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的記事本:大陸改革開放40年的家庭檔案

By 犇報編輯部 / 2019-01-05 18:43:25 /
摘要:

小到一毛錢的生薑、兩塊錢的雞蛋,大到幾千元的自建房、上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出國遊,從1979年開始,家住南京浦口的桂玉英把生活收支的點滴記錄在冊,四十年來未曾間斷。從事檔案工作的徐梅說,母親筆下,不只是瑣碎的流水賬,更是一份反映大陸改革開放四十年居民生活變化的「家庭檔案」。

小到一毛錢的生薑、兩塊錢的雞蛋,大到幾千元的自建房、上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出國遊,從1979年開始,家住南京浦口的桂玉英把生活收支的點滴記錄在冊,四十年來未曾間斷。從事檔案工作的徐梅說,母親筆下,不只是瑣碎的流水賬,更是一份反映大陸改革開放四十年居民生活變化的「家庭檔案」。翻看最早的帳本,封皮已經泛黃,空白處列著不少加減法算式。「1979年時,生活比較困難,除固定日常支出外,還要供養祖父母,負擔很重。」徐梅說,母親偶爾忘了記下當天的支出,哪怕睡下了,也要披衣起來,拿出帳本補記上。

xxx桂玉英40年積攢下的部分「小帳本」。

1979年中國大陸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僅有387元。桂玉英在南門五金廠任會計,月收入30元5毛,丈夫在浦口火車站當技術員,月收入67元,相比鄰里還算寬裕。但隨著三個女兒相繼上學,日子也過得愈發緊張,便開始用記賬的辦法,精打細算每一筆收支。「每次開工資,老伴把錢上交,我第一件事就是買好米、油、鹽、煤,當時買這些都需要票證。」在桂玉英早期的帳本上,這四樣是「剛需消費」,每月都要優先保障。

計劃經濟時代的中國大陸,城市消費品供給採取統購統銷的方式,按人口定量發行糧票、布票等專用購買憑證,這些購買憑證通稱為「票證」。「我和老伴每月各領28斤的糧票,但一家五口還是不夠吃,得往糧食裡添山芋粉。」桂玉英說,食品支出佔了當時開銷的「大頭」。統計學上,食品支出佔個人消費支出的比重就是「恩格爾係數」,它可以用來反映一國消費結構的變化。2017年,中國大陸居民恩格爾係數首次低於30%,比1978年下降近35%。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大陸家庭的食品消費佔比較高,且以主食消費為主,膳食結構單一。和眾多城市居民一樣,桂玉英家每到冬季就會「囤積」大白菜、大青菜。「我家一到冬天,會醃幾大缸鹹菜,四五百斤,就是為省吃儉用供三個孩子上學。」桂玉英說,那時帳單上記得最多的蔬菜就是蘿蔔和白菜。

進入九十年代,隨著市場經濟改革,大陸票證制度逐步取消。為保證市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蔬菜,穩定價格,大陸政府提出建設「菜籃子工程」,新建許多肉、蛋、奶、水產和蔬菜生產基地。2018年,南京已建立「菜籃子工程」平價超市200餘家,並保證每個社區有4個以上「菜籃子」產品零售網點。四季豆、西蘭花、苦菊……如今,帳本上蔬菜品種越來越多,不僅時令菜蔬十分豐富,反季節蔬菜也頻頻登上餐桌。「現在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吃得綠色、營養、健康,價格不再是問題了。」徐梅說。

1982年,桂玉英的帳本記錄了第一件家用電器——70元的「蝙蝠牌」電風扇。「老大當時要參加高考,我們住的磚瓦房,屋頂低,一到夏天熱得很。為讓她靜心復習,就買了電風扇。」桂玉英說,從那之後,液晶電視、移動電話、IPAD、電動車,一筆筆支出被記錄在帳本上。

xxx桂玉英的家庭合影。

四十年來,中國大陸家庭耐久性消費品不斷升級換代。改革開放初期,手錶、自行車和縫紉機是部分家庭婚嫁必備的「三大件」。八九十年代,家庭耐久性消費品轉向電氣化,「三大件」變成冰箱、洗衣機和彩色電視機。如今,移動電話、電腦、汽車等高科技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2017年,中國大陸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移動電話235部,電腦80.8台,家用汽車37.5輛。

變化依舊在持續。1986年,桂玉英的家庭帳單記錄了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支出。之前,她們一家五口擠住在一間土牆瓦頂的平房裡。桂玉英和丈夫算了算,籌措家中全部資金,又外借數千元,共花費4600元,蓋起一座兩層獨棟小樓。

同年,桂玉英的大女兒徐梅結婚,因借債蓋房拉了很多「饑荒」,夫妻兩人並沒給她準備像樣的嫁妝。1993年,小女兒結婚,帳本記載,桂玉英支出3000多元購置了電風扇、洗衣機、床被和一個樟木箱作為陪嫁。2000年,二女兒結婚,遠嫁新加坡,「準備了很多嫁妝給她,但她說帶出國不方便,沒有要。」桂玉英雖有惋惜,但還是為孩子們日益富足的生活由衷高興。

如今,桂玉英和老伴都已退休,兩人退休後收入近8000元,是40年前100倍。「孩子們都出嫁了,我和老伴也可以散散心,好好享受二人世界。」桂玉英說,2003年,她和老伴第一次出國到新加坡旅遊,花費了15000元。大連、青島、張家界、武夷山……桂玉英帳本上的「座標」越來越多,旅費也成為近年來最主要的家庭開支。

今年,讓桂玉英最開心的一件事,便是老伴學會用手機移動支付。「年紀大了,一些瑣碎花費有時記不清楚,用手機支付,可以查電子帳單,對照有無出入,很方便。」她說,雖有電子帳單,但這份「工作」還要繼續,新時代更要記錄每一點滴的幸福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