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中國人永遠銘記,美國人則集體遺忘|海外通訊

By 花俊雄 / 2023-08-03 13:41:21 /
歷史
美國
朝鮮半島
中美關係
摘要:

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老師在本文娓娓道來朝鮮戰爭的歷史意義,朝鮮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是發展中國家人民用血肉對抗帝國主義的偉大壯舉。70年前的朝鮮戰爭,證明正義必定戰勝強權,而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犇報編按】


今年7月27日,是《朝鮮停戰協定》簽署70周年。在台灣,許多人對朝鮮戰爭(台灣稱「韓戰」)的歷史意義無感,更對抗美援朝戰爭不甚了解。但70年前發生在朝鮮半島的這場戰爭,不僅留下海峽兩岸與朝鮮半島的分斷體制,也是新中國在中美首次交戰中擊敗美國,體現二戰後發展中國家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贏得亞洲革命中心的地位,讓中華民族真正地站立於世界之林。

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老師在本文娓娓道來朝鮮戰爭的歷史意義,指出當年新中國剛歷經對日抗戰與國共內戰,不僅百廢待舉更是一窮二白,然而美國卻當時的超級大國。兩國的國力、軍力極其懸殊。中國人民志願軍以雜牌武器與「小米加步槍」,迎戰美軍彼時已具備的陸海空立體作戰能力,靠得就是保家衛國、維護和平的信念,是發展中國家人民用血肉對抗帝國主義的偉大壯舉。

也因此,中國人永遠銘記且紀念朝鮮戰爭,而戰敗的美國人則集體遺忘,甚至將朝鮮戰爭視為「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朝鮮戰爭的結果確立了二戰後的亞洲政治局勢,至今依然如此。眼前世界局勢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博弈牽動著全球局勢的變化與發展,然而70年前的朝鮮戰爭,早已道盡了一切,證明正義必定戰勝強權,而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xxx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一起歡慶戰鬥勝利(資料照片)。圖源:新華社

朝鮮戰爭,中國人永遠銘記,美國人則集體遺忘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7月27日,是《朝鮮停戰協定》簽署70 周年,這標誌著始於1950年6月25日的朝鮮戰爭以平局結束;始於同年10月25日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在兩年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浴血奮戰,最終戰勝了當時世界上的超級軍事強權美國,不僅援救了友好鄰邦朝鮮,並以打出國威軍威贏得70年來的和平建設環境。習近平指出:「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個全新的強國」


當時,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經歷十四年抗戰和四年的革命戰爭,處於百廢待舉;而美國則是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超級大國。兩國的國力、軍力極其懸殊。

在朝鮮戰爭爆發的1950年,美國的鋼產量達8772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47%,是中國的144倍。當年美國的工農業總產值達1507億美元,占全世界的2/3,是中國的20倍,當時中國的工農業總產值僅人民幣574億元。

除此之外,美國的軍事實力也遠遠超過中國。美軍已高度機械化,其航空兵控制了朝鮮上空並幾乎貼著樹梢飛行而被戲稱為「飛機查戶口」,其步兵一個團的火力強度和機動車輛數就遠遠超過志願軍的一個軍。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之初,基本上還脫離不了「小米加步槍」。裝備有來自十幾個國家的雜牌武器,在緊急情況下只好按槍炮口徑、型號在部隊間做調配。例如第38軍使用日製三八式步槍,第40軍使用繳獲的美製步槍,全國又以「打掃倉庫」的方式把所存的各種口徑、不同型號的槍炮彈分類送往前線。

在美國看來,當時的新中國,不想打仗,也打不了仗。美軍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剛交鋒時,還以為這支扛著三八式步槍、捷克式機槍並沒有軍徽標誌的軍隊是「朝鮮預備役部隊」,接戰後卻發現其戰鬥力極其強大,自己竟被打得敗退幾百公里,美軍統帥麥克阿瑟在1950年11月向白宮的報告中驚呼遇到了「一個全新的強國」。

一位美軍將領回憶說:「當時美國仍然沉湎於二戰勝利後的喜悅,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中國軍隊在蔣介石統領下的一群『鴨子』,在毛澤東指揮下竟成了一群『獅子』。」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朝鮮戰場,以3個步兵連成建制全殲英國皇家坦克營、打過漢江攻取漢城的志願軍第50軍,曾是被蔣介石罵為「60熊」的國民黨第60軍,起義後就在朝鮮戰場上變成了毛澤東眼中的「50凶」。

北約北歐軍隊總司令、英國人法勒·霍利克上將說:「我當了一輩子步兵,同德國步兵、中國步兵打過仗,也看過美國步兵、蘇聯部隊打仗,但最優秀的我認為還是中國步兵。」

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將士面對強大而凶狠的作戰對手,身處惡劣而殘酷的戰場環境,拋頭顱、灑熱血,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毛澤東語),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志願軍將士冒著槍林彈雨勇敢衝鋒,頂著狂轟濫炸堅守陣地,用胸膛堵槍眼,以身軀作人梯,抱起炸藥包、手握爆破筒衝入敵群,忍飢受凍絕不退縮,烈火焼身巋然不動,敢於「空中拼刺刀」。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保家衛國,為了維護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

在他們中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羅盛教、楊連娣、李家發、楊育才、任光華、孫一增等302,724名英雄功臣及5,953 個功勛集體。英雄們說: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為了祖國安全與和平、人民的安居與樂業,我們不能後退一步!這種血性令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

xxx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一道浴血奮戰。圖源:新華社 黎民 攝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同年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就下令出兵朝鮮,同時派第七艦隊控制台灣海峽阻止中國的統一,此外,還援助侵越法軍。毛澤東將此形容為「三把刀」插向中國,朝鮮一把插在頭上,台灣一把插在腰上,越南一把插在腳上。當時中國因沒有海空軍而難以在台海作戰,出兵越南後勤供應又極其困難,只有在朝鮮戰場與美國較量最有利於發揮陸軍優勢,最有利於後勤供應,最有利於得到蘇聯支援。

在出兵前,北京曾經通過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警告美軍不要越過38線,中國總理周恩來和代總參謀長聶榮臻警告美國當局,如果美軍越過38線,中國不會坐視不顧。杜魯門認為中國的警告只是一種宣傳策略,麥克阿瑟更自信地表示,即使有蘇聯支援,中國軍隊也不足為患。他自信在感恩節左右,美軍就能結束朝鮮戰爭,他甚至發出豪語說:「我們的士兵將在聖誕節之前回到家!」(Our boy will be home before Christmas)。美軍進逼鴨綠江,並派遣空軍侵入中國東北領空進行轟炸。

10月4、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兩次召開擴大會議,討論是否出兵援朝問題。會議上毛澤東堅定地表示:「我們出兵參戰的困難確實很多,但是,朝鮮是中國的友好鄰邦,中國人民不能眼看著美國侵略者對其肆行踐踏而置之不理;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我們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為了「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毛澤東決定出兵。

10月8日,毛澤東以中央軍委主席的名義簽署了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命令,「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並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日,毛澤東親自起草電報通報金日成。10月19日,彭德懷率領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同月25日,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反侵略戰爭正式開打。

xxx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參與朝鮮戰爭。圖源:新華社

在中美雙方國力、軍力存在天壤之別的極為艱難情況下,中朝兩國軍民密切配合,首戰兩水洞、激戰雲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等,連續進行五次戰役,此後又構築起銅牆鐵壁般的縱深防禦陣地,實施多次進攻,粉碎「絞殺戰」、抵禦「細菌戰」、血戰上甘嶺,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由90%以上美軍組成的所謂聯合國軍,打破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代表中國人民志願軍簽字的彭德懷發表感言稱:「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而代表美軍簽字的克拉克將軍說的更是肺腑之言,他說:「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阿瑟與李奇威兩位將軍一定有同感。」前總統胡佛說:「『聯合國軍』在朝鮮被中國打敗了,現在世界上沒有任何軍隊足以擊退中國人。」

朝鮮戰爭的陰影伴隨了麥克阿瑟的後半生,十年後在中印戰爭期間,有記者採訪他對中印戰爭的看法,麥克阿瑟說:「誰跟中國陸軍打仗就是有病。」李奇威在美國失敗時感嘆說:「輸給志願軍這樣的部隊不算丟臉」,他在辦公室寫下了「向中國志願軍總司令敬禮」。曾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認為,朝鮮戰爭是在錯誤的地方、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xxx當地時間7月26日,在朝鮮解放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務委員長金正恩拜謁了檜倉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圖源:朝中社

中國的永遠銘記與美國的集體遺忘


距離《朝鮮停戰協定》簽署已經過去70年,在美國它是被「集體遺忘」的失敗戰爭,在中國它是被永遠銘記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勝利。

美國著名戰地記者大衛·哈姆斯塔姆在《最寒冷的冬天》一書中寫道:「對於曾在那裡戰鬥過的美國人和其他人來說,很多人一直把這段往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他們從來不向家人和老友提及這段殘酷的經歷。只把自己當作倖存者。剛剛從朝鮮回國時,他們都不願意聽到與這場戰爭有關的任何事情。」

如果說經歷戰爭的人選擇遺忘是因為戰事殘酷、不堪回首,那麼撰寫歷史的人諱莫如深,則是因為這場戰爭「滅了美國的威風,長了中國的志氣」。

對美國來講,正如一位美國將軍所說,「朝鮮戰爭是完完全全的軍事失敗。一個世界公認最強大國家的陸海空三軍聯合立體作戰,卻沒能打過一個貧窮國家裝備原始的陸軍。這是我們美國軍隊和國家永遠的恥辱和瘡疤。」美國著名作家約翰·托蘭在《漫長的戰鬥》書中有言:「這場戰爭是以一片啜泣聲,而不是以一陣陣歡呼聲結束的──它是40年來在美國歷史上唯一沒有被國家樹碑立傳的重大戰爭。」

在美國建國後兩百多年裡,對外上規模的大型戰爭中,美國基本上就沒有輸過。而朝鮮戰爭是美國第一次沒能獲勝的戰爭,雖然被迫在談判桌上簽訂了停火協定,表面上看來並不是失敗,但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大贏家,世界獨霸的強權,與一個一窮二白、積弱百年的新生社會主義國家交鋒未能得勝,本質上就是失敗,因此,美國人民對之諱莫如深,既不值得紀念,更不能感覺驕傲,所以選擇「集體遺忘」。直到2009年,也就是朝鮮戰爭結束56年後,美國國會才通過法案紀念這場戰爭。

對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意義不僅體現在戰場,更在於其長遠的戰略影響。季辛吉在《論中國》一書中寫道:「從廣泛意義上說,朝鮮戰爭對中國而言不只是平局。他確立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軍事強國和亞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建立了中國作為一個令人敬畏的對手的軍事威信,在以後的幾十年中,這一威信始終不墜。」

美國學者羅伯特·奧古斯德在《有限戰爭》一書中寫道:「朝鮮災難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了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的失敗,不僅聯合國統一朝鮮的希望破滅了,而且當中國變成第一個在重要戰役中取得打敗西方軍隊勝利的國家時,似乎一夜之間,中國便躍進為世界強國之列。」對於中國人民志願軍這個「特殊」的對手,麥克阿瑟的評價意味深長,「美軍是和一個新的強國戰鬥」。

毛澤東在新政協會上曾莊嚴地宣布:「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在前方和後方的出色表現,終於把這種「站起來」的口號變成了現實,中華民族終於能驕傲地自立於世界之林。

xxx2020年9月27日,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工作人員在擦拭烈士英名牆。圖源:新華社,姚劍鋒 攝

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奮勇前行


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還證明,對於帝國主義侵略行為不能示弱,同時在鬥爭中要有理、有利、有節,注意策略和手段的運用。回顧73年前,新中國在那樣困難的條件下,面對全球超強的美帝國主義者,能有那種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氣概,這也是前輩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毛澤東發出的「美國反動派也都是紙老虎」的豪言,今天仍似乎在我們耳邊回響。現在我們新一代人學習和發揚抗美援朝戰爭時的那種奮鬥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就一定能夠衝破國際反華勢力的打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xxx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由我空軍專機護送從韓國接回遼寧沈陽,88位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回到祖國。圖源:新華社,潘昱龍 攝

經此一戰,中國人民打敗了侵略者,震動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這一戰,讓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和無比能力!

經此一戰,人民軍隊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愈戰愈勇,越打越強,取得了重要軍事經驗,實現了由單一軍種向諸軍兵種合成軍隊轉變,極大促進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這一戰,人民軍隊戰鬥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

經此一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乃至世界的戰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受到極大鼓舞,有力地推動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它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世人,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支軍隊,不論多麼強大,如果站在世界發展潮流的對立面,持強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擴張,必然會碰得頭破血流。這一戰,再次證明正義必定戰勝強權,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xxx在位於重慶市銅梁區的邱少雲烈士紀念館,武警官兵向邱少雲烈士紀念碑獻花(2017年9月30日攝)。圖源:新華社,唐奕 攝

回顧是為了汲取歷史經驗教訓,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奮勇前行。對挑起和擴大朝鮮戰爭的美國來說,最應該汲取的教訓是不要與中國為敵,最應該治療的頑症是選擇性遺忘,最應該跳脫的怪圈是沒來由的自信,最應該打破的執念是霸權的永續。對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中國來說,最應該銘記的是那些捍衛和平英勇犧牲的千千萬萬無名英雄,最應該珍惜的是山河無恙、家國安寧,最應該昂然挺起的是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最應該萬世賡續的是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在韓戰停戰70周年之際 回顧韓戰與戰後國際秩序的形成
長津湖戰役「冰雕連」主要是國軍俘虜?台灣歷史教育去中反共的悲劇謬論
《長津湖》票房破17億!這本台灣小說也寫到台灣人參與這段歷史
打仗不只戰場交火 談談韓戰中的中美經濟戰
韓戰中的台灣省籍志願軍戰士與上甘嶺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