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社運一周】 7/19-7/25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發生的社會議題。
上周社會議題有:【社運一周】 7/19-7/25
● 泰移工職災重傷 雇主一毛不賠 勞團訴求職災墊償制度
● 緩拆了!南鐵案聲援者死守一夜 保下陳家
【方遠觀點】台灣與沒有歷史的人
「台灣鐵道之父」究竟掛在誰的身上,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歷史之中找到主體性。包括日本學者、皇民作家都不會如此貶低劉銘傳了,當代開口閉口把「台灣主體性」掛在嘴邊的台灣人,竟把劉銘傳批鬥得一文不值。歷史在當下的台灣莫不被顛倒了過去。恥政、死政、「殖民地肯定論」的鬼話,這些台灣前輩眼中的日本殖民統治本相,無不成了「美好的年代」。這就是「台灣與沒有歷史的人」的悲哀。
【社運一周】 7/12-7/18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發生的社會議題。
上周社會議題有:【社運一周】 7/12-7/18
● 樂生環評爭議 陳時中承諾不抗告
● 生育率低 政府加碼五千津貼 民團批肥了業者、排擠公共托育
● 台鐵爆積欠千人加班費 竟回應「只是晚發」
【犇報社評】美國退群!全球多極化趨勢下的霸權衰微
當前世界體系的主要矛盾,不是表現在意識型態與國家治理模式的兩極對抗,而是一元單極的霸權體系與多元文明與多極化地緣政治格局的衝突,直白的說,就是全球「脫美國化」。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一個多元文明和多極共治的世界體系將是一個無法逆轉的趨勢。美國,以及他所領導的同盟將會是這個新的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對這個作為過渡型態的世界體系起著促進或延緩的作用,成為不確定的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將不會是唯一,也無法依靠單邊主義來逆行。
【社運一周】 7/5-7/11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發生的社會議題。
上周社會議題有:【社運一周】 7/5-7/11
● 撤研究室改建K書中心 世新研究生轟校方黑箱蠻幹
● 不甩裁定!樂生院辦開工儀式 北高行籲院方尊重司法裁判
【社運一周】 6/28-7/4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發生的社會議題。
上周社會議題有:【社運一周】 6/28-7/4
● 沒給加班費還打壓工會 貨運業工人怒抗議
● 彰濱工業區規劃移工外展 勞團轟更壓榨、更危險
● 永豐餘虐傭案後續》驚傳何家派人赴菲 逼移工拍洗白影片
【犇報社評】佔領議場,選錯戰場只是虛耗能量而已
國民黨的困境不是來自民進黨全面執政的挑戰,而是在其內部對核心價值的迷惘,是對世界局勢變遷、動盪的張皇失措。國民黨選擇在監察院的議題佔領議場,只能說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選擇錯誤的對象、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虛耗能量而已。
【社運一周】 6/21-6/27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發生的社會議題。
上周社會議題有:【社運一周】 6/21-6/27
● 外籍漁工血汗調查九成遭扣薪、八成超時工作
● 《無主之子》民視播出 剖析移工血淚備受肯定
「第三世界」勞動主體的試探——《無主之子》觀後
「第三世界」的文本再度提醒我們,主體的支配與反抗仍然從屬於資本再生產與主權治理的雙重邏輯中。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不會將劇中對於身份認同的追問膚淺地理解為某種身份政治的敘事。「無主之子」並不是一個選擇是/否的命題,而是一個無法「生成」(becoming)的問題:生成女兒、生成丈夫、生成父親——生成「臺灣人」。
五十四趴的勇敢:「吹口哨」是「壯膽」?還是「漏尿」?
不管綠營利用民調是為自己吹口哨「壯膽」,還是不小心「漏尿」。台灣人都必須要問自己,我們真的想為中美博弈,為台獨掉腦袋嗎?即便綠媒能用社論極力撇清地說「台灣不是美國的棋子」,但此地無銀三百兩,明眼人都知道,川普的棄子說不正是因為台灣是棋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