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送年貨去!快遞小哥送貨470件的一天
26歲的李軍是中通快遞太原市柴村網點的一名快遞員。從中車太原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到榮興天平社區,他的送貨範圍雖然單程只有1.7公里,卻折射出中國經濟的活力。四年來,每天都走在同一條街上,李軍把周遭的變化都看在眼裏:「剛來時,這條街上沒這麼多高樓,而現在店鋪林立,車水馬龍。」網上買年貨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年貨內容的變化,仍讓李軍感歎「變化真大」。
26歲的李軍是中通快遞太原市柴村網點的一名快遞員。從中車太原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到榮興天平社區,他的送貨範圍雖然單程只有1.7公里,卻折射出中國經濟的活力。
時值寒冷的三九天,早上六點半,柴村網點的倉庫已經忙碌起來。六千多件隔夜件堆成小山,李軍和同事把貨物的面單擺正朝上,一件件放在傳送帶上通過掃描機,一個多小時後,全部貨物都入庫完成。
「去年配了這台掃描機,每車貨物的入庫時間能縮短半小時。」李軍說,多虧了它,這幾天每天都節約出兩個小時,意味著兩千多件年貨能更早送到顧客手中。
上午,李軍要送兩趟,310件快遞。10點整,他載滿第一車貨物上路了。
「這在以前不敢想像。2015年我剛入職時,都是人工掃碼入庫,哪怕300件快遞也得送到晚上10點。現在我一天最多能送700多件。」李軍說。
配送方式的變化也讓他工作起來更加輕鬆。原來大部分貨物都要送貨上門,李軍負責的街區雖然只有1.7公里,可一天下來得走20裏路。如今,菜鳥驛站和快遞櫃成為主要的收件方式,不僅方便顧客取件,也提高了快遞員的送貨效率。
下午1點,送完上午的快遞,李軍在路邊小飯館點了一碗剔尖面。沒等面端上來,他就在手機上把上午送的快遞簽收完了。
「太方便了!」李軍說,以前需要在顧客收貨後撕下簽收聯,回到網點再一張張掃碼簽收,現在手指一點就能完成,光這一項每天又能節省1個小時。
快遞員依然很辛苦,但效率的提高,讓他們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時間。
平日裏,李軍12點前就能送完貨,然後回家吃飯,睡上個把鐘頭。不過春節臨近,為了讓顧客更早拿到年貨,他和同事也開啟了「春運模式」。
李軍吃飯快,不到10分鐘一碗面就扒拉進肚,趕緊騎上送貨車回網點。那裏,還有160件貨物等著他。
這又是一次重複的往返。李軍不覺得枯燥,反而有些輕鬆。在他看來,自己比曾經的快遞員幸福多了。
中通快遞在2009年剛進入太原時,只有南北兩個網點,每天送1500件快遞。楊超曾經是城南片區的負責人,他回憶,那時候貨量少,但負責的區域半徑超過5公里,騎著車子從早上8點送到晚上6點,連坐下來吃口飯的時間都沒有。
而現在,李軍和他的700余位同事每天可以配送25萬件快遞。
隨著掃描機、手機軟體、快遞櫃等智慧化設備的普及,中國快遞業發展迅速,快遞業務量連續6年居世界第一。10年來,快遞業務收入和業務量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31.6%和42.2%。
四年來,每天都走在同一條街上,李軍把周遭的變化都看在眼裏:「剛來時,這條街上沒這麼多高樓,而現在店鋪林立,車水馬龍。」
網上買年貨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年貨內容的變化,仍讓李軍感歎「變化真大」。
「前幾年大多是衣服、小家電之類的日常用品,而這兩年,帝王蟹、車厘子、進口化妝品等越來越多。最近每天至少要送十來件高級商品。」李軍說。
中國國家郵政局資料顯示,2019年全國人均使用快遞達45件,快遞全年支撐電商網上零售額超過8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超五分之一,有超過300萬快遞員為千家萬戶提供著服務。
「這兩年快遞業發展很快,我的業務量也節節攀升,跟剛入職相比月收入增加了2000元,生活越過越好!」李軍說。
◎新華社太原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