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社運一周】 6/28-7/4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發生的社會議題。
上周社會議題有:【社運一周】 6/28-7/4
● 沒給加班費還打壓工會 貨運業工人怒抗議
● 彰濱工業區規劃移工外展 勞團轟更壓榨、更危險
● 永豐餘虐傭案後續》驚傳何家派人赴菲 逼移工拍洗白影片
【犇報社評】佔領議場,選錯戰場只是虛耗能量而已
國民黨的困境不是來自民進黨全面執政的挑戰,而是在其內部對核心價值的迷惘,是對世界局勢變遷、動盪的張皇失措。國民黨選擇在監察院的議題佔領議場,只能說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選擇錯誤的對象、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虛耗能量而已。
【社運一周】 6/21-6/27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發生的社會議題。
上周社會議題有:【社運一周】 6/21-6/27
● 外籍漁工血汗調查九成遭扣薪、八成超時工作
● 《無主之子》民視播出 剖析移工血淚備受肯定
「第三世界」勞動主體的試探——《無主之子》觀後
「第三世界」的文本再度提醒我們,主體的支配與反抗仍然從屬於資本再生產與主權治理的雙重邏輯中。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不會將劇中對於身份認同的追問膚淺地理解為某種身份政治的敘事。「無主之子」並不是一個選擇是/否的命題,而是一個無法「生成」(becoming)的問題:生成女兒、生成丈夫、生成父親——生成「臺灣人」。
五十四趴的勇敢:「吹口哨」是「壯膽」?還是「漏尿」?
不管綠營利用民調是為自己吹口哨「壯膽」,還是不小心「漏尿」。台灣人都必須要問自己,我們真的想為中美博弈,為台獨掉腦袋嗎?即便綠媒能用社論極力撇清地說「台灣不是美國的棋子」,但此地無銀三百兩,明眼人都知道,川普的棄子說不正是因為台灣是棋子嗎?
【社運一周】 6/14-6/20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發生的社會議題。
上周社會議題有:【社運一周】 6/14-6/20
● 租金補貼不公? 內政部:年底前訂出基準
● 境外生僅11國能返台 馬來西亞、陸生仍在乾等
● 忘關燈遭罰一萬!櫃姐痛批百貨濫開罰單
【犇報社評】貨幣即政治,在美元危機的暴露與克服中兌現未來
貨幣就是政治!或許,美元至今還是全球金融市場最強勢的貨幣,但少了強大的實體經濟作為支撐,少了軍事與科技優勢,必然削弱美國的影響世界格局的政治與戰略實力,美元霸權的基礎正在動搖。
民進黨「一黨獨大」又如何?終究只是美國大哥哥的「小底迪」
完全執政的民進黨,雖然可用「國家隊」打造政治氛圍。但是,在涉及台灣人生存與健康的問題上,卻又常常悶不吭聲,或顧左右而言它。例如美牛美豬或日本核食進口問題、影響蘇澳漁民生計的釣魚台問題等等,舉凡涉及到美日兩國事務,民進黨就瞬間成為「不舉」的「小底迪」。
【社運一周】 6/7-6/13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發生的社會議題。
上周社會議題有:【社運一周】 6/7-6/13
● 世新社發所停招案 師生要求教部正確審理
● 護主權漁權 民團抗議日本更名釣魚台
● 稻江停辦風暴 學生槓教育部 逼出「不核准停辦」承諾
你不加入,就拿你祭旗?罷韓之後只剩民進黨一黨獨大
罷韓確實是一票一票投出來的,但韓國瑜做得好不好並不是很重要。台灣的選舉政治是意識形態化的戰場,只有是不是「同一國」,是不是「自己人」。畢竟歷史上法西斯政權崛起前,也曾發生過操弄頻繁選舉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