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為什麼這麼慌?金磚國家歷史性擴容的深遠影響|海外通訊
金磚國家從2001年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概念,從概念到機制、領導人會晤的機制化、「金磚+」機制的誕生、金磚大擴員,經過20幾年的發展,成為一個正式且不斷發展的新興國際機制。
【犇報編按】
2023年8月,金磚峰會在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舉行第15次峰會,宣布邀請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等6國正式加入金磚,並於2024年1月1日生效。當時,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老師曾撰寫〈金磚擴容,成色更足,影響力更大〉一文,介紹金磚擴容的歷史性意義,以及金磚各國在「去美元化」浪潮下如何建立共同貨幣。
如今,2024年已到來,金磚國家正式歷史性擴容後,生產總值之和占全球GDP 37.3%,超過G7集團的29.9%。金磚國家從2001年一個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概念,經過20幾年四次系統性演進發展後,成為一個正式且不斷發展的新興國際機制。
花俊雄老師特別撰寫本文,介紹金磚國家擴容的歷史性影響,指出金磚國家早就將金融與貨幣合作納入合作框架,隨著金磚國家快速發展,讓美西方感受到競爭壓力,擔心金磚合作機制染上「反西方」色彩,在擴員下更削弱美元霸權,擔憂西方陣營有越來越多國家青睞金磚。
中國作為金磚國家創始成員國之一,始終以實際行動解決全球發展與和平赤字問題,深入思考與構想一種不同於以往的國際新秩序。這種秩序植根於中國的「天下」和「共生」概念,以及一個國家的成功只有通過所有國家的成功才能保障和實現的理念。
在中國的引領下,金磚國家正致力於構建一個更為公平民主、多樣文明共存的美好新世界。在這一世界裡,所有國家能夠自主選擇發展道路,而非西方統治下的單極模式。
金磚國家歷史性擴容的深遠影響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領土占世界26.5%,人口占42%,經濟總量占全球25%,貿易額占20%,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的金磚五國(BRICS)──巴西(被稱為世界原料基地)、俄羅斯(被稱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稱為世界辦公室)、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和南非,於2023年8月22日至24日在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舉行第15次領導人會晤。
24日,會晤特別記者招待會宣布,邀請沙烏地、埃及、阿聯酋、阿根廷、伊朗和埃塞俄比亞成為金磚大家庭成員,自2024年1月1日生效。這是繼2010年12月吸收南非為正式成員時隔13年後的歷史性擴容。擴容後金磚國家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占全球GDP的比重將達到37.3%,超過7國集團的29.9%。其國家領土總面積占全世界的36%,總人口占全世界的45%。
從地域性看,此前的5個成員國主要在亞洲、歐亞大陸、南部非洲和南部美洲地區。隨著新的6個成員加入,進一步提升和補充了金磚國家在中東、北非、非洲大陸、最南部的美洲地區的代表性,遍及世界幾乎所有關鍵地區,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從資源稟賦看,國家發展所必需的能源和礦產在金磚國家中都有較好儲備。比如能源,除了俄羅斯,三個位居前列的中東能源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和阿聯酋也即將成為金磚新成員,這個擴大後的集團將占全球石油供應的42%。中國、印度等金磚國家則是世界上位居前列的能源消費國,這足以影響世界能源市場。
再比如稀有金屬,中國是眾所周知的世界最大的稀土儲備國和生產國,阿根廷擁有世界第三大鋰儲量,巴西則擁有儲量豐富的鎳和銅等關鍵礦產。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數據,擴員後的金磚國家將擁有全球72%的稀土資源,還將擁有世界上75%的錳、50%的石墨、28%的鎳和10%的銅(不包括伊朗的儲量)。
擴員後的金磚國家將包括俄羅斯、中國和印度等三個軍事大國,以及拉美的兩個地區大國巴西和阿根廷。金磚國家成員都有潛力成為世界政治中具有結構性影響的重要力量。
金磚國家四次系統性的演進
金磚國家從2001年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概念,經過20幾年的發展,成為一個正式且不斷發展的新興國際機制,大致經歷了四次系統性演進。
第一次系統性演進:從概念到機制
第一次系統性演進是從概念到機制。2001年,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 Neill)在〈全球需要更好的經濟之磚〉一文中,首次將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中國(China)四國的英文首字母合在一起,提出「金磚四國」(BRICs)的概念。「金磚四國」(BRICs)概念的提出,表明新興市場國家正在嶄露頭角,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全球影響力。
2003年10月,高盛公司發表《與金磚四國一起夢想:通向2050之路》經濟報告,提出到2050年世界經濟的主角會被「金磚四國」囊括,這讓「金磚四國」受到的關注度進一步提升。2005年,「金磚四國」代表首次出席了七國集團(G7)財長會議,「金磚四國」逐漸從概念走向現實。2006年9月,聯合國大會期間,金磚國家舉行首次外長會晤。隨後幾年,金磚國家進入合作快速發展期。
2008年5月,金磚國家外長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會晤,這也是四國首次以「金磚四國」的名義舉行外長會議,並對國際經濟狀況、能源問題、環境問題、軍控問題、國際組織改革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同年11月,金磚國家財政部長齊聚巴西聖保羅,呼籲改革國際金融體系。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從零到一,金磚國家逐漸定位自己在全球代言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國際角色,並共同促進政治、經濟和外交合作。
第二次系統性演進:領導人會晤的機制化
第二次系統性演進是領導人會晤的機制化。2009年6月,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四國領導人齊聚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了金磚國家領導人的首次正式會晤,並在會後發表《「金磚四國」領導人俄羅斯葉卡捷琳堡會晤聯合聲明》。此後,金磚國家領導人的年度會晤成為一項制度,極大地豐富了金磚國家的合作和交流渠道,提升了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
2010年11月在G20首爾峰會期間,南非在會上正式提出申請加入金磚國家。2010年12月,作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輪值主席國的中國,與印度、俄羅斯、巴西一致決定同意南非的申請,吸收南非作為金磚國家的正式成員國。至此,金磚四國擴員為金磚五國,BRICs也正式變成BRICS。
一方面,這次擴員更全面地代表全球南方國家的利益,南非的加入為金磚國家合作注入了非洲元素,提升了非洲國家在南南合作中的話語權,擴大了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國際影響力。
另一方面,這次擴員也從側面承認了南非的經濟成果和話語地位,提升了世界對非洲發展潛力的關注度。南非的加入使金磚國家從原有被賦予的概念內化為自我合作機制,這種對自主身份的動態構建大幅提升了金磚國家身份的開放性,為後續進一步吸納其他成員國、更好地代表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打下基礎。
第三次系統性演進:「金磚+」機制的誕生
第三次系統性演進是「金磚+」機制的誕生。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中國廈門舉行,習近平主席提出「金磚+」合作的理念,它代表著金磚國家進一步發展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關係,並在多領域促進合作。
2014年7月,在巴西福塔雷薩進行的第六屆金磚國家峰會決定開設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總部設在上海),為金磚國家提升經濟韌性、更好地滿足發展需求和抵抗金融危機創造了條件,並於2021年吸納埃及、烏拉圭、阿聯酋和孟加拉國等重要新興市場國家,進一步促進了全球南方國家的經濟互助。
金磚國家法律論壇、金磚國家智庫國際研討會、金磚國家博物館聯盟大會以及《金磚國家競爭法律與政策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北京教育宣言》等成果,體現了金磚國家在人文領域富有成效的合作。金磚國家還在科技、環境、衛生、國際安全等領域推進合作,綠色金磚、數字金磚為「金磚+」合作機制不斷注入活力。
第四次系統性演進:金磚大擴員
第四次系統性演進是金磚大擴員。金磚國家身份是一種動態性的身份。金磚擴員可以更好地代表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加切實地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因此,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再次啟動擴員程序,吸納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國家也成為必然選擇。
2015年,金磚國家與阿聯酋合作舉辦了金磚國家迪拜商務論壇,簽署通過了《金磚國家商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合作的共同決議》。2023年,金磚國家著手推進擴員進程,沙烏地、埃及、阿聯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亞六國宣布將於2024年正式加入金磚大家庭。
沙烏地、埃及、阿聯酋和伊朗都是中東地區的重要國家,它們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占據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對中東和平局勢的穩定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阿根廷是南美洲第三大經濟體,是世界的「糧倉」和「肉倉」。埃塞俄比亞是近年來非洲的發展新星。它們的加入將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匯入更多的拉美和非洲色彩,也促進了金磚成員國之間的經濟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
這些國家希望通過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獲得更多的合作機會和擴大國際影響力,同時也為金磚國家提供了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建立更緊密聯系的機會。擴員後的「金磚」成色更足,勢必在國際政治的舞台上發出更多屬於全球南方國家的聲音,推動全球治理變革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西方對「金磚」的看法經歷幾次變化
金磚合作機制儘管還非常年輕,但其生命力已得到證明。多國想加入金磚大家庭,此次領導人會晤除了接納沙烏地等6國外,還有40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表達了加入的願望,20多個國家提交了正式申請。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希望叩響「金磚大門」,共謀繁榮發展。
一是因為對現有秩序不滿。廣大發展中國家認為現有國際秩序是美西方主導、為美西方利益服務的,並沒有體現聯合國憲章精神,也沒有為發展中國家服務。
二是希望促進自身發展。很多國家認為,基於「華盛頓共識」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多年來既沒有防止金融危機,也沒有解決各國的發展問題。而金磚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G7,中國更是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拉動者。加入「金磚」,對經濟發展有利。
三是希望參與全球治理。「金磚」是一種基於新型國際關係的機制,是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平台。加入「金磚」,有助於在全球發聲發力,提供解決方案,促進公平公正解決全球問題。
金磚國家集團這個被許多人視為7國集團(G7)的系統性競爭對手的組織,其進一步擴員問題,已經幾乎肯定會出現在未來的諸多峰會上。
西方對「金磚」的看法經歷了幾次變化。「金磚」成立之初,西方抱著一種旁觀者、俯視者的心態,將其當作一種新奇的世界經濟現象。
隨著金磚國家快速發展,西方感受到競爭壓力,開始密切關注金磚國家的一舉一動,西方政府及智庫的研究討論開始增多,警惕之心增強。
當金磚各國發展出現波折,尤其南非、俄羅斯、巴西的經濟發展受到金融危機影響,西方對「金磚」唱衰、唱空者增多,「金磚失色論」「金磚崩潰論」流行。
近些年,金磚合作機制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迅速擴大,美西方視「金磚」為中俄等新興大國用以挑戰美國霸權地位的平台和工具,宣稱「金磚」是「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挑戰」,對「金磚」又由唱衰轉變為恐慌、抗拒。
一方面,西方動用宣傳、外交等資源,對金磚國家整體以及中俄進行圍堵打壓;另一方面對印度、巴西、南非進行拉攏,對新加入的的沙烏地和阿根廷進行恐嚇,讓它們猶豫不決,企圖從內部分化瓦解「金磚」,孤立中俄。
「金磚」風生水起,西方是真慌了。不管是西方國家駐華使館、駐南非使館也好,還是西方學者也好,都在四處打聽到底是哪些國家要加入金磚合作機制,這是以往沒有過的現象。
西方為什麼這麼慌?大勢所趨的「去美元化」
西方為什麼這麼慌呢?
首先,西方擔心金磚合作機制染上「反西方」色彩。金磚成員國中的中國和俄羅斯,分別被美國視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和嚴重威脅,均遭受美國制裁打壓。美國眼裡的反美國家,比如伊朗、古巴、委內瑞拉等都有意加入金磚大家庭。今年6月金磚國家外長在南非開普敦舉行會晤,以「金磚之友」的名義邀請了金磚成員國之外的十多個國家代表與會,伊朗和古巴代表現場參會。
二是擔心金磚國家擴員削弱美元霸權。目前金磚機制已經包含俄羅斯這樣的能源大國,一旦沙烏地、伊朗、阿聯酋、委內瑞拉等產油大國加入金磚機制,世界石油貿易去美元化的可能性將大增
三是擔心西方陣營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青睞金磚。法國總統馬克宏曾表態想參加這屆金磚峰會,北約成員國土耳其也有意加入金磚合作機制,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傳統盟友沙烏地也表達了加入金磚的意願。沙烏地和美國本就矛盾重重,如果沙烏地再加入「金磚」的話,對美國的盟友體系不啻為重大打擊。
「去美元化」是大勢所趨。尤其俄烏戰爭爆發後,美西方對俄羅斯政府和私人的外匯資產進行單方面扣壓、凍結、沒收,打破人類社會百年慣例和禁忌,令全球各國對美元的安全感急劇下滑,對持有美元的信心和意願大幅下降。再加上疫情以來,美國貨幣政策大起大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發展中國家深陷債務困境,更加堅定了「去美元化」的決心。
金磚集團扭轉發展中國家在世界金融的話語權
金磚國家早就將金融與貨幣合作納入合作框架,迄今已有十多年歷史。其中,在促進本幣交易、儲備貨幣多元化、國際金融機構合理化改革方面,金磚國家已經取得豐碩成果。近期,俄羅斯、巴西等對開發「金磚貨幣」熱情高漲,但由於這是復雜、高階的金融合作,實際落地在技術上尚有難度,必須進行先期研究。
金磚集團成立的初衷之一,就是扭轉發展中國家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不成比例的話語權,因此金融合作是本屆金磚峰會的熱點,有三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是建立金磚國家支付系統(BRICS Pay),二是對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已有的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機制的基礎上,建立金磚國家貨幣基金組織,三是建立金磚國家共同貨幣。前兩個方面技術難度並不大,相對比較好操作,但建立共同貨幣目前難度極大,可以說任重而道遠。
俄羅斯由於遭受美歐多國聯合實施的金融貨幣制裁,且被踢出「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 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簡稱「SWIFT」),其對外經濟貿易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對「去美元化」最為堅決和激進。俄羅斯持有的美國國債幾乎拋售一空,對外經濟活動中使用美元的比例已經大幅下降,並積極推廣自己開發的「俄羅斯銀行金融資訊傳遞系統(Financial Messaging System of The Bank of Russia,簡稱「SPFS」)
巴西因為長期受到殖民影響,對美元霸權對本國經濟的影響認識比較深。2023年1月就任的巴西總統盧拉對建立金磚國家共同貨幣非常積極,2023年以來就「去美元化」多次發聲,積極呼籲。2023年4月,盧拉訪華時特地在上海出席了新開發銀行新任行長羅塞夫(曾任巴西總統)就職典禮。致辭時他說:
「我每到晚上都會問自己,為什麼這些國家都必須要以美元作為結算方式,為什麼不能用自己國家的貨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這到底是誰決定的?為什麼不是人民幣?為什麼不是巴西雷亞爾?」「我知道大家比較不習慣,因為大家長久使用美元已經成了一個習慣,但我想,21世紀我們應該做一點非常不一樣的事情,」盧拉說。
印度積極推進本幣結算,目的在於把印度盧比發展為國際貨幣。儘管成效不大,但「去美元化」的態度很明確。
中國和南非的態度相對比較中立,更加注重金磚合作機制框架下的貨幣互換和本幣結算。
綜合考慮金磚成員國意見,本屆峰會主席國南非亞洲及金磚事務特使阿尼爾·蘇克拉爾明確表示,此次峰會的議程中沒有「去美元化」。美元在未來一段時期將繼續成為全球主要貨幣,這是現實。峰會將重點討論推進成員國在貿易中使用本幣以及建立共同支付系統等議題。
越來越多國家申請加入金磚國家集團的事實,凸顯了金磚機制的感召力和吸引力。鑒於金磚模式在經濟和政治領域取得成功。更多的「全球南方」希望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
「全球南方」參與金磚合作的熱情日益高漲,這是對金磚機制的認可,也證明了金磚機制是一個開放包容而非封閉排他的平台。長期以來,金磚國家致力於推動南南合作,強調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互利。這一做法挑戰了傳統的南北發展模式,為全球發展與合作提供了一種替代的平台。金磚機制可以為成員國提供廣闊的市場、貿易、投資機會,在知識共享領域,金磚國家之間能夠進行充分的知識交流,推動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互學、互鑒、共謀發展,從而促進經濟增長,減少不平等現象。
中國在金磚國家中起到引領的作用
在此次峰會上,中國宣布成立總額40億美元的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將設立「中國-金磚國家新時代科創孵化園」,探索建立「金磚國家全球遙感衛星數據與應用合作平台」……一項項中國舉措、一個個中國行動,備受世界矚目。
中國是金磚國家中最大的政治經濟體,金磚國家在2006年成立之初的經濟對比,當時中國的經濟總量為2.7兆美元,印度為0.8兆美元。俄羅斯為0.73兆美元,巴西為0.62兆美元。到2022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18.1兆美元,印度為3.39兆美元,俄羅斯為2.22兆美元,巴西為1.92兆美元,南非為0.41億美元。
中國經濟總量超過其他四國總和的兩倍多,由此可見在過去17年期間,「金磚五國」的經濟總量各自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是中國增長得最快!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經驗對於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意義。中國基本上成為「金磚五國」這個經濟組織的主導國家,起到引領的作用。
作為金磚國家創始成員國之一,中國長期致力於推動金磚國家經濟合作,為金磚國家發展壯大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倡導增加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促成了金磚框架下新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的成立。這些機構為成員國基礎設施等發展項目提供資金援助,有效地幫助成員國應對金融危機,並減少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傳統機構的依賴。中國還發起實施《金磚國家創新合作行動計劃》等,推動成員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合作,持續加強金磚國家在數字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等重點領域的合作。
中國多次主辦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為成員國就各種全球性問題進行討論和協調提供了有效平台。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框架下的多邊論壇,發出金磚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集體聲音。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國際性倡議,正在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轉化為行動、將願景轉化為現實。中國始終以實際行動解決當今全球發展與和平赤字問題,深入思考與構想一種不同於以往的國際新秩序。這種秩序植根於中國的『天下』和『共生』概念,以及一個國家的成功只有通過所有國家的成功才能保障和實現的理念。
在金磚國家中,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重視完善金磚機制,深化金磚國家合作。中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和政治實力,同時也致力於加強這一合作機制。第一,中國永遠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不威脅任何人。第二,中國永遠將自己視為第三世界的一部分——它過去屬於第三世界,即使今天變得繁榮和強大,也繼續屬於第三世界,與所有第三世界國家共享前途與命運。
在中國的引領下,金磚國家正致力於構建一個更為公平民主、多樣文明共存的美好新世界。在這一世界裡,不存在封閉小集團或少數國家的權威,也不存在將一己價值觀強加於人的優越感;所有國家能夠自主選擇發展道路,而非西方統治下的單極模式。中國歷來積極推動金磚國家開大門、走大路,因此美西方媒體稱此次金磚國家歷史性的擴容是中國的勝利!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 金磚擴容,成色更足,影響力更大
‧ 巴西總統盧拉在上海 呼籲金磚國家用本幣結算
‧ 中國應在金磚國家中發揮砥柱中流的作用
‧ 全球南方現實主義而非道德主義的回歸,引發對西方強權的新批判
‧ 一帶一路助推全球南方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