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當代中國」 / 「科技 IN TOUCH」
鴻蒙並不重要,系統生態才是關鍵
6 月 2 日,華為正式發佈鴻蒙作業系統 (HarmonyOS),但大眾的焦點已經落於鴻蒙系統的未來發展。畢竟 Palm 的 webOS、諾基亞的 MeeGo、微軟的 Windows Phone 等等手機作業系統,都是不遜於 Android 的優良系統,但同樣一一被 Android 斬於馬下。鴻蒙系統再強大也好,真的能在強勢的 Android 之下取得成功嗎?
◎文章來源:虎嗅APP
6 月 2 日,華為正式發佈鴻蒙作業系統 (HarmonyOS),並同時發佈預載鴻蒙的一系列產品,包括新版本的 Mate 40 和 Mate X2 智能手機、WATCH 3 智慧手錶、MatePad Pro 平板等產品,也公佈了逾百款將能升級至鴻蒙的華為產品。
自 2019 年華為在開發者大會上宣佈推出鴻蒙系統,它一直惹來巨大爭議。最初,由於鴻蒙遲遲未現身,不少人嘲笑它是一個 PPT 系統。後來鴻蒙的代碼釋出後,有人發現裡面全是安卓的痕跡,認為它只是一個套了皮的安卓;不久,華為通過開源鴻蒙 2.0,借此證明鴻蒙絕對不是換了皮的安卓。
隨著鴻蒙不再是個僅存在於 PPT 的系統,大眾的焦點已經落於鴻蒙系統的未來發展。畢竟 Palm 的 webOS、諾基亞的 MeeGo、微軟的 Windows Phone 等等手機作業系統,都是不遜於 Android 的優良系統,但同樣一一被 Android 斬於馬下。
鴻蒙系統再強大也好,真的能在強勢的 Android 之下取得成功嗎?
鴻蒙並不重要
先來說句大實話:鴻蒙系統,真的沒有大眾想像中重要。
儘管先前華為在受到限制後,華為手機無法繼正常使用 Android,導致華為手機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大幅下滑。因此,很多人高呼「軟體和系統不能被卡脖子」、「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作業系統」。可是,很多人卻偏偏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由於 Android 是一套開源的作業系統,所以到目前為止,華為的手機仍然可以繼續使用開源版本的 Android AOSP。
華為無法繼續使用的並非 Android 作業系統,而是 Google 的手機生態:Google Mobile System,GMS。
GMS 是一套應用程式和雲服務,包含俗稱「谷歌全家桶」的各種 Google 服務,例如 Play Store 商店,Search 搜索、Gmail 郵件、 Maps 地圖等應用,同時包括眾多系統級的 API 介面、以及各種服務框架。由於 GMS 內嵌在 Android 作業系統之內,Android 各種系統介面也預設使用 Google 的各種服務,所以開發者在應用裡,也往往內嵌了各種 Google 的服務。
在海外這些高度依賴 Google 生態環境的市場裡,這些沒有 GMS 的手機,不但無法通過 Google Play 下載應用、也無法通過 Google Drive 雲端備份、甚至連推送通知和訊息同步等系統基本功能,也因為無法接入 Google 伺服器而無法正常運作。此外,不少使用了 Google 介面的協力廠商應用,也可能因為無法接入 GMS 而失靈(上圖)。
簡言之,沒有 GMS 的華為手機,無法在中國以外的市場玩得溜。因此,Odin 先前曾在《沒有谷歌的華為,有所為、有所不為?》就曾提到,華為為了克服缺少 GMS 的問題,推出了華為自家的手機生態環境:華為移動服務 (Huawei Mobile Services, HMS)。
換句話說,實際上卡住華為的,並不是作業系統本身,而是作業系統背後的生態。
決定鴻蒙未來的,是生態環境
眾所周知,要開發一套作業系統真的不容易,但是,大眾又往往過度高估開發作業系統的難度。由於近年開源軟體急速發展,不少手機公司往往借助開源的 Linux 內核,開發出優良的作業系統。不少優良的作業系統,例如 Palm 的 webOS、諾基亞的 MeeGo、以至 Android,其源頭也來自 Linux。
所以,開發作業系統雖然真不容易,但有心要做的話,絕對不會做不到。
事實上自 2010 年智慧手機急速發展開始,就不斷出現各種優質的手機作業系統。Palm 的 webOS、諾期亞的 MeeGo 、微軟的 Windows Phone,其系統性能乃至先進的技術,也廣受科技界的好評;部分開發者甚至覺得這些系統,在技術上比 Android 還要先進。但儘管如此,這些優秀的作業系統,仍然被被 Android 擊倒。
為什麼這些擁有優秀技術的系統,最終無法生存下去?個中的關鍵,在於 Android 系統占了巨大的先行優勢。由於 Android設備的出貨量遠遠高於其它系統,其它系統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低,難以吸引熱衷於利潤的專業開發者,為這些作業系統開發殺手級軟體。
可見,真正決定作業系統未來發展的因素,絕對不是技術,而是作業系統的應用生態。
對於中國的手機廠商來說,手機系統的生態尤其重要。榮耀的趙明曾公開表示,硬體淨利潤率能達 5% 的中國手機公司,鳳毛麟角。這些手機公司無法在手機上賺錢,絕大部分只能通過軟體生態來賺錢,這就是著名的小米模式:以低價手機快速搶佔市場,搶佔移動互聯網入口,再通過軟體和服務盈利的商業模式。
同樣地,鴻蒙成功與否的關鍵,根本不在於鴻蒙的技術有多強,也不在於鴻蒙有多少人在使用,而是到底有多少開發者,願意為鴻蒙開發原生應用。因此,儘管華為鴻蒙被視為自主的作業系統,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能完全擺脫 Google 的梏桎,仍然需要完全相容 Android 的手機應用(上圖右)。也正是如此,鴻蒙系統先前才一直被質疑是個「套了皮的 Android」。
我們真的需要自己的作業系統嗎?都散了吧。
我們缺的不是自主的作業系統,而是自主的生態環境。
建立自主生態的良機?
多年來,不少手機公司也有研發各種 Android 的分支系統,嘗試擺脫 Google 的控制。個中的關鍵,也在於這些分支系統,必須向後相容所有的 Android 應用,但在同一時間夾帶私貨(例如自家的應用商店),就能一定程度上建立自家的生態。以 Amazon 為例,他們就曾推出了基於 Android 系統、也完美相容 Android 應用的 FireOS 手機和平板電腦。
這種手法看起來天方夜譚,但實際上,「Android 碎片化」一直是 Google 的最大心病。
2014 年,Google 就被指為了避免 Android 進一步分裂,所以把作業系統的新功能,搭建在雲端的 GMS,再通過升級系統介面方式實現這些新功能,一度遏止了 Android 內部的分裂情況。可是,自從中國手機廠商快速崛起,由於中國用戶大多不依賴 Google 生態,因此對 GMS 的需求大減,並削弱了 Google 在 Android 生態上的控制力。
結果,Forbes 就曾認為中國市場根本就是 Google 的「巨大黑洞」 (Giant black hole)。
中國的手機市場發展多年,早已相當強大。在 2019 年開始,光是把「華、米、O、V」四大國產手機巨頭的份額加起來,就已佔據全球手機出貨量的 40% 以上(上圖)。如果再把其它像魅族、中興等淪為 Others 的廠商也一併計算,中國手機品牌的出貨量,估計能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如果華為能牽頭推動這幾家廠商,一起採用能同時相容 Android 應用的鴻蒙系統,開發者絕不可能完全無視中國這個巨大市場,自然願意支援鴻蒙系統、或是針對鴻蒙進行深度優化,畢竟開發者寫代碼也是為了賺錢。這時候,鴻蒙就能在 Android 的廣闊的應用生態背後,擠出屬於自己立足之處。
可是,鴻蒙要面對的問題仍然相當複雜。
儘管華為手機的保有量仍然相當可觀,但由於他們在生產上受到各種限制,其出貨量將不斷下滑,也使華為手機的保有率大幅下降,並影響其生態發展。因此,華為單靠自己是不可能推動鴻蒙系統,必須與其他手機公司一起聯手,才能促使開發者支持鴻蒙。
手機產業的囚徒困境
事實上,其他手機廠商也並非不知道團結就是力量,特別是小米、OPPO 和 vivo 等三家手機公司,就曾多次聯手,推動著各種促進自家生態的活動。例如Odin 先前提到,小米、OPPO 和 vivo 曾在 2019 年年初,結成類似蘋果 AirDrop 的近場無線通訊標準的同盟;後來他們眼看華為受到各種限制,更一度產生危機感,進而聯手推出了被視為要挑戰 Google 領導地位的 GDSA 聯盟。
但問題是:這幾家手機公司在合作時,往往就把華為排除在外。
事實上,華為在近年的急速發展,把友商都打怕了。華為有自己的硬體、也有自己的作業系統,在軟硬合一的優勢下,這幾年把小米、OPPO、vivo 的份額吃掉不少。如果未來鴻蒙針對華為手機進行深度優化,那其他手機廠商應該如何與華為競爭?
雖然據消息指出,任正非曾表示華為將專注軟體和作業系統,但這些友商到底是否願意把生態這個命根子,交到原來的競爭對手華為手上,還是交到看來還是比較中立的 Google 手上,仍然難以預料。
但問題也不僅僅是因為華為與其他廠商存有競爭關係。
儘管鴻蒙也是開源作業系統,但裡面也像 Android 一樣,搭建了一套華為的 HMS 生態環境,外面又有一套基於分散式運算的華為物聯網生態。要知道小米、OPPO 和 vivo 等廠商,本來也有自己的應用商店,也有自家的物聯網 (IoT) 生態;如果他們也要使用鴻蒙,那在鴻蒙生態裡的利益將如何分配?原來的自家生態又如何與鴻蒙結合?
畢竟華為的記錄還真不太好。Odin 先前就曾提到:華為多次表明不做手機業務,結果華為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華為也多次表示不做電視,結果偏偏推出智慧屏,惹來業界各種吐槽。最近華為宣佈不造車,但「有效期三年」的說法,也讓不少車廠心裡很不踏實。
換言之,各家手機廠商也不想被 Google 卡脖子;也知道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建立一個健康的自主生態。但他們一直也陷在囚徒困境之中,無法互相合作。
到目前為止,肯定願意採用鴻蒙系統的協力廠商手機廠商,就只有魅族,肯定不會採用的,就只有中興。小米、OPPO、vivo 三家到目前為止仍未有表態,但 OPPO 的公關曾在微信群裡表明不用鴻蒙,並惹來各種爭議。
這也反映了其他手機廠商對是否要試用鴻蒙,仍在在兩可之間。
鴻蒙的主戰場,將不會在手機之上
也因為如此,其實在華為的這次鴻蒙發佈會裡,大多數時間都在宣傳其物聯網生態;目前他們的合作夥伴裡,也大多數屬於物聯網和智慧家居領域(上圖)。
箇中原因,首先是華為和智慧家電的廠商,並沒有像手機廠商一樣有著直接的競爭關係。其次是物聯網領域才剛起步不久,廠商不會像手機一樣依賴既有的生態系統,有更大的試錯空間。對於華為而言,他們也想借助強大的分散式系統,打通物聯網領域,倒逼其它廠商跟進,拓展鴻蒙的發展空間。
畢竟,很多人都忘記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說法:
鴻蒙系統的產生,本身並不是為了手機用,而是為了做物聯網來用的鴻蒙。
雖然如此,原來華為的物聯網體系一直採用「1+8+N」的結構:1 是指手機,8 包括 PC、平板、電視、音響、眼鏡、手錶、車機、耳機八大業務,而 N 則包括移動辦公、智慧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及智能出行四大板塊。
但當華為失去了手機這個「1」,後面的「8+N」將如何自處?而鴻蒙又該如何自處?
【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兩岸從過去的隔絕對峙,逐漸走向和平往來,然而兩岸資訊因傳播媒介、傳播文化等差異,讓兩岸社會的資訊並不如想像中流通。犇報「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將微信上新奇有趣的公眾號資訊,以轉載的方式分享給台灣民眾,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相關公眾號,持續追蹤最新資訊。
◎文章轉載:鴻蒙,並不重要
◎文章來源:虎嗅APP
◎作者:Odin Asgard
【延伸閱讀】
‧ 美媒評論:美國「疫苗民族主義」不利全球共同抗疫
‧ 盼兩岸合作抗疫 台灣蘇州視訊交流方艙醫院經驗
‧ 歷經1989風波西方制裁,中國為何沒崩潰還能站起來?
‧ 中國Can Help!向國際提供超3.5億劑疫苗
‧【方遠觀點】悼念「這樣的」醫師──楊思標 (19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