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當代中國」 / 「科技 IN TOUCH」
5G醫療解決「看病難」 科技提供就醫新藥方
如何解決中國大陸醫療資源不平衡的難題?心臟外科醫生郭惠明找到了一個新藥方:5G。他所在的廣東省人民醫院正積極開創5G醫療服務,讓專家通過互聯網為數百公里外的患者進行高難度手術。 中國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患者常常要千里迢迢跑到大城市大醫院就診。郭惠明認為,擁有超高速的5G無線網路技術將構建新的遠程醫療模式,讓患者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如何解決中國大陸醫療資源不平衡的難題?心臟外科醫生郭惠明找到了一個新藥方:5G。
他所在的廣東省人民醫院正積極開創5G醫療服務,讓專家通過互聯網為數百公里外的患者進行高難度手術。
中國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患者常常要千里迢迢跑到大城市大醫院就診。郭惠明認為,擁有超高速的5G無線網路技術將構建新的遠程醫療模式,讓患者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遠程指導
54歲的郭惠明很有「科技範兒」:手戴Apple Watch,用粵語和iPhone上的Siri對話。今年4月,他更是率先運用5G網路技術,即時指導400公里外的縣醫院醫生,為當地患者做心臟微創手術。
在將近4小時的手術中,這位心外科專家西服革履,始終坐在一塊大螢幕前,手中不時翻轉一個3D心臟模型,並通過麥克風與螢幕中的人對話。
以前,郭惠明難得這麼從容。他要開車幾小時到外地為當地患者做手術,然後又要馬不停蹄地回到廣州治療自己的病人。他團隊去年共完成700多例微創手術,平均每天就有一到兩例。
心臟微創手術難度極高,要求醫生不穿過胸骨、在肋骨之間操作。因為創傷小,患者疼痛感輕、恢復快。
「我們70%的患者來自外地。」郭惠明說。
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餘學清稱醫院門診大廳像「超市一樣熱鬧」,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湧入。他認為,人流如此密集,不僅會降低病人的就診體驗,還會增加傳染病的風險。對於來自偏遠地區的患者,跋山涉水地看病更增加了風險。
以前,醫院開展遠程醫療的頻率不高,且主要是電話或視頻會診,原因之一就是通信技術不佳,信號不穩定、傳輸速度慢、圖像不清晰。
「沒有5G的時候,我們可不敢進行遠程手術。」餘院長說。「任何設備和主刀醫生之間的小延遲,哪怕只有幾秒鐘,都可能給手術帶來致命性差錯。」
服務改善
比4G快10至100倍的5G技術,僅有十分之一秒的時間延遲。
郭惠明指導的5G遠程手術由華為公司和廣東移動提供技術支援。手術室在高州市人民醫院,距離廣州有6個小時的車程。郭惠明在廣州即時觀看並提供指導。
病人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性。郭惠明用電子畫筆在螢幕上畫一個圈,對應患者身體上的一塊區域。他通過麥克風告訴手術醫生,需要將創口位置向上移動3釐米以防傷害到患者的其他神經組織。
如果沒有5G,網路出現延遲,這一提示無法及時傳達,會給手術帶來風險。
由於縣醫院目前沒有能力建3D模型,手術前的兩個星期,郭惠明還利用5G網路,用患者的CT圖像建立了一個3D列印的心臟模型,以清楚地看到病人心臟缺損位置。5G環境下,CT圖像的下載從過去的幾個小時縮短至幾分鐘。
在他看來,5G遠程醫療的好處是讓基層醫務人員更快掌握高難度手術。在高州,當地醫務人員鮮有機會向大醫院的醫生學習,每年醫院只有四五例手術能邀請到廣州的專家來完成。
5G遠程醫療提供了交流的機會,也幫助縣級醫院吸引和留住更多患者。
醫院心外科副主任醫師何勇算了一筆賬:這台5G手術在縣醫院完成,治療費約2萬元人民幣;若邀請廣州的專家來當地做,那患者要再繳1萬元左右的會診費;如果去廣州做手術,治療費用至少是4萬元,此外還有往返廣州的路費和家屬的陪住費。
何勇說,5G遠程醫療讓患者就近享受到了大醫院專家級的診療,且不向病人收取額外的費用。
資源共用
廣東是中國醫療改革的先鋒,一直致力於發展分級診療和互聯網醫療。但廣東城鄉區域發展差異明顯,粵東、西等偏遠地區的衛生服務能力薄弱,許多縣級、鄉級醫院缺少設備和醫護人員。
自2017年以來,廣東統籌各級財政500億元投向欠發達地區的醫療設施,並鼓勵大醫院向基層醫療機構提供支援。
2018年廣東57個縣(市)縣域內住院率為83.5%,較2015年提高4.6個百分點。在高州,住院率更高達90%,表明當地絕大多數患者選擇在縣域內的醫療機構看病,即「大病不出縣」。
5月,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醫院的專家通過5G即時指導深圳、珠海和高州的三家醫院開展腫瘤微創介入手術。醫院副院長劉卓煒說,5G有利於上下層醫療資源交流,促進學科診療規範化發展。
郭惠明期待5G能為遠程手術提供安全保障,並幫助提升基層醫療水準。「這樣我們大醫院就能騰出更多時間做研究和治療危重患者。」他說。
◎新華社廣州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