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擴容,成色更足,影響力更大|海外通訊
8月22日至24日,金磚峰會在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舉行第15次峰會,與會國家與其背後的經濟連帶幾乎涵蓋所有發展中國家,引起全球關注。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老師在本文介紹此次峰會的兩個重要議題:金磚擴容的歷史性意義,以及金磚各國在「去美元化」浪潮下如何建立共同貨幣。
【犇報編按】
8月22日至24日,金磚峰會在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舉行第15次峰會,與會國家與其背後的經濟連帶幾乎涵蓋所有發展中國家,引起全球關注。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老師在本文介紹此次峰會的兩個重要議題:金磚擴容的歷史性意義,以及金磚各國在「去美元化」浪潮下如何建立共同貨幣。進而介紹到金磚各國雖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民族充滿差異,但都因一個共同的願望而團結起來,就是重塑全球金融和治理體系,打造一個更開放、更公平、更包容、更多樣化,更不受美國政治和美元勢力霸凌的世界。
因此,「去美元化」和改革「布雷頓森林體系」也成為此次峰會的一大重點,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的出現與運作,提供傳統西方金融機構之外的另個選項,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國際金融體系不平衡的現狀。中國作為金磚國家中最大的政治經濟體,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經驗在金磚合作中起到引領作用,並扮演著金磚各國彼此間的橋梁,以及發展中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的重要橋梁,而金磚合作也成為中國開展多邊外交的實現形式。如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所言,「金磚國家就像五根手指,伸出來有短有長,但是握在一起就是一個強大的拳頭」。擴容之後的金磚國家,成色更足,影響力更大。
金磚擴容,成色更足,影響力更大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領土占世界26.5%,人口占42%,經濟總量占全球25%,貿易額占20%,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的金磚五國(BRICS)—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於8月22日至24日在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舉行第15次峰會。值得注意的是,東道主南非的背後有非盟55國、巴西的背後是南美洲國家聯盟、中國的背後有上合組織成員國、俄羅斯背後有獨聯體國家、印度的背後是南亞及印度洋諸邦。這意味著,這次峰會幾乎涵蓋了發展中國家的全部,已有69國受邀參與,包括所有的非洲國家。因此,自然引起全球關注。
兩個主要議題:金磚擴容與建立共同貨幣
這次峰會有兩個主要議題,第一個議題是最受關注的金磚擴容的問題。據南非駐亞洲和金磚國家無任所大使(又稱巡迴大使)蘇克拉8月20日告訴媒體,已有23國正式與金磚五國接洽,申請成為正式成員,另有22國非正式地詢問加入事宜。眾多國家熱衷於加入金磚機制,它們將金磚機制視為「西方主導世界秩序」的替代方案。希望藉加入金磚機制獲得經濟發展的新機遇,同時提升自身的世界話語權。
第二個議題是金磚國家是否會就建立共同貨幣的方向做出具體決定。在金磚成員國中,巴西總統盧拉和這次代表普京出席峰會(普京由於受國際刑事法庭通緝,而南非作為法庭的成員有義務必須加以逮捕,為此,普京僅以視訊方式與會)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都傳達過建立「共同貨幣」的想法。不過,東道主南非就表明建立共同貨幣並不在峰會議程上,而印度也聲明貨幣問題在未來很長時間也將是國家層面的議題而不是金磚層面的。
主持峰會的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在24日特別記者招待會上宣布邀請阿根廷(拉丁美洲)、埃及、埃塞俄比亞(非洲)、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中東)6國正式成為金磚大家庭的成員,2024年1月1日生效。這是自2011年納入南非以來的首次擴容。在新安排中,金磚國家將包括10個主要石油生產國中的6個。
為何是阿根廷等6國「入群」
在23個已正式提出加入申請的國家中,為何是阿根廷等6國獲邀「入群」?
北京師範大學金磚國家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王磊認為,首先,這6個國家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其次是它們在經濟實力、地區和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人口規模和領土面積方面均有一定優勢,綜合實力較強。第三是,這6個國家加入後,能夠更加有效提升金磚國家的全球和地區代表性。此前金磚的5個成員國主要在亞洲、歐亞大陸、南部非洲和南部美洲地區。隨著新的6個成員加入,進一步提升和補充了金磚國家在中東、北非、非洲大陸、最南部的美洲地區的代表性,這些也都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比較密集、分布較廣的地區。第四是,近年來,新加入的6個成員都是堅持多邊主義,在全球捍衛聯合國的中心地位,認同金磚國家「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採取平等和協商一致的原則進行決策」的國家。
金磚擴容的歷史性意義
出席特別記者招待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這次擴員是歷史性的,體現了金磚國家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決心,符合國際社會期待,符合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這次擴員也是金磚合作的新起點,將給金磚合作機制注入新活力,進一步壯大世界和平和發展的力量。
印度總理莫迪稱,在20世紀成立的其他全球組織如今已過時了,應該向金磚擴容看齊。莫迪表示:「金磚的擴容和現代化進程向世界所有組織傳達了需要與時俱進的訊息。」
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過視訊說,他相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和這次擴容,將改善成員之間的關係。
巴西總統盧拉則表示,全球化的承諾已落空,在面對核戰爭威脅,以及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因俄烏衝突關係日趨緊張的背景下,現在是時候重振發展中國家的合作。
南非代表蘇克拉說,西方主導的全球架構必須與時俱進,金磚國家主張必須更寬大包容。金磚機制不是反西方的集團。
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埃及總統塞西、伊朗總統辦公室負責政治事務副主任賈姆西迪和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均對受邀成為金磚成員表示讚賞,稱這是偉大的戰略勝利,並均表示將促進新舊成員協調合作,達成經濟發展的目標。
金磚共同願望:重塑全球金融和治理體系
金磚國家擴容的決定,凸顯了金磚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民族各異,但它們都因一個共同的願望而團結起來,即都希望重塑全球金融和治理體系,使其更開放、更公平、更包容、更多樣化,更不受美國政治和美元勢力的霸凌。
經過十幾年發展,「金磚國家」早已不是一個停留在紙面上的經濟學概念,而是演變成一股反「單邊主義」和反「逆全球化」風向的全球治理體系的新生力量,在多極世界中展現出不可小覷的實力。
全球各種國家間的俱樂部中,從七國集團(G7)、二十國集團(G20)到亞太經合組織(APEC),以及非盟、阿盟等,沒有哪個俱樂部的出勤率比得上「金磚五國」(BRICS)。過去14年的峰會中,沒有哪個首腦缺席,即便在疫情中也堅持視訊連線。超高的出勤率,展示出成員國對於這個平台的重視。
2001年前高盛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提出「金磚四國」(BRIC)概念時,或許沒有料到自己所創設的這一名詞後來能引起人們重新認識世界,並對全球經濟力量重組造成驚天的效果。在奧尼爾的眼中,「金磚四國」特指的就是世界新興市場,之所以將四國從新興市場中凸顯出來,是因為它們當時各具特色,其中巴西是「世界原料基地」,俄羅斯被稱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視為「世界辦公室」,而中國則號稱為「世界工廠」。奧尼爾也由此預測,未來金磚國家占全球經濟比重將大幅上升,全球化進程開始從西方主導階段逐漸轉向新興市場國家崛起階段。
「金磚五國」:作為G7的博弈方應運而生
2006年9月,「金磚四國」外長在紐約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首次會晤,「金磚國家」開始以一個經濟集團為世人所知。2011年,「金磚四國」在中國的極力主導下首次擴容,納入南非,並改稱為「金磚五國」(BRICS)。
除了一年一度的「金磚國家」首腦峰會外,「金磚五國」每年還定期舉行外長、財長會議,會晤機制幾乎完全對標G7,甚至可說「金磚五國」就是作為G7的博弈方應運而生。G7 作為「富人俱樂部」一直控制著從「世貿組織」(WTO),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及「世界銀行」等重大全球性經濟與金融組織的規則制定權和話語權,只是歷史車輪行至本世紀初葉,新興市場經濟體憑借自身能量優勢加速趕超,對世界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其對WTO、IMF和世銀等的改革呼聲越來越高,而「金磚五國」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成立和擴展的。
數據顯示,22年前,「金磚五國」經濟總量只有2.83兆美元,占全球GDP之比8.3%,而同期G7的GDP總值為21.84兆美元,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高達64.91%,但及至2022年,「金磚五國」GDP擴大至26.04兆美元,對應當年全球GDP總量,占比25.6%,同期G7的GDP總量為43.6兆美元,占比42.9%。雖然橫向對比,後者依然占優,但縱向上卻不得不接受前者開疆拓土的生猛之勢。
目前「金磚五國」都遭遇到不同形態與不同程度的發展瓶頸,如中國面臨著美歐市場的「脫鉤」之壓、俄羅斯遭遇西方國家的全面制裁、印度存在著與亞洲國家產業趨同與競爭的風險、巴西與南非更是陷入「資源詛咒」的尷尬境地,且任何一個單一瓶頸的打破都不能僅僅依靠自我內循環,相反只有拓展出更大的外循環空間才能在資源重組與聯動、產業鏈配套與合作以及市場環境改良與優化等方面營造出更強大的增量集合功能,而金磚成員的擴編無疑是一個可以立竿見影的通道。
最後,「金磚五國」在與G7的博弈中仍處於弱勢。經濟體量以及科技實力的差距姑且不論,目前全球政治格局的「極化」色彩越來越顯著。由地緣政治對抗衍生出各國家力量歸隊重組與集結的態勢愈演愈烈,且美國為首的G7話語權似乎越來越大;存量方面,雖然「金磚五國」在世界銀行與IMF的影響力有所提升,但依然難以擺脫美國一票否決的制約,並且關鍵時候G7還能「用一個聲音說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加大「朋友圈」的擴容力度,「金磚五國」勢必會繼續處於被動位置。
當然,「金磚五國」都是G20成員,但不得不承認,G20的核心層依然是G7,而且G20所討論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義務性話題,如全球氣候變暖、消除人口貧困以及人道主義援助等,而對「金磚五國」具有實質性意義的動能性話題則少之又少。因此,就「金磚五國」而言,謀求更好的經濟增長以及更大的國際聲浪,不可將希望寄托在G20身上,而是要聚力構造與拓展更為廣泛的「命運共同體」。
「去美元化」和改革「布雷頓森林體系」
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中國廈門舉行。中國提出「金磚+」合作機制,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融入金磚合作敞開大門,使金磚國家合作的影響超越五國範疇,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治理、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的建設性力量。
2022年6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視訊方式主持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在習近平倡議下,五國領導人同意,在更多層級、更廣領域、更大範圍開展「金磚+」合作,積極推進金磚擴員進程,推動金磚機制與時俱進、提質增效,不斷走深走遠。
「金磚五國」是一個共識性機構,任何新成員國的加入都須五國的一致通過才有效。西方媒體一再造謠說印度和巴西對擴容的態度曖昧,值得慶幸的是在擴容這個關鍵性問題上,五國的姿態完全一致,達成了歷史性擴容,為今後新成員的加入鋪平了道路。已經提出正式加入申請的國家還有土耳其、印尼、阿爾及利亞、委內瑞拉、巴林、肯尼亞和尼日利亞等,假以時日這些國家將陸陸續續成為金磚成員國。
「金磚國家」成立之初,就將自己描繪成一個尋求打破西方對全球經濟霸權的經濟集團。長期以來對美元霸權及以美國為首的G7集團壟斷「布雷頓森林體系」,心懷不滿,嘖有煩言。此次峰會的第二個重點就是討論「去美元化」和「布雷頓森林體系」改革的具體方向。
「金磚五國」普遍面臨著美元霸權的侵蝕風險。雖然在對美貿易五國中絕大部分國家都是順差,由此積累了不少的美元外匯,但價值的決定權卻在美方,只要美國基於減輕自我負債的目的而令美元貶值,五國的外匯價值就會隨之劇烈波動,風險就會傳遞到本國金融市場;當然,五國都在「去美元化」之路上不遺餘力,但在美元依舊是全球主流貨幣與核心資產的前提下,任何一國過度「去美元」都必然傷及自身外匯儲備的安全墊。相反,如果能夠通過成員擴容形成更廣泛的「去美元」主體,不僅拳頭可以壯大得更有力,還可分散「去美元」的集中化風險。
巴西總統盧拉就認為,諸如中國和巴西這樣大體量的國家是不需要以美元為基礎進行交易的。我們兩國完全可以建立統一貨幣體系,由兩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組織實施,利用本幣進行貿易結算。他認為巴西和中國是兩個大國,或者再加上印度、俄羅斯、南非、沙烏地阿拉伯,就會有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參與到金磚國家機制,我們將會有巨大的經濟體量和巨大的貿易潛力,可以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
俄羅斯總統普京也表示,「金磚國家」經濟關係中「客觀存在且不可逆轉」的「去美元化」進程正在加速,「金磚國家」進出口業務的美元份額正在減少,去年僅為28.7%。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
「金磚五國」領導人在本次峰會期間,詳細討論了在所有經濟合作領域向本國貨幣過渡的相關議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金磚銀行)將在這項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2014年7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在巴西福塔萊薩舉行。五國簽署協議,成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2015年7月,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在中國上海正式開業。
作為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傳統西方金融機構之外的另一個選項,如今運轉近10年,已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98個項目提供了332億美元的貸款,並在五國基礎上吸納了埃及、孟加拉國、阿聯酋和烏拉圭四個新成員國。
對外,「金磚五國」提出了推動國際金融機構改革以及提高新興市場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發言權和代表性的集體呼聲,從而引致了世界銀行和IMF等國際金融機構治理結構變革的加速。數據顯示,目前「金磚五國」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上升到了13.24%,在IMF的份額上升到14.91%。新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對全球金融體系進行了有益補充,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國際金融體系不平衡的現狀。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僅用7年時間就成為覆蓋全球81%人口和65%GDP、成員僅次於世界銀行的全球第二大國際多邊開發機構,其成功經驗表明:只要秉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持真正的國際化、規範化和高標準經營,無論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可以在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形成包容有序的多邊合作命運共同體。隨著「金磚五國」歷史性的擴容,新開發銀行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在金磚合作中的影響力
第十五次金磚峰會24日落幕,會後公布《約翰內斯堡宣言》鼓勵金磚國家與貿易伙伴使用本幣貿易與金融交易,並呼籲改革「布雷頓森林體系機構」;就貿易議題,《宣言》還關切不符合《聯合國憲章》原則、世貿組織原則的單邊強制措施、制裁及貿易限制措施。就最受矚目的貨幣結算議題,《宣言》鼓勵成員進一步就支付工具展開對話,責成財長或央行行長們研究金磚國家本幣合作、支付工具和平台,在明年峰會前提交報告。至於國際貨幣體系,《宣言》則呼籲讓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機構」中擔任領導職務。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金磚合作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是金磚國家中最大的政治經濟體,金磚國家在2006年成立之初的經濟對比,當時中國的經濟總量為2.7兆美元,印度為0.8兆美元。俄羅斯為0.73兆美元,巴西為0,62兆美元。到2022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18.1兆美元,印度為3.39兆美元,俄羅斯為2.22兆美元,巴西為1.92兆美元,南非為0.41億美元。中國經濟總量超過其他四國總和的兩倍多由此可見在過去17年期間,「金磚五國」的經濟總量各自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是中國增長得最快!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經驗對於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意義。中國基本上成為「金磚五國」這個經濟組織的主導國家,起到引領的作用。
中國具有中國式現代化的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發展特別是金磚合作的重要機遇。而且,中國最近適時地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等,在世界安全、發展和文明交流以及解決熱點糾紛等一系列問題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其次是橋梁作用。這個橋梁有兩個概念,第一個概念是與金磚各國的橋梁關係。中國一直強調,發展中國家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努力實現自身國家的社會轉型和穩定繁榮。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發展中大國做出表率並穿針引線,將大家團結起來,實現合作共贏。2022年中國的GDP已超過其他四國總和的兩倍 ,而且保持著較高的發展速度。金磚其他四個國家以及很多發展中國家,大都以中國作為最大貿易伙伴,貿易額也在快速攀升。中國不僅做出表率,而且通過「一帶一路」等各種「橋梁」、「紐帶」性舉措,努力把每一個金磚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變成一個個貨真價實的珍珠,並使大家團結合作,互補發展,結合成符合時代發展方向的「精美項鏈」。
第二個概念是中國作為發展中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的重要橋梁作用。今天世界上,只有中國,既是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同時又是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最大經濟貿易伙伴,例如美國、歐洲、日本,還包括韓國、澳大利亞等。這樣的橋梁作用,把「三個世界」都聯繫在一起,具有一種真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這是人類歷史上沒有過的創舉。只有這樣的合作,才能使發展中國家不斷「補短板」,發展、升級、壯大。也能使發達國家在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共贏中,摒棄過去的負面遺產,培養「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共同進步」的嶄新國際環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定需要中國所提倡的這種「金磚精神」和實踐的引領。
迄今,金磚合作已經走過17年歷程,從建立新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到「金磚+」合作模式,再到確立新工業革命伙伴關係,金磚合作正在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成色最足、分量最重的金磚成員,中國是推動引領「金磚國家」合作的積極倡導者和主要成員方,而金磚合作既是中國開展多邊外交的實現形式,也是中國實踐發展中國家外交的組成部分,還在中國外交運籌大國經略周邊的部署中占據獨特地位。可以說,中國與「金磚國家」的合作已經形成相互映襯、彼此點亮、相得益彰的格局。
「金磚國家就像五根手指」
在合作過程中,「金磚國家」形成了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理解和尊重各國國情差異、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不干涉各國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即使在雙邊偶有摩擦的情況下,金磚合作機制依然發揮作用,對外發出代表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的金磚聲音。這些理念、原則與部分國家以意識形態劃線的「小圈子」「一言堂」形成鮮明對比,在當前南北發展鴻溝不斷擴大、國際發展合作動能減弱的背景下尤顯珍貴。
正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所言,「金磚國家就像五根手指,伸出來有短有長,但是握在一起就是一個強大的拳頭」。擴容之後的金磚國家經濟實力和影響力明顯增強,猶如一個拳頭變成兩個拳頭,其成色更足,影響力更大。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 巴西總統盧拉在上海 呼籲金磚國家用本幣結算
‧ 南非總統透露:「美國這個盟友想加入金磚」
‧ 西方必須為早該到來的清算做好準備|海外通訊
‧ 阿根廷央行行長:阿根廷歡迎人民幣國際化
‧ 反抗美國霸權 拉美尋求團結合作謀自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