核力量展示中,中國大陸展現的是其不隨美國起舞、也堅決不與美國在數量、類型上進行核軍備競賽的戰略定力。根據美國科學家聯盟(FAS)的最新計算,目前中國大陸核武庫數量約為5到600件左右,遠低於美國的近5200件。在核武庫數量、規模極度不對等的情況下,中國大陸的核威懾策略以迫使美國接受其脆弱性為主軸。

由於中國大陸始終保持小規模核武庫,與美國差距極大,使美國長期以來不願意接受其面對中國大陸核報復能力的脆弱性,且試圖通過各種方式確保其具備不受中國大陸核威懾的潛在能力。大陸學者將美國的此種作法稱作「戰略機會主義」。例如北京清華大學的核戰略專家李彬今(2025)年7月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發表專文指出,美國持續發展更先進的導彈防禦系統(如川普正積極推動發展的「金穹」系統),在南海針對中國大陸核潛艇的偵查、反潛能力也不斷精進,甚至企圖在外太空佈置更精密的監測系統,偵察中國大陸飛彈發射車的部署和行動軌跡,這使中國大陸相當憂慮其對美國的核報復能力持續被削弱。因而此次九三閱兵展示出質量更高的三位一體核導彈,實則意味著中國大陸對美國發出其核報復能力「無法被攔截」、「無法受限制」的清晰信號。也就是說,不論美國本身接受與否,面對中國大陸的核報復能力,其脆弱性就是個無法逃避、必須嚴肅面對的客觀事實。
.bc137a62eb60ea07.jpg)
增強戰略核力量,但避免冷戰式核軍備競賽
自川普第一任期開始,國際核秩序逐漸朝向不穩定化趨勢發展。至今已持續超過三年的俄烏戰爭,期間也不斷上演瀕臨核升級邊緣的危機事件。例如北約提供遠程導彈給烏克蘭使用;以及烏克蘭運用滿載無人機蜂群的貨櫃,秘密潛入俄羅斯境內,對其戰略轟炸機施展奇襲。這都引起俄羅斯揚言對西方國家核報復的激烈回應。除此之外,近年來大國競爭態勢愈演愈烈,許多國家開始產生安全焦慮,而紛紛傳出欲「擁核自保」的聲音。
在上述背景下,向來強調大國應肩負維護國際秩序穩定之責任的中國大陸,在此次九三閱兵中的新型戰略核力量展示,既展現了與美國戰略競爭的能力,也顯示出其堅持不與美國走向冷戰式核軍備競賽的決心。

◎作者|程志寰(政治學博士、台灣社會共好論壇籌備會研究員)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 程志寰|破除「美國中心主義」,台灣才有未來
‧ 程志寰|兩岸和解與台灣能源困境的出路
‧ 程志寰|消滅台灣的歷史正義:邁向「賴式法西斯」的第一步
‧ 程志寰|別讓「反共、反中」意識戕害一代代的台灣人
‧ 程志寰|綠色貪腐利益集團─亟需台灣群眾團結反抗的全民公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