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粉紅口罩遮不住台灣滿滿的差別歧視
近日台灣吹起一陣粉紅風,放眼望去滿是性別友好。4月12日中央疫情中心記者會上,台灣醒報的記者在提問中表示,有家長反映兒子戴粉紅色口罩上學被同學議論嘲笑,陳時中對此表示「我們也很煩惱」。隔天(13日)記者會上指揮中心全員便都戴上粉紅色口罩,陳時中並在記者會一開始就說道「粉紅色其實不錯」。我們要奉勸台灣當局,別糟蹋了粉紅色,也別過度消費性別議題。遮羞布不管是什麼顏色,也只能拿來遮羞,更何況口罩是防疫救命物資,不是什麼遮羞布,請放過口罩,放過粉紅色。
【社運一周】 4/4-4/11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社運動。
上周社運資訊有:【社運一周】 4/4-4/11
‧ 放無薪假繳不出房租!民團籲政府推「緊急租金補貼」
‧ 反全區徵收 社子島居民抗議北市府擺爛
‧ 第一線醫護拿不到補助 工會要求擴大範圍
譚德塞是不是中國傀儡?
在譚德塞在記者會上稱自己收到來自台灣的岐視和恐嚇之後,以民主自由為傲的台灣、被喻為是台灣最美麗的風景的台灣人,有給過譚德塞一個道歉嗎?沒有,他們只說:譚德塞你都看不見中國對我們的打壓。嗯,所以這樣就可以繼續侮辱中國人和黑人。這,就是民主自由。
跟譚德塞槓上? 台灣離世衛更遠還是更近?
台灣人想加入國際組織的策略,到底是要跟世界各國做朋友,還是只想跟在「美國優先」的川普背後與世界為敵?或許台灣人擅長以「出征」方式讓「異議者」閉嘴,打造寒蟬效應。但是,「出征」世衛秘書長,卻不能讓其閉嘴,而台灣離世衛是更遠,還是更近?答案不言自明。
【犇報社評】新冠疫情,新自由主義資本全球化的終結?
未來「一個野蠻的新自由主義體系可能會被『自稱為自由主義者』的人用強大的國家暴力重新建立起來」,這是一個可能會發生的噩夢。我們只有通過廣泛的社會動員和民主參與,才能克服這個「民主衰退」的危機,並避免迫在眉睫的核子戰爭和全球暖化的威脅。這是一場持久的鬥爭,只要追求資本積累和利潤率的極大化仍然是世界經濟的內在驅力,資本以及過剩商品跨越國界活動的慾望就不會終止,國家職能在社會與市場間的擺盪,就暫時無法停歇。
【社運一周】 3/28-4/3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社運動。
上周社運資訊有:【社運一周】 3/28-4/3
‧ 廠住不分 兩年已死11移工 勞團轟勞動部「間接殺人」
‧ 樂生重建計畫不需環評?民團拿出計畫書打臉
‧ 大專教師居家隔離 高教工會:校方依法應給有薪假
只有大陸防疫失敗才能證明台灣「成功」?
台灣的防疫工作顯然進入了一個誤區,在宣稱台灣防疫「先知先覺、劍及履及、超前部署」時,又一定要指責大陸防疫失控。彷彿防疫工作在兩岸之間只能有一個成功,而不是雙贏,並且那個成功者只能是台灣。所以,世衛組織說「中國疫情可防可控」,台灣的網軍就要惡言指責世衛組織及其總幹事譚德塞。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如果正如陳建仁之流所希望的大陸疫情也失控,台灣還能獨善其身嗎?面對良知的「檢測劑」和人性的「臨床診斷」,陳建仁們應該感到慚愧!
難容.南榕
據聞東吳大學有個紀念鄭南榕先生的社團「難容社」,近日把一份立場親近大陸的報刊《兩岸犇報》認定為「統戰刊物」,並指稱這份「中國大外宣」在校園「分化台灣」。紀念「南榕」的「難容」社,卻把自己變成了「難以包容」?如果鄭南榕活在當下,以他兼容統派的做法,會不會也被「難容社」列入「難容」的黑名單呢?
【社運一周】 3/21-3/27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社運動。
上周社運資訊有:【社運一周】 3/21-3/27
‧ 造幣廠整肅「吹哨者」 申訴遭調班減薪
‧ 桃園航空城通過環評 民團疾呼「懸崖勒馬」仍擋不住
‧ 2019空污違規大戶出爐 中油、台塑、信昌成石化業慣犯
‧ 通姦罪釋憲 婦團籲廢除:懲罰女性、無助護婚姻
清除《兩岸犇報》,捍衛言論自由?
3月25日,東吳大學台獨學生社團「東吳難容社」在其臉書粉絲頁上發表《統戰刊物進入東吳校園》一貼文,表示在東吳校園發現了主張兩岸和平並積極介紹大陸現況的《兩岸犇報》,貼文主張「希望校方將這類刊物從校園中清除」。作為台灣民間、非綠媒的《兩岸犇報》,其存在的最大價值,是以自身的存在去追求台灣社會理性對話的空間,這恰好是台灣言論自由的真正意義。台灣的言論自由得來不易,我們千萬要小心,不要再回到威權時代的一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