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聖美國》,揭開美國媒體煽動全球的運作內幕

By 新華社 / 2021-05-21 16:34:31 /
美國
摘要:

這本書不僅揭露了美國少數精英和利益集團如何通過媒體操控輿論,更犀利指出,多個西方國家的主流媒體已深深嵌入美國的話語霸權中,喪失獨立思考能力。美國並非如同許多歐洲人想像的,是一個無私的霸權,而是一個帝國,這一點是當地輿論操控者極力否認的。


日前,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提到一本德語著作《偽聖美國》。這本書不僅揭露了美國少數精英和利益集團如何通過媒體操控輿論,更犀利指出,多個西方國家的主流媒體已深深嵌入美國的話語霸權中,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美媒如何生產「共識」

該書作者米夏埃爾·呂德斯曾在敘利亞大馬士革學習阿拉伯文學、伊斯蘭學,在柏林學習政治學,參與過德國電視台多部中東紀錄片的錄制。

xxx《偽聖美國》作者米夏埃爾·呂德斯。(圖/取自其個人網站)

呂德斯在書中說,西方媒體多為私人所有,媒體集團的服務對象是權力和財富精英,通過影響選題策劃、設置議題時機和構建報導框架來進行具有傾向性的報導。

他介紹說,美國媒體受到5種「過濾機制」制約,必須對事實進行選擇和歪曲,為大眾生產所謂的「共識」:

一是媒體擁有者的意志:多數媒體的擁有者為財團和投資人,在運作上必須考慮他們的意志。一家媒體的規模主要由投資者資金的規模所決定,更多的資金意味著能夠購買更優、更齊全的傳播設備和技術,並借此擁有更龐大的受眾。

具體到實操層面,財團與投資人指定或影響總編輯的人選,總編輯以下的主管、編輯、記者經層層篩選,在報導上主動貼合集團意志。不配合的人員將面臨失業風險。

二是外界投資和廣告收入:不少媒體的收入來源主要為廣告而非受眾的訂閱費用,因此投資和廣告客戶也成為媒體內容的影響因素。

三是新聞來源:一些利益團體會幫助媒體降低獲得新聞來源與進行新聞報導的成本,刻意窄化新聞來源。媒體報導一些不利於利益團體的新聞時,後者會切斷消息來源。此外,記者採訪的專家往往服務於一些財團資助的智庫,這些專家為了生計從不偏離所謂「主流」觀點。

四是嚇阻媒體:一些利益集團可以通過書信、投訴、法律官司甚至是立法行動對媒體產生嚇阻作用。這些措施對媒體傷害巨大,使其可能喪失廣告收入,或者為捍衛自身權益和形像而在法律與公關方面付出高昂代價。

呂德斯在書中寫到,美聯社前社長湯姆·柯裡曾公開抱怨,美國國防部在全球打造了一個「媒體煽動網路」,這一網路中的輿論擠壓了美聯社的運作方式,讓美聯社無法堅守新聞原則。

五是極化判斷:利益集團有意利用人的心理,將世界簡單化、極端化,將複雜問題簡化為「好人」和「壞人」的鬥爭。這種簡單粗暴的輿論氛圍左右了公眾的判斷力,使得媒體在報導時無法為「壞人」說好話,也無法說「好人」的壞話。

呼籲媒體和公眾獨立思考

呂德斯這本著作的主要目標讀者為德國人。他希望通過此書提醒德國媒體和公眾獨立思考,不要被美國牽著鼻子走。

xxx《偽聖美國》封面。(圖/新華社,張遠攝)

呂德斯在書中寫道,1999年科索沃戰爭之後,北約超越集體自衛原則對南聯盟發起軍事行動,以人道主義為名發起轟炸致使平民傷亡。這說明,在美國和歐盟眼中,人權只是一個次要的關注點,特別是人權標準只應用在非盟友上。他呼籲讀者在閱讀新聞時要有自己的判斷。

呂德斯此前接受《南德意志報》採訪時說,美國應該為伊拉克戰爭、今天(西方)同伊朗和俄羅斯的對抗負責,但並沒有媒體報導美國該負的責任。在德國媒體中,坐在編輯部裡的只是一些「美化」美國的記者。

呂德斯認為,德國以及西方不少記者常常落入美國設置的新聞框架之中,這一框架讓新聞工作者在大量錯綜複雜信息中進行快速打包加工,生產出符合所謂道德評價和立場的新聞。

呂德斯在書中提及近些年美國媒體涉華報導的案例。他認為,中國作為崛起大國,天然成為美國利益集團和政客的攻擊對象。

呂德斯揭露,攻擊中國的策略是一些公關公司和遊說公司設計的。他認為,川普執政時期,美國通過媒體攻擊中國符合川普政府和共和黨利益,可以借此襯托民主黨對華軟弱的形像。

書中結尾部分寫道,「美國並非如同許多歐洲人想像的,是一個無私的霸權,而是一個帝國,這一點是當地輿論操控者極力否認的。川普的出現並非美國體制運營中的差錯。拜登可能會改變很多,但有一點不會改變,那就是『美國優先』」。

◎文章來源:新華社
◎作者:張遠

【延伸閱讀】
打著人權旗號侵害他國主權 美國干涉主義貽害世界
看好了世界,台灣正在示範「精神勝利法」
觀察者網:對比安徽和台灣抗疫表現,隔離、檢測與疫苗是重點
中國成功登陸火星後,與美國差距還有多大?
【海外通訊】美國敗走阿富汗對中國地緣政治的影響

0 Comments