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紅酒之鄉——芒康縣納西民族鄉

By 犇報編輯部 / 2019-06-11 17:23:33 /
西藏
摘要:

從陶瓷大缸裡舀上一碗碗紅酒,端到來客面前雙手敬上,這是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百姓的待客之道。在這裡,紅酒是當地的一種「土特產」,家家戶戶基本都會釀制。 當地百姓釀制紅酒的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據傳當時法國一位名叫丁德良的傳教士來此傳教,帶來了葡萄種子,並教授當地百姓釀制葡萄酒。從此,種植葡萄和釀制葡萄酒的習俗深深紮根於此。

xxx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村民在自家釀造葡萄酒(6月3日攝)。(圖片來源:新華社)

從陶瓷大缸裡舀上一碗碗紅酒,端到來客面前雙手敬上,如同藏家農民為客人斟上青稞酒一般,這是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百姓的待客之道。

在這裡,紅酒是當地的一種「土特產」,家家戶戶基本都會釀制,採用傳統自然發酵方法;除自家飲用,還會出售;大都沒有正規包裝,用塑膠桶灌裝按斤售賣。

從拉薩向東南方向驅車一千餘公里,可抵達芒康縣納西民族鄉。這裡地處國道214線上,是西藏的東南大門;平均海拔2,600公尺,轄區面積374.9平方公里,總人口4,557人,是西藏唯一的納西族聚居區。

當地百姓釀制紅酒的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據傳當時法國一位名叫丁德良的傳教士來此傳教,帶來了葡萄種子,並教授當地百姓釀制葡萄酒。從此,種植葡萄和釀制葡萄酒的習俗深深紮根於此。

2016年,「丁德良」牌幹紅葡萄酒正式生產並進入市場。建廠生產並註冊這一品牌的是一位名叫魯仁弟的藏族人,廠址位於納西民族鄉上鹽井村。上鹽井村有目前西藏境內唯一的天主教堂。

「我們的紅酒,都是用當地產的小黑珍珠葡萄釀制,目前有4棵樹齡超過百年的葡萄樹。」魯仁弟說,現在年產50多噸紅酒。

與魯仁弟的酒廠僅隔幾公里,便是西藏芒康縣藏東珍寶酒業有限公司。這家同樣屬於納西民族鄉的葡萄酒生產企業,如今紅酒年產300多噸,2018年產值超過了2,000萬元人民幣。「今年產量將超400噸,銷售收入有望超過3,000萬元。」產品銷售負責人曲措說。

曲措曾經是當地的一名公務員,後來辭職。2009年,他的哥哥洛松次仁與畢業於西北農業大學葡萄與葡萄酒專業的博士高捷,合作創辦了西藏芒康縣藏東珍寶酒業有限公司,這也是西藏第一家葡萄酒生產企業。

如今,他們旗下的「達美擁」品牌系列葡萄酒,在西藏區內市場擁有良好的口碑。2017年,在「亞洲葡萄酒品質大賽」上,「達美擁」葡萄酒榮獲金獎。達美擁是當地一座雪山的名字。

納西民族鄉一帶因產鹽而俗稱鹽井。境內河流資源豐富,屬高原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地處瀾滄江幹熱河谷地帶,乾燥不缺水,陽光充足,大風天氣多,給予葡萄生長良好的環境,有利於葡萄糖分的形成,且全週期不使用農藥。這裡的葡萄品種主要有小黑珍珠、赤霞珠、蛇龍珠、美樂等。

據介紹,當地還有數家葡萄酒生產企業,芒康縣也將葡萄酒作為重點產業予以扶持,已建成萬畝葡萄基地,這也帶動了當地群眾種植葡萄的積極性,成為群眾重要的現金收入來源。2018年,納西民族鄉累計完成葡萄種植3,018.3畝。每年當地群眾通過種植葡萄可拿到政府發放的葡萄種植補助資金100多萬元。

納西民族鄉有3,100多畝的耕地面積,群眾除了種植葡萄,還會種植傳統農作物青稞、小麥等。開辦家庭旅館,投身旅遊服務業,也是他們增收的重要途徑。

納西民族鄉鄉長索郎曲宗介紹,全鄉大部分耕地為一年雙季地,物產豐富;2018年人均收入12,907元人民幣,其中現金收入達到10,436元人民幣。

目前,西藏芒康縣藏東珍寶酒業有限公司還成立有西藏唯一的「西藏高原葡萄栽培與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8年引進了法國葡萄比重分選機等先進設備。在納西民族鄉、曲孜卡鄉等地建有共計400多畝的高原有機釀酒葡萄種植示範基地。

雲南人張繼祥7年前來到這裡,目前是三個基地的總負責人,也是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收入很好,已經在老家蓋了別墅。」他說。

芒康藏語意為「善妙地域」,位於西藏東南部金沙江和瀾滄江流域,是川藏滇三省接合部,也是川藏滇藏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