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票房破17億!這本台灣小說也寫到台灣人參與這段歷史

By 犇報編輯部 / 2021-10-05 12:23:13 /
兩岸
歷史
朝鮮半島
摘要:

電影《長津湖》講述某中國志願軍連隊在極度嚴酷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感人故事,上映五天創下17億人民幣的票房佳績。而在台灣,有位台灣作家藍博洲費時九年醞釀出的小說《台北戀人》,也寫到了這段歷史。

xxx

近日中國大陸開啟為期7天的國慶連假,以韓戰長津湖戰役為背景的《長津湖》搶搭連假檔期,短短五天(截至10月4日)在大陸創下17億人民幣的票房佳績,微信公眾號《今日海峽》介紹有部台灣小說也寫到這段歷史,講述了台灣人參與其中的故事。

xxx圖片來源:《長津湖》電影官方微博

微信公眾號《今日海峽》指出,電影《長津湖》講述某中國志願軍連隊在極度嚴酷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感人故事。而在台灣,有位台灣作家藍博洲費時九年醞釀出的小說《台北戀人》,也寫到了這段歷史。

xxx

根據藍博洲在自序中表示,小說中韓戰的情節根據原籍重慶的台大數學系學生(一九四七年九月至一九四九年四月),曾任麥浪歌詠隊副隊長、台大女同學會會長的胡世璘女士的口述與相關日記改編而成。

xxx胡世璘為圖中右二女士。1949年的四六事件後,與事件關係甚深的台大麥浪歌詠隊不久也解散了。事件前後,有些同學倉促離台返陸,有些同學在台遭捕入獄,有些同學幸運地未捲進事件之中。同學們在分離三十多年後,因緣際會又再聚首,在北京話家常、回憶在台的學生歲月。由左至右:沈蘇斐、姚謙、陳錢潮、烏蔚庭、胡世璘、蔣子瑜。(圖文來源:台大校史館Flickr)

文中介紹來自台灣苗栗的藍博洲畢業於輔仁大學法文系,是台灣知名「統派」報告文學作家、小說家、記者,曾任夏潮聯合會會長、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台灣東華大學駐校作家、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其作品《台北戀人》先後獲得2014年《亞洲週刊》「十大小說」稱號、2016年中山文學獎優秀作品獎。

xxx藍博洲。(圖片來源:今日海峽)

已經與「台獨」鬥爭了三十年的藍博洲曾在受訪時表示,自己要繼續堅持寫作,同民進黨當局爭奪歷史的解釋權。藍博洲還將自己比作一塊石頭,並表示「我這個石頭你越不過去,『台獨』論述就站不住腳」,「你活著不是光為自己,你還有一個社會責任」。

xxx

《台北戀人》一書,是藍博洲多年採訪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累積大量豐富的第一手口述歷史,從中萃取出被台灣主流社會忘卻的歷史史實。書中以年邁的女主角第一人稱,向見不到的戀人述說自己在四六事件後出走至中國大陸的遭遇,故事中也提及90年代台大與師大學生社團為四六事件平反的運動。《今日海峽》也擷取相關小說內容,以饗讀者。


《台北戀人》 節選片段

三天後,美軍發動了所謂結束朝鮮戰爭的耶誕節總攻勢。中國人民志願軍採取誘敵深入的方針,開始猛烈反擊。第二次戰役,在長津湖前線打響了。我們走過的地方,翻越過的山頭,已經成為戰場。敵人的大炮聲不時響著。老周,這時,聽到炮聲,我已經不會下意識地縮縮脖子膽怯反應了。我們在山上走來走去,從這個山頭到那個山頭,從這個排到那個排,經過很多蔭蔽的工事。

在戰地,我們文工團這些文藝兵什麼苦都吃到了。我們要展開文康活動卻沒有劇場,沒有舞台,因為所有的線都凍斷了,自然也沒有絃樂器;但到處都是我們的蔭蔽部,也都是我們的劇場。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進行演出,始終沒有退縮。一個沒有月光的晚上,我們忽然聽到歌聲在山溝裡回蕩;雖然有些走調,但唱得非常有勁,有氣魄。我們來到那個營隊,在一大片松樹林旁選了一塊較寬的空地,作為天然舞台,進行演出。戰士們在斜坡上的山溝裡坐了下來,每個人身旁都有一把松樹枝;我們演唱時也每人拿一把松樹枝。當敵機來襲時,大家就把松樹枝舉起來;原來的空地就變成了一片矮松林。從上面往下看,誰能看出這是偽裝……(老周,張旭東這時由衷讚歎說,這樣的佈景在任何表演活動中是不會有的。)我們把在前線及時採訪的捷報與英雄事蹟即編即演,傳遞凱歌;想像不到的是,戰士們竟然情緒高昂愉快地觀賞著我們表演的節目。

老周,在嚴寒氣候下,解決戰士們的冬裝和口糧問題,是當務之急。因為一切糧草只能在夜間用火車、汽車、牛車及人力背負,越過邊境,通過封鎖線,運送到前線。軍黨委於是命令全體非戰鬥人員都投入運輸工作。我們文工團的任務是用牛扒犁去接應從前山背負下來的糧食等物資。牛扒犁必須要跟當地老百姓借。文工團的小同志們一下子傻了眼!這裡,爬兩座山也難得看到一戶人家;即使找到人家,語言不通,又要如何向屋主表明來意?老周,軍令如山。我們絕不能讓前方戰士餓著肚子在雪地裡與敵人戰鬥。我們翻山越嶺,一口氣跑了六個小時;午夜十二點左右,終於看到一個村落,但又找不到村長協助。我們只好分頭去拜訪村民。兩個鐘頭後,所有人都苦於語言無法溝通,無功而返;可朱槿卻完成任務,牽著一頭牛出現了。大家好奇她是如何完成任務的?朱槿就說,她在一戶農家見到一位老大娘卻沒看到牛的影子,她急了,就用最原始的肢體語言來表達意思─兩手握拳,分別放在額角的兩邊,再伸出兩個指頭,裝作牛角,然後身體趴在炕上,嘴裡發出「哞哞」的聲音,順著大氣學牛叫。阿媽妮哈哈大笑,微微點頭,馬上到屋後,牽出牛來,交給她。大家於是都學她的辦法,在天亮前湊齊了任務交代的九架牛車。

山風呼嘯,白雪飛舞。入夜之後,我們的牛車隊伍出發了。為了防空蔭蔽,每個人都披上白被單,在白皚皚的雪地上行走,遠遠望去,就像一條白色的長龍在杳無人煙的山谷裡蜿蜒遊動;撲面而來的雪花與嘴裡呼出的熱氣凝成了冰柱,掛在每個人的帽沿上。四周寂靜無聲,只聽見腳下踏碎的冰碴兒卡卡作響……

老周,說到這裡,我彷佛又回到那冰天雪地的戰場了。我沉默了好久,才從回憶的過去回到當下。我跟張旭東說,我再跟你說一件朱槿的特殊表現吧!

戰役期間,因為軍部的醫護人員有限,護理工作就由文工團的女同志和小同志來擔當。我們在離志願軍駐地三四公里之遙的一個礦洞裡,設立了臨時包紮所。傷患們從前線送下來,在這裡做臨時包紮,再送往後方治療。但礦洞裡的條件不能再差了,又濕又冷,只能點燃從洞外撿拾的松枝取暖;沒有床,只有用泥土堆起的臨時土炕;沒有棉花紗布,就用棉被裡扒出來的棉絮替代;沒有鉗子,就用細樹枝將就;沒有消毒的器皿,就用敵人遺棄的罐頭改制……送下來的傷患,因為成天雪埋半截地戰鬥,腳和膠鞋都凍黏在一起,必須先用刀子割開鞋子,才能拉出那血肉模糊(有的甚至還露出了骨頭)的雙腳。看著這樣的情景,我們都不禁感動得掉下淚來。

有一天,從前方送下來一位年僅二十歲左右的傷患。他在積雪盈尺的山頭陣地整整堅守了兩天兩夜,卻只吃了兩個凍土豆。因為饑餓,再加上身上掛彩,失血過多,臉色慘白,全身顫抖不已;在寒冷異常的礦洞裡,他虛弱得再也撐不住了。這時,一個梳著兩條細長辮子的女同志突然撲過去,一把抱住他,同時迅速解開自己的棉大衣,用她那溫熱的體溫去暖和這位戰士的身體。老周,她那突如其來的舉動震撼了洞裡所有的同志。大家都用驚訝又敬佩的眼光注視著這位女同志,然後在昏暗的光線下認出,她就是有著白皙皮膚,粉紅雙頰,說話細聲細氣,做事穩穩當當,從不愛出頭露面的朱槿。可朱槿卻淡定地用她那清靈的眼神坦然地看著大家,好像在說:他連自己的生命都肯獻出了,我還有什麼好顧忌的!

張旭東無言地握著方向盤緊盯著前方的道路繼續前進。老周,我看到他那抓著方向盤的雙手,不由自主地因為使勁用力而露出了靜脈血管的顏色。

我決定讓朱槿的故事就此打住,於是跳過大段的時間,用一種總結的語氣悠悠說道:

經過激烈而頑強的戰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外)的全部領土,解放了三八線以南的部分地區,迫使敵人由進攻轉入防禦,扭轉了戰局。這段期間,朱槿曾經在讀了當時非常受到歡迎的題為〈媽媽,我不能回家〉的詩後,也在日記本上寫了一首同樣題目的詩明志。

說到這裡,我從口袋裡拿出一本抄錄了那首詩的記事本輕聲朗誦:

媽媽,
我不能回家,
我曾答應您,
解放了台灣就回家。
今天,
台灣未解放,美帝又來侵犯,
它想進攻朝鮮佔領中國,
實現霸佔世界的野心;
媽媽,
我不能讓革命勝利的花朵給野獸蹂躪,
我決心消滅美帝在國門外,
我決心打垮美帝再回家。

媽媽,
我不能回家,
妳不要天天倚門盼望,
妳不能總掛著淚花,
妳的盼望,
消滅不了敵人侵略的野心
怎能盼得到女兒回家。
媽媽,
在朝鮮戰場
成千上萬的志願軍都盼望著
在祖國生產建設熱潮中,
湧現出更多志願軍好媽媽。
到那時,
我親愛的媽媽,
我將從朝鮮歸來,
送您一朵和平花!

老周,我決定在這裡把朱槿的故事做一個結束: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署。戰爭暫時結束了。我也回到了北京。可朱槿終究沒能回到家。後來在前方醫院工作的她,在第五次戰役時,因為突襲的敵機轟炸而犧牲了。

◎報導來源:今日海峽

【延伸閱讀】
藍博洲:打開台灣文學的兩岸視野,兩岸文學工作者的歷史責任
挖掘被掩蓋的台灣人故事 陸媒獨家專訪台灣報導文學作家藍博洲
四六與318——試讀藍博洲的《台北戀人》:理想主義的傳承與失落
四六與318——試讀藍博洲的《台北戀人》:統一四年史與文學史
四六與318——試讀藍博洲的《台北戀人》:統一四年史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